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2025中国留学论坛在京隆重启幕,这场汇聚全球50余国教育精英的思想盛宴,再次将世界的目光聚焦于一所底蕴深厚、锐意创新的学府——北京语言大学。作为中国来华留学教育的“排头兵”,北语以六十余载积淀的独特优势,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书写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篇章。
近日,2025中国留学论坛在京隆重启幕,这场汇聚全球50余国教育精英的思想盛宴,再次将世界的目光聚焦于一所底蕴深厚、锐意创新的学府——北京语言大学。作为中国来华留学教育的“排头兵”,北语以六十余载积淀的独特优势,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书写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篇章。
本次论坛由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办、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联合支持。论坛以“质量、信任、安全:留学教育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任王大泉主持,教育部副部长徐青森出席会议并讲话,伊朗科学研究技术部副部长兼大学生事务组织主席哈比巴·塞伊德、新加坡驻华大使陈海泉阁下等来自全球50余国教育部门官员、驻华使节及200余所国内外高校代表,共同探讨新时代国际教育合作路径。学校校长段鹏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副校长张宝钧出席分论坛并作主题分享。
作为新中国来华留学教育的“先行者”和“国家队”,北京语言大学始终以“德行言语,敦睦天下”为使命,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建校60余年来,学校累计培养了来自189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万名国际人才,其中包括80余位外国副总理级以上政要和300余位外国大使。其中众多杰出校友已成为推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重要桥梁,也让北语“小联合国”和“汉学家的摇篮”的美誉更加闪耀。
段鹏校长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对于瞄向世界的中国学子而言,北语更是一扇通往未来的窗口。校园里,常年有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此学习。这种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让在校学生不出国门就能体验到世界各地的文化风情,极大地拓宽了国际视野。漫步校园,你可能会听到来自不同国家的语言,看到不同肤色的学生友好交流,这种国际化氛围是北语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专业设置上,北语充分考虑到国际交流与留学的需求。无论是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涵盖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等多个语种,培养学生精通外语,了解对象国文化;还是新闻传播学专业,聚焦智能化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等方向,使学生能够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信息传播需求;亦或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信息处理等领域深入研究,为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科技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北语的国际化教育不仅意味着优质的学术资源,还意味着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丰富的交流机会。学校通过“一带一路”语言文化共同体项目,与全球50余所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实践的平台。无论是短期的研学项目,还是长期的交换生计划,北语都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每一年,学校都会派出400余名学生通过各类文化交流和公费、自费项目等赴海外交流学习。
北语学生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参加交换生项目
中外学生同堂学习
在学术交流方面,北语经常举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和讲座。比如,中国前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曾以“上海合作组织与全球区域治理”为题开讲通识课;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口译司司长Marianna Matakova的专题讲座给高翻学院的同学们带来更多职业的期待……这些学术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与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科前沿研究成果,提升学术素养。
中国前驻哈大使张霄开讲《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前沿讲座》通识课
Marianna司长同在场师生进行合影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北京语言大学正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无论是渴望探索东方智慧的国际学生,还是志在成为国际化人才的莘莘学子,这里都有足够的舞台让你绽放光彩。
2025,选择北语,选择与世界同行,选择在文明的对话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来源:北京语言大学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