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切实保障新疆地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效防控新疆出血热,连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尉犁县开展新疆出血热监测工作。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严密监控疫情动态,全力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为切实保障新疆地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效防控新疆出血热,连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尉犁县开展新疆出血热监测工作。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严密监控疫情动态,全力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新疆出血热是一种在我国新疆地区发生的蜱传病毒性出血热,国际上又称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该疾病起病急骤,临床上以发热、头痛、出血、低血压休克等为典型特征,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健康与生活。人群普遍对其易感,其中男性青壮年、农牧民以及医务人员和病例护理者更是感染的高危人群。
此次监测工作,自治区疾控中心组建了一支专业技术团队。团队成员不仅具备丰富的传染病防控经验,还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工作人员深入喀尔曲尕乡、墩阔坦乡、阿克苏普乡等塔里木河下游自然疫源地,以及荒漠牧场、胡杨林等蜱虫活动频繁的场所,展开全面且细致的监测。
在监测过程中,工作人员运用多种科学方法。一方面,针对疫区的200只家畜,对羊、牛等进行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家畜血清中的抗体水平,以此判断是否存在病毒感染情况。另一方面,针对传播媒介蜱虫,工作人员在野外采集1000个蜱虫样本,进行蜱虫种类鉴定,并检测其带毒率。
在开展监测工作的同时,自治区疾控中心也积极推进健康宣教工作。向当地居民、基层医务人员广泛普及新疆出血热的防治知识,以此提高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指导居民在疫病流行季节(3至6月)尽量减少在疫源地活动;若必须在疫源地从事农牧作业,应扎好裤脚、袖口和领口,或穿着特制的工作服,防止蜱虫钻入叮咬。同时告知居民,一旦被蜱叮咬后,需立即就医,并观察自身是否出现突然发热、头痛、鼻出血等症状,且要连续观察7至10日。
截至目前,本次新疆出血热监测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暂未发现新增感染病例。今后,自治区疾控中心将持续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疫情动态,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扩大监测范围,不断完善监测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切实保障新疆地区的公共卫生安全。
信息来源:尉犁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
来源:用户52174806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