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省会保持人口正增长,保险公司新单下滑超10% | 财经日日评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9 12:40 2

摘要:2024年末全国人口14.08亿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9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9‰。除了黑龙江和宁夏,全国31个省份中已有29个省份公布了2024年人口数据,其

绝大多数省会城市保持人口正增长

4月16日消息,2024年末全国人口14.08亿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9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9‰。除了黑龙江和宁夏,全国31个省份中已有29个省份公布了2024年人口数据,其中,有8个省份常住人口正增长,江苏省和天津市与上一年持平,其余19个省份人口都呈负增长。

与省份的人口形势不同,省会城市绝大多数保持正增长,出现“省份减而省会增”的现象。除了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中已经有18个发布了2024年人口数据,其中,只有西宁去年减少4100人,其余都保持正增长。(第一财经)

|点评|在全国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省会城市保持人口正增长其实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多数省会城市都拥有悠久的历史以及地理、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城市底蕴相对来说更加深厚。作为全省的政治中心,很多城市都实行“强省会”政策,以省会城市作为中心点打造优势产业链,吸引省外资源。省会城市在全省保持着较强的经济优势,就业、医疗、教育等资源都比较丰富,对全省人才产生虹吸效应不足为奇。

相比于中西部省份集中资源打造省会城市,东南沿海省份则更倾向于省内城市协同发展,构建城市集群。不过,沿海省份拥有对外港口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强省会”策略也是无奈之举。

欧盟日本与美国关税磋商进展甚微

4月17日消息,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周一在华盛顿会见了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以及贸易代表格里尔,但他们的谈话没有取得什么进展。数据显示,2023年欧盟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总额为480亿欧元。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警告称,如果后续谈判不能令人满意,欧盟将继续采取反制措施。

另外,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从16日起访美,展开4月2日以来与美国的首轮贸易谈判。据悉,谈判双方都表达了善意,但除了同意再次会谈外,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赤泽亮正表示,谈判结束后,双方同意进行坦诚、建设性的会谈,争取尽快达成协议,并由两国领导人宣布,同意安排在本月底前举行下一轮会谈。(财联社)

|点评|特朗普掀起的对等关税风波,已经深度影响了世界贸易格局。一旦真的实施,可以说一改过去数十年的多边贸易局面,而变回了各自为战的混乱情形。美国在关税和贸易问题上的反复无常,引起的连锁反应还在继续。欧盟、日本等地区试图和特朗普谈出个理想结果,但目前来看似乎颇为艰难。所谓进展甚微,实际上就没进展。

这是因为特朗普想要的(比如消除贸易顺差、购买美国商品),欧盟和日本就算想做也是很难达成的。当下的贸易顺逆差情形,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更可以说是美国的主动选择造成的。这原本是美国利益最大化的体现(比如把低端制造业转移出去),而特朗普现在又把责任推给其他国家和地区,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工信部新规车企不得夸大和虚假宣传智驾

4月1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会议重点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深刻领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要求,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自去年开始,城市NOA功能上车、端到端等智能驾驶技术爆发式普及,但相关事故也频发。从“3·29小米SU7爆燃事故”后,智驾安全的话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第一财经)

|点评|AI行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智驾功能的普及,纯视觉智驾降低了智驾成本,搭载智驾的车型越来越多,逐渐成为新能源车企的主要卖点之一。智能驾驶是一个笼统的、经过包装后的名词,现在多数新能源车企实际上提供的是辅助驾驶功能,与自动驾驶差距较大,车企在宣传时,往往只会用灰色小字标注,再加上一些高管不负责任地夸张宣传,让不少车主误以为智驾功能可以完全替代驾驶员,由此酿成几场悲剧。

每一次有新能源车因为智驾功能出现事故时,对车企的品牌形象都是一次折损。车企在完善智驾功能时,更应该清晰、明确地告诉消费者智驾功能存在的缺陷。脱掉智驾的虚名,回归辅助驾驶的称呼,或许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Temu、Shein大幅削减美国广告支出

4月17日消息,市场情报机构Sensor Tower的数据显示,在截至4月13日的两周内,Temu(特木)已将其在Meta、X和YouTube等平台的广告支出平均削减31%。另据Smarter Ecommerce数据,自4月9日以来,Temu已完全停止所有在TikTok和谷歌上的赞助视频和购物广告投放。4月前两周,Shein(希音)在Meta、TikTok、YouTube和Pinterest等平台的日均广告支出下降了19%。

据报道,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将于5月2日终止对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根据白宫4月9日公布的对等关税修正方案,自5月2日起,美国将对上述商品按90%税率征收从价税,较此前30%的税率大幅上调。财务数据显示,Meta去年来自中国的收入达184亿美元,占其1650亿美元总收入的10%以上。(华尔街见闻)

|点评|美国关税政策变化对特木、希音等跨境电商平台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按照美国对小额包裹的征收税率,这生意几乎就没法做了。面对如此巨大的不确定性,跨境电商平台自然不会去进行无谓的广告投放。而广告投放的减少,又直接影响了Meta的广告收入。

以体量来讲,特木和希音发往美国的小额免税包裹占到总量的30%以上,而包括这两家公司在内的来自中国的广告投放占Meta广告总收入10%以上。美国所谓对等关税造成的严重后果,不言而喻。这典型地说明了,美国对等关税看似维护自身利益,实则让整个市场主体付出沉重代价。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多家保险公司今年新单下滑超10%

4月16日消息,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作为“开门红”的重要时间段,2025年前两个月,人身险公司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1.2万亿元,同比下降2.63%。其中,寿险保费规模的下滑趋势最为显著,1—2月,寿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2 万亿元,同比下降3.51%。据悉,2025年1—2月标准保费同比下滑幅度超过10%,“老七家”之外的寿险公司下滑幅度甚至超过20%。

