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天我收获了很多,认识到农业不仅仅是耕地,更是科技化的产业,农业对于现代化、机械化、智慧化是急需的。作为农民的子女,未来我会更加深耕农业,结合所学,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又一节农民培训课程结束后,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籍大学生马莉由衷地说道。
肖睿涵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艺璇
“这些天我收获了很多,认识到农业不仅仅是耕地,更是科技化的产业,农业对于现代化、机械化、智慧化是急需的。作为农民的子女,未来我会更加深耕农业,结合所学,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又一节农民培训课程结束后,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籍大学生马莉由衷地说道。
日前,涟水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县委组织部出台《涟水县现代“新农人”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于2025年3月正式启动。方案旨在通过系统性培训与实践,打造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时代“三农”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围绕涟水‘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聚焦‘新农创’‘新农匠’‘新农服’‘新农商’‘新农干’五支队伍,以‘平台+项目+政策+人才’为发展路径,培育‘雏雁’、孵育‘头雁’、引育‘归雁’,形成‘雁阵齐飞’的新局面。”涟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潘刚告诉记者。
3月初,作为牵头单位,涟水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2025年新农人培育启动会,从全县各镇街推荐的150余名候选人中遴选出43人成为首批学员。入选学员涵盖高中及以上学历毕业生、退役军人、村(社区)干部及新型经营主体代表,平均年龄35岁,充分体现了青年人才的活力与潜力。其中,还有11位“三农”相关专业的涟水县籍大学生,他们将作为“雏雁”,等待培育和提升。
为了全面提升学员的综合素养与实操能力,练就产业发展需要的“真本领”,此次培育计划建立了“学历教育+集中培训+跟班实训+实践基地”四位一体模式,课程涵盖现代农业技术、智慧农业、农机操作、电子商务等核心领域。
如此丰富且实用的课程,正是淮安农益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吉高所需要的。“我想通过培训继续提升种养技能,进一步探索智慧农场、无人农场等领域。我还想学习一二三产融合体系建设、网络销售、品牌宣传等知识。”他说。
3月8日,县农业农村局组织首批学员参加“拖拉机和收割机操作技能提升培训”,通过理论讲解与田间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员对现代化农机的规范使用能力。培训结束后,全体学员通过农机驾驶资格考试,取得了相应的操作资质。
随后,涟水县进一步开展“无人机技能提升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围绕植保无人机操作、航线规划及设备维护进行系统教学,参训学员完成飞行演练后,统一参加植保无人机飞行操作证考试,实现“培训+考证”无缝衔接。此类“技能练兵”既满足了现代农业对专业化资质的要求,也为后续规模化生产筑牢了技术根基。
今年25岁的黄青青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也是这次计划重点培育的“雏雁”之一。她告诉记者:“培训时,老师先带着我们熟悉理论知识,再手把手教我们用无人机进行画地作业。这次学习的无人机比我在学校里用得更大,结构也更复杂。这种‘学完就用、用了就见效’的培训方式,和过去学校里单纯的课堂理论很不一样。”
谈及未来,黄青青话语坚定:“‘技术改变生活’,我要用培训所学的技术和方法,把50亩水稻田改造成‘稻蟹共生’试验田。未来还想申请成为家庭农场示范户,带动周边乡亲一起打造农产品品牌,让村里其他年轻人看到,务农也能致富。”
“这几次培训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技术、管理和创新的结合。作为新农人,我们需要持续学习,紧跟政策、市场和技术的变化,不断提高技能和创新意识。”学员郭伟说道。
除了提供丰富的培训课程,培育计划也旨在通过多重保障激发学员的内生动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员在完成5亩试验田全程管理任务的同时,其田间管理成效将纳入动态考核体系,与人才选拔、党员发展等晋升通道直接挂钩。依托县级创业大赛平台遴选优秀经营主体,获评市级创业奖项的主体可获3万至8万元奖励,带动学员实现“技术增值”与“产业增收”。更值得一提的是,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学员将被推荐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表现突出者可通过专项程序进入镇领导班子或事业编制,为乡村振兴储备骨干力量。
为进一步凝聚新农人发展动能,涟水县还积极成立了新农人协会,由“雏雁”青年学员、“头雁”创业先锋、“归雁”返乡人才三类群体共同组成。协会通过定期举办产业沙龙、难题会诊座谈会和示范基地观摩会,搭建“经验共享、问题共商、未来共谋”的交流平台,有效串联起新农人群体与政府部门、市场主体间的资源对接渠道。
此外,涟水县同步构建了线上线下双轨服务体系,依托江苏省“农技耘”数字化平台,为会员提供品牌宣传、农技答疑、专家连线等10余项专业化服务,开设“云端课堂”推送智慧农业、电商营销等精品课程,实现“指尖学习”与“田间实践”的深度融合,助力新农人突破技术瓶颈、拓宽发展视野。
涟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陆士国介绍,下一步涟水县将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田间课堂”常态化指导机制,并探索新农人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联动模式,推动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预计到2027年,全县将累计培育新农人150名,搭建起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辐射带动超千户农户提升生产效能,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