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能想象吗?甘肃酒泉市政中心的工作人员,因为每天花 5 分钟集体做操,竟被群众举报 “不务正业”,结果这事却在全网炸出百万条评论,七成网友边骂边心疼:“这哪里是摸鱼,分明是基层打工人的血泪自救!”
你能想象吗?甘肃酒泉市政中心的工作人员,因为每天花 5 分钟集体做操,竟被群众举报 “不务正业”,结果这事却在全网炸出百万条评论,七成网友边骂边心疼:“这哪里是摸鱼,分明是基层打工人的血泪自救!”
4 月 17 日,一段视频在网络疯传:酒泉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里,音乐声突然响起,几十名工作人员齐刷刷从座位上起身,在办事群众的注视下做起了广播体操。视频里,几位排队的市民皱着眉头看表,而窗口前的空位上,文件还摊开在桌面上。这一幕,让不少网友直呼 “魔幻”—— 但更魔幻的是,这场看似 “摆烂” 的集体做操,竟成了全网最大规模的 “基层打工人共情现场”。
举报者的愤怒不难理解。在政务大厅办事,最怕的就是 “工作人员不在岗”。视频中,一位穿红衣服的大姐对着镜头叹气:“我大老远请假来办医保,结果他们说要做操,让我等五分钟。” 这种 “被晾在一边” 的体验,确实让人窝火。
但万万没想到,舆论风向却突然反转。有网友翻出政务中心的回应:“工作人员每天要坐 8 小时,颈椎腰椎都出问题了,5 分钟活动时间是卫健委建议的。” 更有人晒出医院诊断书:“去年腰椎手术花了 7 万,现在看到他们做操,突然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民生工程。”
这场争议,本质是两种诉求的碰撞。从政策层面看,国家早在 2009 年就出台《全民健身条例》,明确要求机关单位组织工间操。但现实中,基层工作强度早已超出想象。2024 年中央纪委调研显示,全国基层干部日均工作时长 11.2 小时,76% 的人患有颈椎病或腰椎病。酒泉市政中心的 5 分钟做操,看似 “不务正业”,实则是在超负荷工作下的无奈妥协。
更讽刺的是,举报者的不满,恰恰暴露了基层服务的 “夹心层” 困境。一位网友算了笔账:“政务大厅平均每天接待 300 人,每个窗口日均处理 40 件业务,工作人员连上厕所都要小跑。” 这种情况下,5 分钟的集体活动,反而可能成为缓解职业倦怠的 “减压阀”。
【网友神评论:从吐槽到共情的转变】
“这不是懒政,是在拿命换工作!”
“建议全国推广,总比累到态度差强。”
“以前单位也有工间操,后来因为‘影响办公秩序’取消了,现在年轻人腰椎问题比老员工还严重。”
这些评论背后,是打工人对 “健康权” 的集体焦虑。数据显示,我国 2.8 亿上班族中,超 60% 存在颈腰椎问题,而基层公务员的患病率更是高达 73%。酒泉市政中心的做操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无数人的隐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王向明指出:“工间操制度的初衷,是通过适度运动提升工作效率。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单位将其异化为形式主义,反而加重了负担。” 他建议,可借鉴北京、青海等地的做法,将工间操时间拆分为 “碎片化活动”,如每小时起身活动 3 分钟,既不影响群众办事,又能保障员工健康。
这场 “做操风波”,看似荒诞,实则是基层治理的一道缩影。当 5 分钟的健康权与群众的办事效率产生冲突,我们需要的不是非黑即白的批判,而是更人性化的解决方案。如果连这点 “喘息时间” 都要被举报,那我们的基层工作人员,还能拿什么对抗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你支持政务中心的做法吗?如果是你,会选择排队等待 5 分钟,还是希望工作人员带病服务?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大知Y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