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中国出招了,中国取得“三连胜”,特朗普喊话中国:求谈判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9 18:07 2

摘要:本文严格依据权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结合2022-2025年最新动态及历史数据,最终观点保持中立。结尾附有参考资料。如有新动态,望提醒博主。

本文严格依据权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结合2022-2025年最新动态及历史数据,最终观点保持中立。结尾附有参考资料。如有新动态,望提醒博主。

2025年4月,美国不断加征关税,中国更以125%的关税强势反制。

双方互不相让的态势下,一连串博弈冲击着全球贸易格局。

然而中国出招取得“三连胜”,特朗普喊话中国求谈判。

人们纷纷好奇:究竟是什么让美国的“极限施压”陷入僵局?这背后中国收获的“三连胜”会不会改写全球经济秩序?

2025年4月2日,美国率先抛出“10%基准关税”的大招,并对中国等目标国加征34%的“对等关税”,企图以极限压力逼中国就范。

但美国忽略了一个关键信息:在过去七年多轮角力中,中国已不再满足于被动应对,而是逐步掌握了更具威慑力的反制方式。

2025年4月4日,中国宣布对原产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征收34%的报复性关税,并在4月12日进一步提升至125%。

此举让外界震惊,也让华尔街很多企业朝不保夕。

一句话“不予理会”写在中国公告上,彰显了不同以往的新态度。

这种硬碰硬的局面背后有一条“因果链”:美国企图玩“数字战术”,期望用高关税强迫中方开放更多市场。

但中国已经构建了“产业链王牌”,不仅在稀土、航空且在新能源领域拥有极强话语权。

一旦把这些卡脖子手段“实战化”,美方的压力就会反噬自己。

早在稀土之争爆发前,就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离不开中国稀土的精炼和分离能力。

山雨欲来,最关键的问题是,美国自己有稀土矿,却无法自行处理、冶炼。

一旦中国在稀土供应链上设置门槛,美方的先进武器、芯片制造、甚至特斯拉等电动汽车企业都将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对这一命门的掌控十分明显,全球约68%的稀土产量来自中国,更关键的是80%以上的稀土精炼能力集中在中国境内。

美国Mountain Pass矿山即便能开采矿石,最终仍需运回中国赣州冶炼厂进行分离。

军事上,F-35战斗机每架需要数百公斤稀土材料,电机、雷达等领域也对稀土依赖巨大,根本无可替代。

2025年4月,中国提高稀土出口管控后,包括洛克希德·马丁在内的军工龙头股价一度应声下挫,将近7%的跌幅让投资者大惊失色。

这一连锁反应让美国国防部极度焦虑,一份党内机密报告承认:“美国若想重构稀土完整产业链,起码需要十年时间和超过500亿美元的投入,而且未必能追上中国现有的水平。”
正因如此,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主动权,奠定了中美谈判的重要底牌。

过往美国常以高科技卡脖子制裁他国,如今出现了角色对调,让外界对中美贸易战的结果多了几分新的认知。

中国以稀土为杠杆,完成了“三连胜”的第一环,这让各方意识到,中国的“忍让期”已过,开始大胆出招。

稀土之外,波音同样是美国制造业的一张王牌。

然而中美贸易战升级后,中国手握飞机订单也展现了反制实力。

根据官方数据,2024年波音对华交付量已经显现回暖势头,中国市场占波音全球交付约22%,正是其不可或缺的收入来源。

然而一旦这一通道被掐断,后果立竿见影。

2025年4月,中国发布暂停接收波音部分机型的声明,理由是安全审查与相关条款未获满意答复。

虽然表面上是技术评估,实际上各界心知肚明,这一举动是对美国高关税行动的强力反制。

波音市值随之在当日蒸发逾120亿美元,通用电气等企业也受到波及。

华盛顿州的飞机部件工厂甚至被迫宣布裁员15%,给当地经济带来重创。

波音之痛不仅体现在短期损失,更意味着中国市场对其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由于C919大飞机在2025年迈入量产化新阶段,累计订单量突破1200架,多家航空公司积极排队订购。

