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特朗普政府宣布的“全球对等关税政策”从爱尔兰到契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其引发的全球市场剧烈震荡使得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担心经济全面复苏会遥遥无期,甚至此举可能颠覆二战后建立的自由贸易秩序,引发保护主义浪潮。
近日,特朗普政府宣布的“全球对等关税政策”从爱尔兰到契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其引发的全球市场剧烈震荡使得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担心经济全面复苏会遥遥无期,甚至此举可能颠覆二战后建立的自由贸易秩序,引发保护主义浪潮。
根据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发表在UTD24顶刊《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上的学术论文“Tariff Hedging with a New Supplier? An Analysis of Sourcing Strategies Under Competition”(企业是否应该寻找新的供应商对冲关税风险?),关税政策所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并不会达到将跨国供应链移出中国的目的,反而会采取差异化供应链选择策略,我们对此的理解是,即部分产品或部分部件的供应会选自低关税威胁暴露度地区的供应商。
该研究由复旦管院管理科学系2022级博士生易殊玥同学与吴肖乐、吴乐珍两位老师合作完成,她们通过序贯博弈模型,探讨中美贸易战影响下两家竞争企业的合约制造商培育决策。作者在b站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官方账号上对文章也有简短介绍。
在美中贸易战背景下,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10%-25%),导致跨国公司(MNFs)面临供应链成本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压力。许多企业考虑在东南亚等地区开发新供应商以对冲关税风险,但这一决策涉及开发成本、关税不确定性以及竞争对手的策略选择。论文通过博弈模型,探讨以下关键问题:
1、关税水平与不确定性如何影响企业的供应商开发决策?
2、开发成本对竞争性企业的策略选择有何非单调性影响?
3、市场竞争强度如何改变企业开发新供应商的价值?
主要发现1、跨国企业倾向于在关税预期温和上涨(而非急剧攀升)时培育新合约制造商。这是因为当新老制造商关税成本相近、竞争最激烈时,培育新制造商的边际价值最大。这表明,过度提高中国对美出口关税反而可能无法实现供应链转移的初衷。
2、此外,关税不确定性加剧会降低培育价值,削弱企业投资意愿。当关税冲击导致"双培育"均衡时,两家企业利益均受损;仅在形成"非对称培育"均衡时,主动培育的企业才可能克服关税成本压力实现净收益。
3、在高关税预期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跨国企业应采取差异化培育策略。值得注意的是,竞争加剧未必损害企业利益。研究还拓展分析了非对称培育成本与非透明批发价格情景,发现主要结论具有稳健性。
现实启示-对企业的建议:
1、关税适中时(非极端高),开发新供应商最具价值,需抓住窗口期。
2、避免跟风开发:若对手已开发,跟随策略可能导致双方利润受损(均衡)。
3、关注关税政策信号:若预期关税大幅波动,优先保持供应链灵活性。
-对政策制定者的启示:
1、过高关税可能适得其反:极端关税削弱供应商间竞争,反而不利于供应链转移。
2、适度关税可激励企业分散供应链,同时维持供应商间竞争。
博弈简述第一阶段策略组合
在第一阶段,中美贸易战形成一个新的冲击波,两家跨国公司A 和 B需觉得是否去开发新合约制造商(CM)来对冲关税风险,策略D为开发,策略N为不开发,因此形成四种策略组合:(N,N), (D,D), (N,D), (D,N)。
在第二阶段开始时,根据第一阶段确定的供应链结构,在第一阶段选择策略D的跨国企业拥有两家合同制造商,这两家合同制造商将展开价格竞争。需注意的是,跨国企业之间进行的是产量竞争。跨国企业 与其合同制造商共同构成供应链。研究将跨国企业内部两家合同制造商之间的竞争称为链内竞争,而两家跨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则称为链间竞争。
顶刊数据展示
高级、永久会员数据展示
向下滑动查看
来源:莫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