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病因与关节退行性改变、外伤、年龄、性别、体重、遗传因素等相关。流调显示,该病患病率随老龄增高,55岁以上患病率为88%,病情严重时可致肢体残疾,致残率高达53%。
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软骨下硬化及增生为特点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
其病因与关节退行性改变、外伤、年龄、性别、体重、遗传因素等相关。流调显示,该病患病率随老龄增高,55岁以上患病率为88%,病情严重时可致肢体残疾,致残率高达53%。
目前对于KOA的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控制体重、康复训练、局部封闭、理疗以及支具保护等,但如何做到有效缓解症状的同时并能使残存的关节功能得以恢复,是临床诊治中的关键所在。
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发现,中医治疗KOA疗效确切,多从筋骨等角度入手,且许多医家常采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来治疗。
其中针灸对于软骨基质、细胞及炎症介质均产生一定影响,能够快速缓解疼痛。
康复训练能够增强关节周围肌群的肌力,促进关节滑液的循环,加快软骨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延缓或阻止软骨退变的效果,使关节功能得到较大改善,故现对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本病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与炎症反应、软骨细胞异常、生物力学等密切相关。
炎症反应能够将膝关节周围的白细胞和滑膜组织的氧自由基聚集,从而破坏细胞膜和软骨基质中起保护作用的透明质酸分子,加速膝关节软骨退变,同时软骨细胞的老化与凋亡,对于关节软骨的形成、代谢及修复有着重要影响。
此外膝关节异常应力以及紊乱的负荷传导都可导致膝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其中下肢的股四头肌肌力强度与KOA病程以及关节稳定性密切相关。
股四头肌力减弱,膝关节活动度减少,肌肉再次受到影响,肌力减退、体积变小、稳定性与疼痛加重,如此反复恶性循环。
研究发现,针灸可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改善局部血运,清除自由基,降低与关节软骨代谢有关的酶类物质含量,修复软骨细胞,达到延缓KOA发展的目的。
康复治疗膝骨关节炎多以股四头肌的肌力训练为主,合理的功能训练,能够增强肌力、提高关节稳定性、扩大关节活动度。
还可减轻运动对膝关节的冲击力,改善负重状况,弥补关节活动的生物力学缺陷,从而阻断或减轻膝骨关节炎病程发展,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
针刺疗法是一种通过使用各类针具,配合特定手法,作用于人体腧穴,以达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目的中医外治法。
康复训练通过规范系统的训练方式,帮助有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达到改善关节活动的目的。
刘慧慧认为康复训练能够使得患者肌力恢复,提高关节稳定度,与针灸联合使用,疗效显著,故纳入8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针康联合治疗。
结果显示,患者VAS和WOMAC评分以及血清中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水平均有下降,说明该法能够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血清学指标。
陈士平选取血海、足三里、阳陵泉、内外膝眼等穴针刺结合康复指导与单纯针刺进行对照,康复训练具体内容为患者将股四头肌绷直上抬后坚持5秒,每次20min,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
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膝关节功能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陈锡华运用指切进针法治疗KOA,针刺时注重针刺手法以及方向的选择,针刺室斜向关节腔内刺入,治疗组在此基础中配以康复指导。
结果治疗组的症状积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且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李光福同样应用针刺结合康复的治疗方法,结果与陈一致。
王木林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时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不同证型指导针刺并结合规范化康复训练,针刺得气后施以泻法,留针30min,连续治疗1周,研究证实临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针刺治疗时腧穴多选择梁丘、血海、足三里、阳陵泉等局部穴位,其中梁丘具有通利关节之效,血海能够活血和营、疏通经络,足三里调养全身,阳陵泉是筋会,配合足三里能够强筋壮骨。
多数医家在针刺选穴的基础上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以恢复股四头肌肌力,稳定膝关节并改善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充养筋脉骨骼。二者互补优势明显。
艾灸结合康复训练
艾灸是指利用艾绒在穴位表面燃烧、通过灸火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达到温补气血,防病祛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后代医家对传统灸法又进行了发展,提出热敏灸、时辰灸、电子灸等,为艾灸治疗疾病开辟新道路。
戴明强调膝骨关节炎的产生多因虚、瘀导致,温和灸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散瘀的作用,疗效确切,故采用温和灸联合运动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选取内膝眼、犊鼻、血海和梁丘施灸,同时配合股四头肌训练、踝泵训练以及直腿抬高训练,每日3次,疗程4周。
