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聊聊:福泽谕吉的《劝学篇》,里面都写了些啥?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9 17:46 3

摘要:福泽谕吉(1835—1901),日本著名的教育家、启蒙思想家,知名学府庆应义塾大学的创始人,素有“日本伏尔泰”的美誉。

日本的快速崛起,一直与其蓬勃发展的教育息息相关。提到近代日本的教育,就一定离不开福泽谕吉。

福泽谕吉(1835—1901),日本著名的教育家、启蒙思想家,知名学府庆应义塾大学的创始人,素有“日本伏尔泰”的美誉。

他终身没有入仕,一直以民间学者的身份兴办教育、编辑报纸、著书立说。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西方文明和资本主义制度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福泽谕吉雕像

发表于1880年的《劝学篇》,是福泽谕吉的短篇文集之一,收录了他写于1872—1876年间的合计17篇评论文章,分别论述了学问的主旨、学者的本份、国民的职责、平等权利、文明开化、品德修养以及个人的自主和国家的独立等问题。

该书集中反映了作者对封建意识形态的批判,表达了其强调科学精神、提倡实学、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和维护国家独立的思想观点,是近代日本思想史上的一部名著。

《劝学篇》中文版封面

再如一个人多年尝尽辛苦,花掉几百万元学费,在西学上虽有所成就,但仍不能解决个人生活,那就是不了解时势的学问。

这等人只能称之为文字批发店,他的功能和会吃饭的字典一模一样,对于国家也是无用的长物,可以称之为妨害经济的食客。

没有独立精神的人,一定依赖别人;依赖别人的人一定怕人;怕人的人一定阿谀谄媚人。若常常怕人和谄媚人,逐渐成了习惯以后,他的脸皮就同铁一样厚。

对于可耻的事也不知羞耻,应当与人讲理的时候也不敢讲理,见人只知道屈服 。所谓习惯、本性即指此事,成了习惯就不容易改变了。

青年时代的福泽谕吉

也许有人说:政府暂时驾御这类愚民是一时的策略,等他们将来智德增进,自然就会进入文明之域。这种话是可说而不可行的。

我们日本人民苦于数千年的专制统治,人人都不能把心里所想的说出来,而是互相欺骗来偷安逃罪。大家以为欺骗是做人的法宝,不诚不实成为日常的习惯,既不知耻,也不以为怪,真是自身的廉耻丧尽,又何暇关心国事?

政府为了矫正这种毛病,却越发虚张声势,不是恫吓,就是叱责。本想用强力来导致诚实之风,却使人民对于政府更不信任,这种情况恰如用火来救火,终至上下隔绝,成为一种无形的风气(相当于英语中的“Spirit”),不能马上去掉。

现在政府在表面上虽然大有改变,但是专制压迫的风气还是存在。人民虽然也好象得到一点权利,可是那种卑屈和不信任的风气仍与往日无异。

这种风气无形无体,不能就一个人、一件事来形容它,而它的实际力量是很强的。我们如果从它在整个社会上的表现来看,即明显可知其不虚弱。

乌德勒支大使馆前的访欧团成员,左二为福泽谕吉

政府若用威力,人民就拿诈伪来应付;政府若使用欺诈,人民就只表面服从,这不能说是上策。

5

一个青年学生只读了几本书就想做官;有志经商的人仅只有了几百元资金,便想假借官府的名义来做买卖。设立学校要官许,传教要官许,甚至牧羊养蚕也要官府允许,大概民间事业中十之七八都是与官府有关的。

因此,举世人心风靡,羡慕官,依赖官,害怕官,谄媚官,丝毫不能发挥一点独立的真精神,其丑态实在是不忍卒睹。譬如现在出版的报纸及各方面的上书和条陈之类,也是一个例子。

出版条例虽不甚严,可是报上不但绝对不登载触犯政府忌讳的事,而且官方如有些许美事,就加以过分的称赞,简直和风尘女向客人献媚一样。

我国虽历代治乱相循,政府迭有变更,但是直到现在为止,始终没有丧失独立。其原因就在于国民安于锁国的风习,治乱兴废不与外国相关。即与外国不发生关系,所以治是一国国内的治,乱也是一国国内的乱。

再者经过这种治乱而不曾丧失的独立,也只是一国国内的独立,而不是和外国争锋以后所得到的独立。这就像关在家里抚养、还没有和外人接触过的儿童一样,其脆弱性是可想而知的。

