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如何由浅入深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被赋予了更高的期望,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能理解文本内容,还能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层次的认知过程,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研究实施一系列指向

在新课标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被赋予了更高的期望,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能理解文本内容,还能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层次的认知过程,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研究实施一系列指向深度学习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

初探文本,学思结合,激发深度思考

深度学习强调系统学习和思维参与。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知识关联、读前提问等方式,有效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联系课内所学,调动关联思维。将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有机结合,能显著提高阅读效率。在主题选择或阅读策略上,教师要注意课外阅读与课内所学尽量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和关联性,这有利于形成课内外合力,有效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

通过图片环游,发展预判能力。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文本的封面,并设计前置问题“What can you see?”(你看到了什么)、“Guess what happened?”(猜猜会发生什么)等,让学生去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这是一个思考、构思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将阅读变为“猜想→求证→再猜想→再求证”的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巧设“词句银行”,搭建阅读支架。英语生词是影响学生阅读流畅性的主要障碍。为了克服这一障碍,教师可以建立“词句银行”,提供阅读策略指导和资源支持。具体措施包括:教授学生速读、跳读和“猜词”等阅读策略,以提高阅读效率;提前整理生词和句型,形成资源包,为深入阅读提供便利。通过这些策略,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有效的阅读支架,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

深入文本,学用结合,实施深度探究

深度学习理念强调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采取“小老师领读”策略。师生共定阅读计划,把阅读课堂适度放手交给学生,教师课前“助读”,真正做到“放手不放导”。

学生分组合作,“小老师”大作用。“小老师领读”策略流程如下:首先,推选出一名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总组长;其次,五六人为一小组,组内成员应当具有差异性,便于组内分工和互相学习;最后,推选小组长,分配组内任务。总组长可提前3天(周五)将阅读内容下发给小组长,即将展示的小组进行自主备课、准备PPT,并交由教师审阅。周一小组依据教师的意见进行讨论和再修改。周二定稿、印学案,周三展示。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有效提升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生角色互换,激发课堂活力。在“小老师领读”模式下,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发生互换,以此激发课堂活力。领读小组进行全英语“授课”,其他学生也被鼓励使用英语交流。教师在必要时提供语言支持,以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为进一步激励学生,我们实施加分制度:展示小组获得集体加分,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通过抽取扑克牌获得额外加分,累积分数可兑换奖励,而学期末的“最佳主持人”评选活动,则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从传统的讲台位置走到学生中间,将课堂主导权适度交给学生,自身则转变为资源的提供者、学习的促进者和课堂的灵活参与者。

精泛读相结合,问题链贯始终。阅读过程中,展示的学生一般会设置三个环节。一是通读全文,和大家一起总结故事梗概。二是分篇章阅读,通过设计一系列层次性、关联性的问题,形成“问题链”,以此推动文本情节理解,最终形成可视化的思维导图。“问题链”不仅能有效克服语篇教学提问中存在的碎片化、随意性、单调性等问题,而且能帮助学生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认知层次,逐步形成高阶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三是带领大家精读个别篇章,进行句式分析、细节理解,联系个人学习生活,学用结合,共同分享阅读感受和启示。以互动为核心的“小老师课堂”,使阅读教学灵动且充满思维活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让课堂教学从教师的“知识讲授”变为学生的“学习探索”,从“知识教学”转向“素养提升”。

超越文本,学创结合,推动深度表达

阅读是思想与语言的交互,读后的语言输出同样是深度阅读的重要环节。这需要读者在深度加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超越文本,进行批判与评价、迁移与创造。

设置思辨性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这有助于学生根据材料的已知信息推导出语篇的深层含义,并结合现实情境,作出有理有据的判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是避免“浅阅读”的重要方法。教师在表达中应将阅读推向纵深,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阅读写作不分家,学创结合促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文本内容,结合自身和社会实际,创作书评;也可以立足文本故事的经典留白,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创编故事结尾,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个性化阅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和工具,为学生推荐个性化的阅读材料。通过数据分析,教师能精准地了解学生的阅读偏好、难点和进步,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此外,网络平台上的在线讨论和分享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和思维碰撞。

实施项目式学习,深化阅读与实践的融合。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完成真实项目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在英语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设计与阅读材料相关的项目任务,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和文化调研等。这有助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升阅读能力和语言素养,还可培养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同时,项目成果的展示和评价也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进一步推动其深度学习和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