比起过去主推的“年金+万能险”组合,现在主打的分红险因为结构复杂,销售队伍和客人对此都理解有限。2024年公布的分红实现率大幅下滑也给分红险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大量公司分红实现率从接近100%跳水至50%以下。(界面新闻)

|点评|为了增强保险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很多保险都会和理财产品捆绑销售。这类产品通常价格较高,投保周期偏长,在提供相应的保障之余,还会根据客户投保金额提供一定收益。但由于近几年政策利率不断下调,原有的“年金+万能险”组合收益趋近银行存款,对客户的吸引力有所下滑。再加上居民支出意愿下行,购买商业保险的需求降低,导致保险公司今年新单出现下滑。

分红险是近几年保险公司为了提升产品收益率推出的新险种,背后有繁杂的计算公式,难以让客户对未来收益产生明确预期。更重要的是,由于保险公司在吸引投保上的夸大宣传,以及赔付时的不讲诚信,导致保险出现一定程度的社会信任缺失。保险公司或许应该从保险赔付角度入手,提升客户对保险产品的信任感,而非以理财作为卖点。

4月17日消息,微信上线新功能,用户可以在微信搜索“元宝”之后,将其添加为好友,直接在微信聊天界面与其进行互动。官方介绍显示,其搭载混元和DeepSeek双模引擎,无缝衔接微信生态。一键解析公众号文章和任何图片和文档,短评后奉上秒开详解,支持对解读内容做各种智能互动。

在此之前,腾讯元宝已推出App、电脑版、网页、微信小程序4个版本,这一次的“无缝衔接微信生态”意味着,元宝是以联系人身份嵌入用户微信通讯录,而非通过公众号形式,用户可以将元宝聊天置顶,聊天时甚至会显示“对方正在输入……”。(财联社)

|点评|将AI大模型添加为微信好友,这个功能在ChatGPT3.5问世后,就有人分享相关教程,腾讯只是将这种功能官方化了,让普通用户不需要专门配置就可以体验在微信中与AI大模型对话的功能。元宝可以出现在好友列表中后,用户使用率有望继续提升。并且,以微信聊天框的方式调用元宝,容易模糊AI大模型与真实好友之间的边界感,从而让用户对元宝产生更多信任感。

元宝深度嵌入微信生态后,对于公众号内容生态来说,可能未必是一件好事。通过元宝转述公众号文章,削弱了用户与公众号之间的联系,缺乏上下文参照,用户对原文含义的理解度也将下降。如何在AI大模型推广与维护内容生态之间找到平衡,是微信团队需要进一步考虑的事情。

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额超6000亿港元

4月17日消息,截至本周三,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6021.53亿港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4月9日单日净流入355.86亿港元,创单日净流入纪录。从行业情况来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对金融、信息技术、可选消费行业持仓市值居前,分别达10317.34亿港元、9296.68亿港元、5976.70亿港元。

个股方面,数据显示,近3个月,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小米集团-W受到南向资金青睐,净买入金额居于前列,分别达922.55亿港元、193.27亿港元、172.32亿港元。中国移动获南向资金加仓170.09亿港元,快手-W、中芯国际均获加仓超90亿港元,美团-W获加仓超70亿港元。(中国证券报)

|点评|今年以来,无论港股涨跌,南下资金总是保持净流入,颇有一番2021年初,内资机构“跨过香江去,夺取定价权”的气势。今年年初,DeepSeek点燃了全球投资机构对于中国资产价值重估的热情,内资机构近水楼台,对参与行情的积极性较高。然而,国内具有研发AI大模型硬实力的企业基本只在港股上市,再加上A股内部大批沾一点边就鸡犬升天的概念股大行其道,与机构投资属性严重不符,内资机构更倾向于投资港股标的。

港股由于整体流动性偏弱,长年处于全球价值洼地。这轮行情中,内外长期资本共襄盛举,不同于A股内常年保持强博弈的市场环境,内资很快在港股内部得到了极强的正向反馈,买入信心不断强化。只是当年内资对港股形成高度一致的买入预期后,上涨行情并没有得到长期延续,这次结果如何,暂时还不得而知。

周四震荡反弹沪指涨0.13%

4月17日,市场全天低开后震荡反弹,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沪指录得8连涨。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9995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124亿,年内第三次跌破万亿。盘面上,热点围绕内需和自主可控两个方向展开,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3100只个股上涨。从板块来看,大消费股持续活跃,食品、零售、旅游、电商等多个方向走强,地产股迎来反弹,化工股一度冲高,环氧丙烷方向领涨。跨境支付、汽车整车、港口、稀土永磁等板块跌幅居前。

截至收盘,沪指报3280.34点,涨0.13%,成交额为4426亿元;深成指报9759.05点,跌0.16%,成交额为5569亿元;创指报1908.78点,涨0.09%,成交额为2483亿元。(财联社)

|点评|前两个交易日市场两次探底回升,ETF市场展现出较强的托底意愿,周四两市个股开启反弹。从板块上看,消费主线行情再次展开,食品加工、旅游酒店等内需侧板块再度走高。国内扩大棚改、收储力度的传闻提振下,房地产板块早盘冲高。周三相关传闻并未在市场中掀起浪花,由于缺乏热点,活跃资金甚至开始对传闻进行博弈,留出一天发酵期,隔天在市场中反馈。

沪指录得八连阳,两市成交量却跌破万亿,与护盘资金只托不举有很大关系。行情想要得以延续明显需要新的推动力,或进行充分的筹码交换,维持横盘只会不断加强市场观望情绪,反复形成冲高回落。

来源:资本迷踪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