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作风是党组织和党员在思想、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行为取向和特征的直接反映,也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通过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构建
引言
党的作风是党组织和党员在思想、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行为取向和特征的直接反映,也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通过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构建起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体系。要深刻理解、科学把握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这条主线,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充分认识加强作风建设的现实性紧迫性,是抓实党的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维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抓到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和管党治党的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开创性、历史性成就。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发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任何犹豫动摇、松懈手软或半途而废,都将犯颠覆性错误。从解决问题的持续性特点出发,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作风问题本质是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这就意味着,作风建设需要持续的思想改造过程,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作风问题还存在一个难走出的怪圈,往往抓一抓就好一些,放一放就松下来。思想意识发展规律表明,当高压整治形成外部约束时,社会意识会呈现出与社会存在的阶段性调适;一旦压力减弱,旧意识便会凭借历史惯性重新显现,形成“抓就紧、松就散”的周期性波动。
所以,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此外,纠正作风问题还会面临反弹压力,“一些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因而,要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时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政治清醒。
领导干部要压实主体责任,以身作则、以上率下。“风行于上,俗化于下。”“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冲在前、干在先,是我们党走向成功的关键。”
要加强教育引导。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内容,通过典型案例剖析、警示教育等方式,增强领导干部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要强化监督问责。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领导干部严肃问责。
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开展调查研究是全面了解群众意见和建议的有效途径。领导干部要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做到及时自查自纠,改进工作作风,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见效。
作风建设扎实推进需要与党的各项建设耦合衔接。新时代党的建设有着丰富的内涵,包含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六大系统工程”。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几大建设构成了有机统一体。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首先就是从系统性和整体性出发,正确处理了“六大系统工程”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有效实现党的各项建设之间的耦合衔接与协同作用。党的作风建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子系统,置于党的建设系统进行综合治理,形成全党上下“一盘棋”。在动态过程中,充分发挥政治、思想、组织、纪律、制度建设对于作风建设的引领、约束、保障等作用。
统筹协调,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正风肃纪反腐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途径。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正风肃纪反腐这一重大问题,为全党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指明了方向。反腐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始终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方针方略。
架起不敢腐的“高压线”。要加大惩治力度,对腐败行为零容忍,特别是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审计机关等的协作配合,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合力。
扎紧不能腐的制度“笼子”。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完善行政审批、资金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制度,防止权力滥用。同时,针对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增强不想腐的思想自觉。坚持以正面典型为榜样、以反面典型为镜鉴,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上好警示教育课,让不想腐的理念入脑入心,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
作者:王海璇,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洪向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
文章来源:节选自《深入理解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三个维度》,《前线》杂志2025年第4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王晓方
网络编辑:张家伟
监制:宋明晏
来源:前线杂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