摘要:央视八套新剧再开悬疑新篇,由中央电视台、爱奇艺出品,陆川执导,秦昊、韩庚、钟楚曦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借命而生》于昨晚登陆CCTV-8,并在爱奇艺迷雾剧场全网独播上线。
影
视
推
荐
央视八套新剧再开悬疑新篇,由中央电视台、爱奇艺出品,陆川执导,秦昊、韩庚、钟楚曦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借命而生》于昨晚登陆CCTV-8,并在爱奇艺迷雾剧场全网独播上线。
图源:电视剧《借命而生》官方微博、抖音官方账号
临近开播,电视剧《借命而生》爱奇艺预约量突破150万,抖音剧集榜热度值达2333.7万。
《借命而生》
石一枫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电视剧《借命而生》改编自鲁迅文学奖得主,现任北京作协副主席、《当代》杂志副主编石一枫的同名小说,以1988年青年工人许文革与姚斌彬盗窃入狱后越狱为起点,讲述看守所管教杜湘东跨越20年的追捕与自我救赎之路。小说以警匪博弈为壳折射时代阵痛,探讨个体在洪流中如何“借命而生”,小人物们借时代缝隙寻找生存尊严。
独家访谈
近日,在2025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作家石一枫。这位“北京味儿”十足,擅长从日常生活中捕捉时代脉搏的作家,分享了他对文学与现实的独特洞察。
石一枫
Q
你从小喜欢阅读,高中开始尝试写小说,是哪本书或哪篇文章触动了你,让你对阅读和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
石一枫:小时候我比较调皮,家人常把我关在阳台或小屋“反省”。屋里没什么可玩的,只有文学杂志,像《十月》《小说选刊》。十来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记得《小说选刊》里有篇写“吃”的短篇小说《美食家》,我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小孩子嘛,对“吃”最感兴趣,书里描写的那些美食场景,勾得人直咽口水,至今印象深刻。还有王朔的《橡皮人》,当时在《中篇小说选刊》刊登时,编者按说这是“通俗文学作品,以资鼓励,以飨读者”,我读得特别来劲,觉得这种带点调侃、贴近生活的文字特别有意思。说是启蒙,其实最初就是为了解闷,那时候可玩的东西少,书就成了最好的娱乐。
Q
你近些年一直保持比较高产的创作节奏,连续出版多部长篇小说,能看出是一位创作非常勤勉的作家。职业作家需要自律或者时常提醒自己的是什么呢?
石一枫:我可不觉得自己写得快,我算是精雕细琢型的。每天顶多写千八百字,要是写太快,文字的耐读性就保证不了。写作对我来说,既是爱好,也是习惯,就是每天都想在这事儿上花点时间,慢慢积累下来,成果就出来了。要说提醒自己的,首先是别把“作家”这个职业看得太特殊,它跟工人、农民一样,就是个工作,人家创造物质价值,我们尽量创造精神价值,而且人家的价值更直接,所以不要把这个职业神化,保持平常心很重要。再就是别脱离生活,尽量跟生活联系紧密一点,归根结底要把自己当成普通人,这是最基本的觉悟。
Q
你的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贴近日常生活,北京味儿特别足,比如《恋恋北京》《逍遥仙儿》。这些鲜活细节是怎么从生活里“挖”出来的?
石一枫:我喜欢观察生活里的新现象,比如以前没有的社会现象。《逍遥仙儿》的创作契机就是观察到带孩子上各种培训班。家长们为了孩子简直操碎了心,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焦虑,普通家庭也焦虑。我就把这些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心态写进小说,与其说是“挖”,不如说是在生活中碰到一些触动,慢慢琢磨,就把它写下来了。
Q
前几年经常听到关于理想读者的讨论。你认为如果有“理想作家”一说,应该是怎样的呢?
石一枫:理想作家,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有原创性。他的每部作品都能让人眼前一亮,跟自己以前的作品不一样,跟别人的作品也不一样,始终保持着创新的能力和勇气。这样的作家,不会被固定的模式束缚,能不断突破自己,给读者带来新的惊喜。
Q
去年的全国青创会,你是发言的青年作家代表。在北京文学界更是一位代表性的作家,你现在如何看待“北京作家”这几个字,最近两年随着“北京作家群”的讨论,似乎范围更加广阔。你认为能代表北京的作家,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石一枫:“北京作家”这个标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生活、工作在北京的作家都能算;狭义上,得写出北京的味道,不管是语言风格,还是精神气质,都得跟这座城市契合。从老舍到王朔,再到刘恒,他们风格迥异,老舍优雅洋派,王朔街头讽刺,刘恒简洁精瘦。我觉得北京作家都爱写小人物。北京从古至今是属于“大人物”的地方,但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写他们的挣扎、梦想和喜怒哀乐,这是北京文学的独特风骨。
Q
你提到在《借命而生》之前,你和很多作家一样,是类似写自传的作家,不太会写跟自己不一样的人。请问这个转变,是怎样发生的,是否有那么“开悟”的一个时间?
石一枫:其实也没什么“开悟”的瞬间,就是慢慢意识到,作为作家,不能只写自己那点事儿,得学会写跟自己不一样的人,这是一种必备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也要训练自己拥有这种能力,要取长补短,尽量弥补自己的不足。可能我比较幸运,我找到了这种方法,当然,跟天才作家比不了,人家天生就有这种能力,我只能后天努力。
Q
你的新作《一日顶流》通过父子两代人的网络经历展现中国互联网发展史。现在AI也能写小说了,你担不担心以后文学作品越来越像流水线产品?你觉得作家最不能被机器替代的是什么?
石一枫:我觉得不用过于担心。文学贵在原创,人类写作相比AI写作最大的优势在于原创性。作家最不能被替代的,就是独特的思考和表达,是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和感悟,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哪怕你的作品很小众,只要有自己的风格和思想,就是独一无二的。越是机器可以代替人,人越要强调原创性,过去觉得原创性重要,现在原创性可能是唯一的立身之道。
Q
你觉得,随着AI的介入,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创作生态的问题?
石一枫:AI介入创作生态,首先冲击的就是原创性。一些没有那么原创的作品,可能会越来越显得没有价值。以前我们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一些作品完全可以被机器替代,就更没有价值了。所以我认为,还是保持原创性,保持创造力。原创性和创造力来源于生活,对生活的观察、对人的关注,让你有新的认识、新的感悟,这个最重要。
Q
最后能否透露一下你未来的阅读计划和创作计划?会继续写小说故事,还是像《青海湖传》那样尝试新方向?
石一枫:《青海湖传》是答应当地朋友写的非虚构作品,去那儿玩的时候觉得风景和人文都特别有意思,就想记录下来,但我毕竟不是非虚构领域的专家,现在还没写完,也不知道最终会写成什么样。不过未来还是以小说创作为主,这是我的兴趣所在。
初审:唐姝菲
复审:张中江
终审:张维特、宋强
排版|小棠
好书探,我们绝不放过一本好书
来源:魔都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