结果表明该法可缓解患者关节疼痛和僵硬情况,改善日常活动困难。
朱晓燕采用热敏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KOA,通过回旋灸,刺激半径为3cm,距肤5cm处的局部穴位,使患者感受到透热、扩热、传热等灸感为宜。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结合卧位绷腿训练,双腿伸直,绷紧肌肉持续6~9秒,后进行抬腿训练将脚提高到最大限度,持续5秒,最后伸直腿部,对膝关节进行反复按压,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与症状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
张莲等采用相同治疗方案与单纯热敏灸对照,取得与上述同样的研究结果。
田雪秋认为热敏灸可增加软骨蛋白胶原在关节腔内的含量,降低NO含量,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软骨损伤,延缓疾病进展。
蒋秀姝认为KOA病机为肝肾亏虚或风寒湿之邪乘虚所致,治当补肝肾,活血定痛,基于中医子午流注理论指导的时辰灸具有独特优势。
辰时胃经当旺,灸足三里补益全身,丑时当灸曲泉,补肝柔筋,午时灸内外膝眼,调整局部,每穴施灸20min,1次/日,并结合膝关节的屈伸训练以及股四头、二头肌的锻炼。
结果证实时辰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KOA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由上可知,艾灸与康复训练的结合,能够产生综合效应,其疗效优于口服西药和单纯艾灸,并且无服用西药产生的对胃肠道刺激等毒副作用。
艾灸具有温阳散寒、助元固本的功效,康复训练作为物理疗法的一种,能够增强关节肌肉力量,助于缓解膝部疼痛、预防功能障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二者相互结合,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
温针灸是针刺和灸法的有机结合,针刺具有活血通络之功,而艾灸有温经之效,通过针体将艾叶燃烧,产生的热能传至关节深处,使温热之气透达膝关节,缓解疼痛症状,该法常适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病症。
如刘黎治疗96例KOA患者,对照组进行温针灸治疗,常规循经穴位针刺,得气后在针柄处插好艾条,点燃施灸。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康复训练治疗,嘱取仰卧位进行股四头肌的收缩训练,将下肢伸直,用力按压床面使大腿肌肉绷紧坚持15秒。
取坐位开展伸膝训练,左右分别伸膝,屈曲呈90°,伸直位时持续5秒为宜,站立位做抬腿训练,将患肢斜向上抬高45°,保持5秒。3种训练均10次为1组,进行5组,3次/d。
两组均5天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提示,治疗组的僵硬、疼痛感、关节活动程度各项临床及疗效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李永凯选取虚寒型KOA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针刺选穴时,以关元、气海、膝眼为主穴,疼痛明显时加犊鼻穴,寒邪偏盛配阳陵泉,晨僵严重配阴陵泉。
进针得气后,针尾部套入艾条并点燃,每20min更换艾条,治疗时间60min。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循序渐进的康复方案,依次进行膝关节、髋关节的主动训练以及抗阻和微蹲练习。
结果发现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显著,对于虚寒型KOA的治疗具有应用价值。
赵鲜艳等通过观察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3,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的水平变化情况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结合康复治疗。
陈莉认为KOA的局部炎症会导致组织粘连,影响活动能力,应用膝关节主被动训练可以松解关节周围组织,促进毛细血管扩张,结合温针灸的通经络,调气血作用,能够显著提高KOA的治疗效果。
如上所述,温针灸通过刺激膝关节局部穴位,发挥温经通络、祛寒蠲痹的功效,对于虚寒型KOA的治疗较普通针刺与艾灸效果更佳。
再辅以股四头肌、股二头肌、直腿抬高等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减轻关节软骨的承受压力,使关节稳定性增加,达到改善KOA症状的效果。
但上述临床研究中对于针刺后灸量的控制并不统一,以及康复训练方法众多,尚无统一标准,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膝骨关节炎作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其带来的肢体疼痛以及行动困难,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现代医学对于本病多采用药物口服、关节腔注射、手术治疗等,但存在费用高、且长期服用多有胃肠道、肝肾功能及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等问题。
针灸疗法操作简便、安全实用,广泛应用于临床。
康复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主要是针对患膝周围肌肉萎缩、韧带松弛、收缩活动减弱、关节活动受限等问题,通过肌肉训练达到改善KOA症状的目标,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医家将中医传统经穴理论与康复医学有关KOA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学说相结合,可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为治疗本病拓展思路,给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来源:Mr王医学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