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歼-50战斗机最新图片曝光了,美国军事机构第一时间就进行了分析,为了了解中国新一代战斗机的具体设计,美国人可真是煞费苦心,硬是对着几张照片分析得头头是道。
歼-50战斗机最新图片曝光了,美国军事机构第一时间就进行了分析,为了了解中国新一代战斗机的具体设计,美国人可真是煞费苦心,硬是对着几张照片分析得头头是道。
01.国产六代机最新图片曝光,美国根据几张照片分析歼-50设计细节
歼-36和歼-50,说到这两个名字,估计不少军迷还一头雾水,不是歼-20和歼-35吗?怎么一下子跳到36和50了?其实,这是网络上对于我军两款第六代战斗机的暂定称呼。
当2024年12月26日,中国第六代战斗机首飞的轰鸣声响彻大地之时,美军全军上下也被彻底震动。他们万万想不到,自己费尽心机研究这么多年的第六代战斗机,居然被中国抢先一步研制出来,而最后的一则消息更让他们崩溃,那就是中国六代机并不只有一款,而是两款。
一款由成飞研制的,目前被网友称为歼-36,另一款由沈飞研制的,目前被网友称为歼-50,名字来源于飞机上的编号的前两个数字。
因为当初歼-20首飞的时候,飞机上的编号是2001,歼-35首飞时尾翼上也印着35001的编号,所以现在军迷一般都认为,首飞飞机编号前两位就等于型号。
当然,这只是军迷自己“摸索”出来的规则,我军从未有过这种说法,所以歼-36和歼-50目前只是暂时称呼,官方名字还需要等以后公布。
就像前面说的,美国空军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自己的技术优势,然而现在技术优势彻底被中国反超,自己研制那么久的六代机,反而让中国抢先一步,这让美军大感震撼。因此,这两款飞机从诞生一开始,就受到了美国的强烈关注。
就在不久前,沈飞的六代机歼-50再一次进行了试飞,这次试飞放出了更多的清晰照片,让我们军迷朋友们大呼过瘾的同时,也让美国人如获至宝。
根据这几张公开的照片,美国对歼-50的设计思路、设计细节进行了大量分析,不止美国专业的情报机构在分析,美国民间的军事论坛和网站也在讨论分析。
4月16日,美国军事媒体《战区》就发表了一篇文章,作者根据歼-50的这几张新照片,对歼-50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细节给出了自己的分析,文章也是非常罕见的没有对我国军事科技进行贬低抹黑,而是客观分析,在西方媒体中实属罕见。
02.歼-50两大细节曝光,美媒惊叹设计思路领先
《战区》网站的这篇文章,对于歼-50战斗机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上,一个是座舱设计,一个是发动机设计。
文章通过歼-50新照片,从侧视角度拍摄的高清图片出发,对歼-50战斗机以前从未展示过的座舱部分,展开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首先,歼-50的座舱盖采用了与机身顶部完全融合的流线型气泡式座舱盖,这对于隐身性能大有帮助。
座舱盖和驾驶舱是雷达波反射的重要热点之一,无论是五代机还是六代机,想要达到完美的隐形设计,驾驶舱和座舱盖设计都是绕不开的一环,苏-57就因为此处设计敷衍而倍受诟病。
根据分析,歼-50座舱盖与机身接缝处,还采用了纳米级吸波涂层,配合气泡式曲面设计,可以将雷达反射截面积(RCS)控制在0.001平方米级。
不过,最让文章作者关注的,倒并不是座舱的隐形设计,而是这些图片终于解决了困扰他们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歼-50战斗机到底是有人机还是无人机?
现在通过这些新照片,他们基本上可以肯定歼-50就是有人机,而且座舱区域尺寸相当长,已经超过了单人座舱的需求,极有可能是双座战斗机。
而双座的原因也不难猜到,那就是充当无人机母机的职能。一名飞行员负责驾驶战斗机,另一名飞行员则要负责指挥无人机群,这也是为什么歼-50不会是无人战斗机的原因,因为它要充当指挥机。
这是美国六代机NGAD项目中,就构想过的“有人-无人协同”概念,可以说是“美国负责做PPT,中国负责实现”的又一代表。
而歼-50的第二个技术细节在于发动机上,文章作者通过最新的公开照片,一眼就看出来歼-50装备了推力矢量发动机,而且是和F-22同门的二元推力矢量发动机。
中国此前对推力矢量发动机一直不是很感兴趣,也就有一架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在珠海航展上亮相过一次,但也仅限于测试,并未实装,无论是歼-20还是歼-35都没有装备。甚至成飞六代机歼-36,外媒的分析文章也普遍倾向于认为其无推力矢量,目前,我军唯一一款装备了推力矢量发动机的战斗机,还是从俄罗斯购买的那24架苏-35。
而歼-50上装备推力矢量发动机的原因,很有可能与它的定位有关——成飞歼-36和沈飞歼-50可能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像歼-20和歼-35那样属于搭配关系,歼-36是空军战斗机,而歼-50则是装备于海军的航母舰载机。
推力矢量发动机虽然缺点多多,但是对于飞机自身的操控性很有帮助,而这对于在航母上起降尤为重要。尤其是六代机还采用了无尾翼设计,这可能也是歼-50在动力系统设计上,比歼-36更加激进的原因。
03.六代机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已站到世界之巅
当歼-36和歼-50横空出世之时,世界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战略格局的重构。
美国苦苦追求多年的第六代战斗机,却让我国抢先一步实现,美国已经不再是航空工业的“王冠佩戴者”,现在美国空军引以为傲的技术优势不仅荡然无存,甚至自己第一次尝到了“被技术碾压”的滋味,世界航空工业的格局,已然发生改变。
从隐身设计到矢量推力,从智能座舱到跨域协同,中国航空工业正以"代际超越"的姿态,重塑全球军事科技版图。
来源:东方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