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了 26 年的儿科医生,宝鸡高新医院儿科主任王军焕的白大褂口袋里永远装着哄娃“神器”,办公室的墙上贴满了孩子们送的画作,笔筒里放满了各类可爱的小手工……
做了 26 年的儿科医生,宝鸡高新医院儿科主任王军焕的白大褂口袋里永远装着哄娃“神器”,办公室的墙上贴满了孩子们送的画作,笔筒里放满了各类可爱的小手工……
这温柔背后,是她26 年来在婴童健康的道路上,医者大爱的硬核担当——
小小生命的守护神
Hello Baby
3岁的悠悠低烧,体温38度,家长以为只是感冒,在家给吃了些感冒药。3天后,悠悠突然出现抽搐。这可吓坏了悠爸悠妈,她们赶紧带孩子来到宝鸡高新医院儿科。
儿科主任王军焕接诊后,看到悠悠已不能行走,不能进行语言交流,不断抽搐,初步判断孩子有可能是胼胝体压迫综合症。
王军焕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悠悠病情的复杂与棘手。她迅速安排血气分析、血生化、病毒感染、腰椎穿刺检查、颅脑核磁检查和脑电图等相关检查,结果显示颅脑中的胼胝体压部有异常信号,确诊为胼胝体压迫综合症。
胼胝体压迫综合症
胼胝体压迫综合症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起病急,在小龄儿童中较为少见,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可能会出现癫痫、失神发作的症状,甚至还可能影响智力发育、出现运动障碍及视听障碍等现象。
王军焕邀请脑科医院首席专家李仓霞进行会诊,迅速确定综合治疗方案。在接下来的治疗中,她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精准拿捏剂量进行激素冲击治疗,反复多次给予适量药物降颅压,并结合营养脑神经支持和抗病毒等进行综合治疗,悠悠的病情很快便得到了控制。入院第 12 天,悠悠含糊喊出“妈妈”时,整个病房的人红了眼眶;第 16 天,小家伙站起来,扑进了王军焕的怀里。
孕8个月早产、体重不足4斤的小华华,全身青紫、呼吸微弱,肌张力低下,还不断发出呻吟,嘴挤白沫。儿科接诊后,立即给予肾上腺素配合正压通气进行抢救。
呼吸好转后,更大的危机接踵而至:相关检查显示他白细胞值低下,存在腹部散在出血点等新生儿败血症症状,胸片显示呼吸窘迫综合症,随时可能会因大出血及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王军焕立即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予以气囊加压给氧、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输注及皮下注射药物进行预防出血和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初步化解了病情风险。
虽然初步抢救获得成功,但新生儿败血症有23%的可能会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王军焕为其急查脑脊液,实验室传来危机值,脑脊液培养提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让小华华的病情雪上加霜。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耐药率高,治疗难度大,出现并发症的机率更高,脑膜炎患儿的病死率高达30%,且50%脑膜炎患儿存活后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为抢救这个小生命,王军焕紧急成立医疗、护理抢救小组,迅速制定每日诊疗计划:医护人员轮流24小时守护,每 2 小时评估肌张力、4 小时监测脑电波、每天调整抗生素方案。
治疗中,王军焕精准给予用药和营养支持,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并不断调整医疗方案和用药剂量,前后进行了4次腰椎穿刺复查脑脊液和头部磁共振,及时评估患儿各个器官和各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减少其未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小华华一天天健康起来,可以主动吮吸母乳,复查评估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均正常,没有任何神经系统障碍和发育异常。华华妈哭着拉住王军焕的手说:“你是我们家的恩人!”
