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什么发动关税战?俄专家一语点破:破坏现有世界秩序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9 00:45 2

摘要:自4月9日以来,特朗普对华关税战持续九天,最后以特朗普体面“认怂”结束,开始和中国谈判。随后,很多人就开始对他表示怀疑,既然自己会“认怂”,为何还要发起这场贸易战?

自4月9日以来,特朗普对华关税战持续九天,最后以特朗普体面“认怂”结束,开始和中国谈判。随后,很多人就开始对他表示怀疑,既然自己会“认怂”,为何还要发起这场贸易战?

特朗普悍然向全球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史无前例的贸易战,但是,中国是唯一一个敢于高调反制的国家,就连美国财长贝森特(ScottBessent)在接受采访时也说:搞不懂,为什么只有中国敢反击美国。

相比之下,欧盟一直是低调不语,越南更是直接投降,把对美关税降到零,日本和以色列就更没胆子了,一直热衷于和美国谈判。

如今面对中国,特朗普铤而走险,决定在中国身上“杀鸡儆猴”,以告诉和中国一样有反制行为的国家:如果敢反对美国,那下场就和中国一样。

但让特朗普大跌眼镜的是,他的如意算盘并没有得逞,中国不仅没有给他好脸色,反而开始高调反击,一时间下不来台的特朗普只能体面认输。

那么问题来,特朗普已经年过七旬,好好的等退休享受晚年不好吗?为何非要和中国干?他到底在谋算什么?

美国很多媒体评论说,这和特朗普的性格有关,感觉不搞点东西浑身不自在,但很多人都被他们误导了,最近俄罗斯专家就一语点破,说特朗普其实是在有意破坏世界秩序,细细一想,真是恐怖如斯。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在全球市场实现了迅猛发展,经济规模与影响力持续攀升。凭借庞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逐渐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发达的国家,中美两国在多个领域既存在合作,也面临竞争。

2018年3月22日,新上台的特朗普就开始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想通过对华增加关税打压中国,还借口以"301调查"为幌子,宣称中国通过"不公平贸易行为"损害美国利益,这就是中美贸易冲突的开端,始作俑者正是特朗普。

这场“战斗”持续了一年多,在中方的强烈反对下,双方前前后后进行了13次谈判,两国终于达成协议,都降低了对方商品的进口关税,或许从此时开始,没有尝到甜头的特朗普,就决定要卷土重来。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等到他重返白宫时,中国已经不是十年前的中国,他还想借此机会打压中国,那不好意思,你out了。

从经济数据看,2018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4192亿美元,占其全球贸易逆差的67.5%。但这一数据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结构性原因,美国低储蓄率(2018年个人储蓄率仅6.8%)导致过度依赖进口,而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承接了东亚产业链的终端组装环节。

特朗普政府将逆差归咎于中国的"不公平贸易",实则是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其核心幕僚纳瓦罗在《致命中国》一书中宣称,"中国正在系统性掏空美国经济",这种冷战思维可以说洗脑了特朗普。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贸易战并未实现特朗普的目标。2024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反而扩大至4520亿美元,制造业回流仅创造2.3万个岗位,远低于预期。而中国通过供给侧改革、扩大内需,GDP年均增长5.2%,成为全球经济稳定器。这或许是特朗普卷土重来的重要原因。

特朗普政府发动贸易战的直接导火索,是美国政府难以承受的财政压力。截至2025年,美国联邦债务已突破37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超过120%,每年利息支出高达1.2万亿美元,相当于国防预算的1.3倍。

政府赤字在2025财年上半年达到1.3万亿美元,创历史次高,而贸易逆差在2024年攀升至9184亿美元,其中对华逆差达2954亿美元,占比超过32%。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注入超过15万亿美元流动性,导致美元信用体系过度膨胀,而实体产业空心化加剧了财政造血能力的衰竭。

特朗普政府将关税视为填补财政窟窿的“速效药”。其核心逻辑是通过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直接增加政府收入,同时迫使贸易伙伴降低对美关税,实现“对等贸易”。

例如,特朗普曾宣称“每天能征20亿美元关税”,其高级顾问纳瓦罗甚至提出“十年6万亿美元关税收入”的激进设想。

然而,现实数据却暴露了这一政策的荒谬性,2025年4月实施的“对等关税”每日实际收入仅2.5亿美元,不足预期的12.5%。更讽刺的是,美国海关系统因频繁调整关税政策而陷入瘫痪,4月11日的系统故障导致7.7万个集装箱滞留,单日经济损失超50亿美元。

这种“关税敛财”的本质,是将财政危机转嫁给企业和消费者。

不得不说,特朗普的如意算盘打的实在是太响了。

俄罗斯专家的分析揭示了更深层的战略意图: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战重构全球秩序,将供应链“去中国化”,并胁迫盟友选边站队。

例如,美国以“芯片安全”为由组建“四方联盟”,限制对华半导体出口,通过《通胀削减法案》要求电动汽车电池关键矿物必须在北美或盟友国加工,试图将中国排除在新能源产业链之外。

美国政治精英认为,中国在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突破,正在动摇美国的科技霸权。

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也指出,美国认定“扳倒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仅剩十年”,因此急于通过贸易战、科技战和金融战“毕其功于一役”。特朗普政府甚至将关税作为科技封锁的配套手段——对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加征25%关税的同时,限制其获取美国技术和设备,试图将中国锁定在产业链中低端。

另外,美国通过“对等关税”迫使欧盟、东盟等经济体在中美之间选边,例如对欧盟钢铁加征25%关税,要求其减少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依赖。这种“新冷战”策略的本质,是将多边贸易体系拆解为“价值观联盟”主导的碎片化网络。

柏林自由大学教授克劳斯・齐默尔曼曾说,美国试图通过关税胁迫盟友购买更多美国产品,然而,这种短视政策反而加速了欧盟的战略自主,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已宣布将出口重心转向中国和中东。

不过,可以很明显看到,特朗普的政策设计充满矛盾。

一方面,关税未能缩小贸易逆差,2024年美国货物逆差不降反升至1.21万亿美元,对越南、印度的逆差同比增长37%,印证了“逆差转移而非消除”的经济学规律。

另一方面,制造业回流成效有限,尽管美国半导体产业获得520亿美元补贴,但劳动力成本高企和供应链断裂导致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投产延期,苹果仍将70%产能留在中国。

意思就是,即便通过关税减少进口,企业仍会转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而美国消费者将承受更高物价。

更严重的是,关税加剧了国内政治分裂,比如加州等贸易依赖型州起诉联邦政府,指责其“违法破坏经济”,而铁锈地带选民的就业改善预期落空,形成“政策无效-民意反噬”的恶性循环。

不得不说,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已经成为了一个笑话,他想在想和中国谈判,中国就越表现的不在乎。

就是要让你知道,现在欺负中国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人团结一致,胜利的天平早已向中国倾斜!

来源:歷史伟人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