福泽谕吉著《西洋事情》

7

古时的政府使用为例,现在的政府力智兼用;古时的政府缺乏治民的方法,现在的政府富于智术。

古时的政府是从外面侵犯人民,现在的政府是从内部控制人民;古时的人民把政府看做是鬼,现在的人民却把政府看做是神;古时的人民畏惧政府,现在的人民则崇拜政府。

若不乘这种情势来改弦更张,则政府今后举办实业,从而文明的精神也会逐渐衰退。

8

在亚洲各国,称国君为民之父母,称人民为臣子或赤子,称政府的工作为牧民之职,在中国有时称地方官为某州之牧。

这个牧字,若照饲养兽类的意思解释,便是把一州的人民当做牛羊看待。把这个名称公然标榜出来,真是无礼已极。

因此其所谓得失,也只是和本国前一时代或其他坏政府相较,绝非将全国所有情况,和其他国家从头到尾详细比较的结果。

若将全国视为一个整体,来和其他文明国家对照,考察双方在数十年间所有设施的得失,而适当地取长补短,再根据实际缩减而论其损益,那么他们所夸耀的事情就绝不足以夸耀了。

日语版《劝学篇》内页

10

怨尤恰如“众恶之母”,因为有它,才产生世间的一切坏事。如猜测、嫉妒、恐怖、卑怯之类都是由怨尤而生。

从它的隐匿形态来看,就是私言密语,阴谋诡计;如一旦爆发出来,便成为朋党暗杀、暴动内乱,不但对于国家丝毫无益,且如祸乱波及全国,大家还不免受害,真是所谓牺牲公利以逞私忿。

11

人们的容颜,好像家宅的门户,要广交好客,首先要打开门户,洒扫门庭,使人乐于前来。

可是现在有些人与人交接,非但不和颜悦色,反而摹仿伪君子的模样,态度枯涩,这就等于在门口挂上骷髅,门前摆口棺材一样,又有谁来与你接近友好呢?

12

屈从政府是不应该的,遵从正道才是人的本分。倘若屈从政府人为的恶法,便是违背了做人的本分。并且一度屈从恶法,便为后世子孙留下恶例,酿成天下普遍不良风气。

《文明论概略》封面

可是国人中便有主客的分别,主人是那一千个力能统治国家的智者,其余都是不闻不问的客人。

既是客人,自然就用不着操心,只要依从主人就行,结果对于国家一定是漠不关心,不如主人爱国了。在这种情形之下,国内的事情还能勉强对付,一旦与外国发生战事,就不行了。

那时候无知的人民虽不至倒戈相向,但因自居客位,就会认为没有牺牲性命的价值,以致多数逃跑,结果这个国家虽有百万人口,到了需要保卫的时候,却只剩下少数的人,要想国家独立就很困难了。

本来人们都是喜好交际的,但因习惯关系,有时却反而厌恶交际。世间有孤僻成性的人,故意住在山村僻邑,躲避一切社会上的往来,这种人名为隐士。

也有些人并不是真隐士,只是不愿和别人打交道,深居简出,力避尘俗,自鸣清高。试察这些人的本意,也不一定是因为嫌恶政府的措施而萌退志,只是意志薄弱消沉,没有接触事物的勇气,而又度量狭小不能容人。

因为不能容人,也就不为人所容。人退一步,自己也退一步,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遂致视同异类,最后竟形成仇敌,互相怨尤,真可以说是社会上的一种大祸害了。

晚年的福泽谕吉

15

至于像中国人那样,觉得除本国以外似乎没有别国存在,一见着外国人就呼为蛮夷,把他们看做四只脚的牲畜,贱视他们,厌恶他们,不计量自己的国力,而妄想驱逐他们,结果反为蛮夷所窘。这种情况实在是不懂得国家的本分之故。

16

殊不知必须做到内心沉潜如深渊,待人接物活泼如飞鸟,律己严谨不苟,待人豁达无边,才能称得起是真正的学者。

17

福泽谕吉雕像

总的来说,在福泽谕吉看来,国家的独立、社会的文明进步及个人的独立人格的塑造,最大的障碍就是专制集权主义。

不论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平等和独立,还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个人独立和自由,都要依靠教育才能求得。

要培养人的独立的人格,也只有依靠教育、依靠其向学的程度。最为重要的,就是学者们要树立振国励民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振兴国家,促进“文明开化”的重担,超凡脱俗,振励乾坤,而不要自甘庸俗。

老照片中的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

培养独立的人格,不仅要必须具备与实际生活和社会文明进步有实际用处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人们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一言概之,在现代社会中与人交往的能力,是个体实现其独立人格的媒介。

来源:汗八里文艺之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