这种替代性选择让波音在谈判桌上愈发被动。

这一场“制裁战”,也让更多盟友国家重新考量与美国的合作前景。

如果一家跨国巨头能在中国的市场被一刀切下,那么其他企业是否会遭遇类似风险?此时,此前对美国关税政策还有观望态度的欧盟开始有所动摇。

随着波音遭重挫,欧盟国家也意识到贸易壁垒的危险性。

德法等欧洲大国深谙全球供应链对本土经济的关键影响,纷纷对美国躲避不及。

更何况中国的市场早已与欧洲经济捆绑紧密,包括大众、戴姆勒在内的车企对中国倾注大量资源。

2025年4月10日,欧盟委员会宣布与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达成“最低进口价格”共识,暂时不对中国电动车加征惩罚性关税。

这一决定等于撕下“反补贴调查”的最后遮羞布,使得欧洲与美国的政策走向大相径庭。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公开表示:“我们不能让欧盟成为任何国家的附庸,当今世界更需要合作。”

这宣示欧盟已不再愿意被美国裹挟,试图在大国对抗中保持相对独立姿态。

事实上,欧盟与中国的贸易额庞大,双方在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以及传统制造等领域有深度依存,这不是美国关税大棒就能随意破坏的。

曾经被视作美国天然盟友的欧盟,如今为了自身利益,更倾向于取一个“中间地带”,从而获得最大化收益。

这一因利益导向而产生的转向,也标志着特朗普“单边优先”政策走到了一条死胡同。

在拿贸易战碰壁的同一时段,特朗普的内政也变得山雨欲来。

加州州长纽森在2025年4月16日发起对白宫的诉讼,指控特朗普政府“滥用关税权”。

加州是全美经济体量最大的州,其对贸易依存度极高,不少企业苦于高关税损失巨大,于是加州挑头就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纽森表示,美国宪法并未授予总统在未获国会授权情况下对多国同时加征高额关税的权力,而且这样的报复性关税打击了本州上百万就业岗位。

若法院支持加州,这将引发其他州跟进起诉,动摇联邦政府的根基。

更棘手的是,民主党也在推动对特朗普的弹劾程序。

已有人提议最早在4月16日进行表决,一旦成立,对特朗普将是沉重打击。

即便参议院未必能通过,这场政治危机足以在关键时刻削弱他的执政权威。

在这种内忧外患下,特朗普的团队向中国释放了谈判意愿,所谓“再谈谈看?”的言论在美国政坛不胫而走,意味深长。

到此为止,我们基本看到这样一条清晰脉络:
第一,中国在稀土方面的垄断优势已名副其实,不怕美国“卡脖子”。

第二,波音等核心产业被中国市场紧密绑定,一旦断供,对美国打击巨大。

第三,欧盟等伙伴因经济利益重新选择站队,破坏了美国原先试图“抱团围堵”中国的幻想。

在大国较量中,最重要的就是产业链与市场规模。

中国依靠长期积累的一体化供应链,慢慢磨平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特朗普原本信心满满,而今却陷入内外交困,让其立场出现戏剧性转折。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特朗普一度高喊“对等关税”到250%以上,如今却要“喊话中国求谈判”?

从美方本土经济表现来看,通胀数据已经出现飙升端倪,美国GDP增速则逐渐疲软。

一些低收入群体对消费品价格飙升极其抵触,多州已经出现公开抗议,加州与民主党就此进一步发起政治攻势。

军事与外交开支巨大,背后需要稳定的经济作为支撑。

一旦全球主要经济体与美国对立,美元地位也会受到冲击。

此外美国的湾区、纽约等城市同样渴望与中国保持互通,不愿意彻底走向对立。

种种因素在一起,就形成了“特朗普必须让步”的现实压力。

没有哪位美国总统能在国内三重危机(起诉、弹劾、民众示威)中还能继续为所欲为。

更何况欧盟倒戈后,美国想在国际舞台上实现“联手打压中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这才逼得特朗普在公开场合软化态度,试图寻求某种阶段性停火或谈判成绩,以平息国内对他的质疑和责难。

2025年4月的中美贸易战,让世界看到中国开始拿回自己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话语权,也看到美国“霸权”模式受到强劲反弹。

回顾这些回合的碰撞,一方面证明产业链的影响力远胜关税数据,另一方面也提醒全球经济体:若漠视多边合作的价值,只会导致两败俱伤。

未来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各自利益,为这个分化与竞争加剧的时代,寻找更多理性、务实的交汇点。

参考信息:

来源:楠医师说健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