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5企业增长战略 广告战投城市营销系列活动第二期——内卷时代企业突围”中,独角鲸科技控股执行总裁高进深入剖析了国内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三大误区:流量依赖、价值空心以及资源碎片化。针对这些困境,独角鲸提出“品牌战投三阶模型”,通过资源集火、数据反哺和资本联
摘要:在“2025企业增长战略 广告战投城市营销系列活动第二期——内卷时代企业突围”中,独角鲸科技控股执行总裁高进深入剖析了国内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三大误区:流量依赖、价值空心以及资源碎片化。针对这些困境,独角鲸提出“品牌战投三阶模型”,通过资源集火、数据反哺和资本联动,重构广告生态,助力企业实现增长。活动还探讨了品牌战投在垂直赛道的应用及筛选标准,并引发对激进投放模式的争议与思考,强调品牌战投虽具创新性,但企业仍需注重产品根基。
2025年3月19日,“2025企业增长战略 广告战投城市营销系列活动”第二场——“内卷时代 企业突围”在深圳大中华金融中心A座五楼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点线世界综合服务平台和独角鲸科技主办,中龙美传媒集团、胡杨资本、中鸿国际、中盛华领、中科中能、商界传媒集团联合主办。活动围绕“大消费”“AI”“资本”“品牌”四大关键词,聚焦企业增长的核心议题,吸引众多行业精英参与,为内卷时代的企业突围提供了全新思路。
流量焦虑下的品牌困局:从“内卷”到“价值空心化”
“国内企业最大的误区,是把品牌当作短期获客工具,而非长期资产。”独角鲸科技控股执行总裁高进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消费品牌的三大痛点:
流量依赖症——企业陷入“烧钱买量、数据造假、资本撤退”的恶性循环。高进以华莱士万店规模因食品安全问题一夜崩塌的案例为例,警示企业流量依赖的严重后果。
价值空心化——重营销轻产品导致信任危机。高进直言:“每年‘3·15’晚会曝光的企业问题,本质上是品牌意识的集体缺失。”
资源碎片化——中小企业在分散的媒体矩阵中疲于奔命,投入分散且缺乏规划,难以形成品牌声量合力,在巨头的挤压下,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高进进一步强调:“Boss直聘连续三年亏损,却始终全力投入广告,最终换来200亿估值。而某些企业营收过亿却因品控问题瞬间崩盘——这背后是品牌价值的‘复利效应’与‘信任杠杆’的根本差异。”
战投逻辑:用资本重构广告生态的“三阶模型”
面对企业增长困局,独角鲸科技提出“品牌战投三阶模型”,以资本力量重塑广告投放规则,助力企业突破增长瓶颈。该模型通过资源集火、数据反哺和资本联动三大策略,为企业提供从品牌建设到资本化路径的全方位支持。
资源集火:垂直赛道的“饱和攻击”
“传统广告投放往往“广撒网”,而品牌战投则强调“精准打击”。独角鲸整合了覆盖高铁、地铁、楼宇等6000万块屏幕的媒介资源,通过“广告包”形式定向投放给潜力企业。例如某消费品牌获得1亿元广告资源包后,在3年内实现营收从千万级到数亿级的跨越,充分展现了资源集火的强大效能。
数据反哺:从“品效割裂”到“品效协同”
品牌战投的核心逻辑在于构建“广告-数据-产品”的闭环生态。以Boss直聘为例,该平台上市前将90%收入投入广告,虽连续三年亏损,却沉淀了8000万用户行为数据,最终以精准的用户画像反向优化产品和服务,构建起招聘领域的“数据护城河”。这种数据驱动的的品效协同模式,正是品牌战投区别于传统投放的本质区别。
资本联动:构建上市前“飞轮效应”
独角鲸联合产业资本,对入选企业进行“广告+股权投资”双轮驱动,形成“投放-增长-固执提升”的正向循环。高进透露,其战投标的集中大消费赛道,要求企业具备明确的IPO规划和产品差异化优势。“我们不是单纯‘输血’,而是用广告资源撬动资本杠杆,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增长。”
战投筛选标准:精准赋能潜力企业
独角鲸的品牌战投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企业,其筛选标准严格且明确:
产品力优先:企业需拥有解决真实痛点的核心技术或差异化产品;
创始人意识:品牌建设意愿强,愿意接受3~5年长周期投放规划;
资本化路径:明确IPO计划,能够承载广告资源与资本注入的双重赋能。
品牌战投三年计划
广告资源包:为入选企业提供价值1亿元/年的广告资源包,动态配比多种媒体渠道,包括电视、网络、户外等,助力企业实现全方位的品牌传播。
估值管理:对接20+顶级投资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估值管理服务,助力企业实现品牌估值的快速提升。
数字基建:为入选企业私有化部署AI广告中台,提供定制化的数字基础设施,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运营能力和广告投放效果。
争议与未来:激进投放是蜜糖还是砒霜?
尽管模式创新,业内质疑声不断:集中投放是否加剧行业马太效应?高进回应称:“战投不是‘规模论英雄’,我们更关注创始人的品牌意识。即便企业当前营收仅千万级,只要产品能解决真实痛点,就有机会通过战投实现跃迁。
品牌战投的本质,是通过资本力量重构“广告-数据-资本”的三角关系。其成败取决于两大变量:一是媒介资源整合的规模效应,二是资本对长周期品牌价值的耐心。当“饱和攻击”从互联网战场蔓延至消费行业,或许会催生新一代国民品牌,但企业仍需谨记:流量是放大器,产品才是根基。
品牌战投模式能否破解中小企业的增长困局?这一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高进的观点为企业在内卷时代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同时也提醒企业,无论模式如何创新,产品始终是品牌的核心。
你认为品牌战投模式能破解中小企业的增长困局吗?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商业情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