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哪吒2》员工愿意996是因为公司在成都有分房子”、“梁文峰在知乎上首次回应DeepSeek走红”、“80后死亡率突破5.2%”……类似的信息正在占领互联网。它们看起来有精确的细节,但没有信息来源,仔细搜索后还有明显事实错误。
4月18日
女演员张馨予在社交平台发文
称有商家利用AI技术
复制其声音售卖减肥药
引发关注
评论区
不少网友表示
自己此前也刷到过类似的视频
不仔细看很容易被骗
AI深度合成音视频侵权现象
愈演愈烈
“《哪吒2》员工愿意996是因为公司在成都有分房子”、“梁文峰在知乎上首次回应DeepSeek走红”、“80后死亡率突破5.2%”……类似的信息正在占领互联网。它们看起来有精确的细节,但没有信息来源,仔细搜索后还有明显事实错误。
据公开资料,除了张馨予,还曾有不少明星成为AI伪造视频的素材。3月3日,有网友向演员刘晓庆反馈有人在视频号AI生成视频假冒她。
刘晓庆转发并配文:“天哪,我点进去看了一下,画面是我,声音很像我,但不是我!这是怎么做到的?大家以后不会搞不清楚哪个才是真的我了吧?我在各个平台都叫刘晓庆!”
此前,据公安部网安局3月14日消息,3月10日以来,一则“有顶流明星在澳门输了10亿”的信息在互联网平台传播,引发网民热议和各种猜测。
公安网安部门查明,网民徐某强(男,36岁)为博取流量、谋取非法利益,于2025年3月10日10时,使用软件“某书”中AI智慧生成功能,输入社会热点词制作了标题为“顶流明星被曝境外豪赌输光十亿身价引发舆论海啸”的谣言信息,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外发布,造成谣言迅速传播扩散,引发大量网民议论,诱发相关谣言、话题等频繁登上热搜热榜,严重扰乱公共秩序。
多家平台出手
情节严重将被封号
针对未标识的“AI谣言”,3月11日微博宣布启动治理。微博社区治理官方账号发文称,治理的重点领域是社会民生、突发事件、科普医疗和个人权益,会对不同情况予以处置。
具体而言,如果账号的单条内容由AI生成且未主动标识,微博称会主动打标,提示“疑似由AI生成”;如果账号有多条AI内容都未标识,会限制流量分发;如果这些内容造成了恶劣影响,则会被禁言乃至封号。
AI生成的内容目前都要加上AI标识,微博用户需点击内容发布页右下角的“公开”权限,增加“内容声明”,选择“内容由AI生成”。发布后,该微博的时间栏会新增“AI生成”状态框。
AI谣言泛滥的问题不止微博一家碰到。除了微博,抖音、快手、微信、小红书、哔哩哔哩这几家国内日活量最大的社交平台,都已要求用户在上传内容时声明是否由AI生成。
“AI内容农场”
产业链曝光
近一年里,已经有不少“AI内容农场”产业链曝光:
2024年4月,陕西西安警方公布了一起AI造谣案件:涉案人员通过“翠绿笔墨”AI写作软件,将热门社会新闻重新拼凑、替换同义词,并批量生成内容,日均产量高达19万篇,流向6000多个自媒体账号,以获取平台流量分成。
2024年1月,南昌一家MCN机构因编造“西安爆炸”事件遭到警方调查。警方评估显示,负责人一共经营了5家MCN机构,运营账号842个,一天能AI生成4000-7000篇文章,全程基本不需要人工参与。经初步估算,每天的收入在1万元以上。
为AI内容加标识,是目前解决“深度伪造”“信息污染”等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国内监管机构着力推进的方向。
☞ 2023年8月开始实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AI服务提供者对图片、视频等内容进行标识。
☞ 2024年9月,《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要求,不仅是AI提供者,社交传播平台也需要添加明显的AI标识,区别AI内容和真实内容。
☞ 2025年2月,中央网信办发布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通知,指出今年的重点会是整治AI技术滥用乱象,强化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打击借AI技术生成发布虚假信息、实施网络水军行为等问题。
AI换脸、拟声成违法重灾区
雷军呼吁立法
今年3月,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这两年人工智能技术快速突破以后,出现了很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应用,比如AI换脸、拟声等,但任何一个人的脸和声音都能轻松被用来做各种视频,成了新的违法重灾区。
雷军3月4日公开了今年两会的5条建议,其中“加强‘AI换脸拟声’违法侵权重灾区治理”尤为引人关注,他表示,他本人就是AI换脸拟声的“受害者”。
来源:幸福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