一例例疑难重症病例的治愈
诉说着一段真情
承载着一份肯定
彰显着儿科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孩子王”的“三颗心”
不同于成人,孩子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出现疾病后可能发展变化较快,加上孩子往往无法准确描述病情,以及当前社会家长对孩子的高关注度等因素,给儿科医生的专业能力和与家长的协调沟通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当好儿科医生?对于王军焕来说,身披白衣扎根于孩子堆里长达26年,她内心深有感触,用数年的亲身感受总结出了“三颗心”:
第一颗心:爱心是“蹲下来的魔法”
“给孩子看病,首先要把自己变成孩子。”她示范着查体动作:听诊器先用手心焐热,检查时和孩子平视,给孩子温暖的笑脸和可爱的语言……,她说这样才能拉近和孩子的距离,让孩子不排斥你,走近你,才能进行更加高效地诊疗活动。
第二颗心:耐心是“百问不烦”的底气
“同样的问题,家长可能要问3遍才敢放心。”他们的手机里存着上百条诊疗科普,AI更是会给出数个治疗方案。这时,儿科医生就要细致、耐心地和家长解释交流;对于检查治疗孩子不配合时,医生还得使出各种“看家本领”,如讲故事、共情宝贝心理等,让小患者配合。
第三颗心:责任心是“勤走多看”的坚持
儿科是“哑科”,孩子不会说,医生就要勤走动多观察,才能根据小孩状态变化,不断优化诊疗方案,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王军焕深深明白,支撑这三颗心的地基,便是专业。与其他科室不同,儿科,是涵盖多个病种的大全科,这种性质就要求儿科医生必须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作为儿科的学科带头人,王军焕努力把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鉴别诊断思路、病情分析和治疗方案,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科室医生。
同时,她每年派优秀医疗骨干外出进修培训、参加行业交流活动,每周带领科室人员进行各种线上、线下学习及培训,保持科室内部学习不放松,不断提升科室医疗水平。经过多年打磨,她带出了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儿科团队。
她还经常告诫科室医生——
“作为儿科医生,除了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敏锐的观察力、精湛的医术,还要有一颗仁爱之心。我们护佑的不止是孩子,更是未来和希望,这是一份朝阳事业”。
这句话,不仅仅是儿科科训,也是支撑王军焕坚守在这个岗位上一直默默奉献的信念。
王军焕的医患情书:精、深、专
王军焕不仅以精湛的医术在儿科领域独树一帜,在科室管理中更展现了她优秀的医疗思维。她致力于儿科诊疗的全面发展,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创新中西医“深融合”的诊疗模式,将中医药的精髓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为患儿提供更加完善、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实践,儿科中西医联合治疗特色日益凸显,治疗效果提升明显,入选了陕西小儿推拿联盟成员单位。
小儿哮喘是一种特别常见的儿童呼吸道疾病,王军焕带领儿科团队长期致力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与规范化管理,开设哮喘专病门诊,配备儿童专用肺功能仪等先进设备,为哮喘儿童提供从诊断、治疗到长期随访的全周期管理服务,达到国家级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建设标准,被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评为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还入选了陕西儿童呼吸哮喘专科联盟理事单位。
王军焕还精心规划,在科室开设儿童营养门诊、发育行为门诊、新生儿专病门诊等多个特色门诊,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完善诊疗体系、实施科学化数据管理,全面推动儿科诊疗水平提升。
一项项新措施的实施,折射出王军焕在提升医疗品质、优化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坚定决心。对王军焕而言,让每一名来到儿科的宝宝,活蹦乱跳地走出去,就是她的职业理想。每当看到经过她精心诊治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她的心中便充满了成就感与满足感。这份情感与动力,正是这份职业带给她的快乐源泉。
01
采访尾声,王军焕翻出手机相册
里面存满了孩子们的“礼物” ——
她说——
“我没有收到更多的锦旗,没有收到更多的感谢信,但我收到过无数张画、无数个手工作品、无数张贺卡、无数声奶声奶气的谢谢……,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嘉奖。”
这一路
26年,9490天,她在门诊弯腰超过10 万次,抢救危重症患儿3000余人,带出一支覆盖呼吸、神经、新生儿等亚专科的精锐团队。
她最喜欢的身份,始终是身披白衣的“孩子王”。
“儿科医生是离童真最近的职业。”
她说这话时,窗外传来孩子们的笑声,阳光透过玻璃窗,给她头发的轮廓镀上了金边。那一瞬间,仿佛看到了医心与童心最美的交集——
原来最好的医者
就是带着赤子之心
在生命最初的战场上
做永远的“孩子王”
医生介绍
王 军 焕
宝鸡高新医院儿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西安医学院儿科学特聘副教授
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新生儿分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儿童哮喘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儿童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儿童成长发育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协会儿科胃肠肝病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协会儿科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委员。
来源:义哥带你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