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路工大爷捡到价值连城的玉镯 苦寻失主十五年 今早一辆豪车停门口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9 14:56 2

摘要:我在县城里的老房子已经住了二十多年,窗户外就是一条通往山区的省道。每天清晨,我都能看见老郑推着他那辆破旧的铁皮车出门,车子上插着橙色的小旗,旗子随风飘着,像是在宣告他的存在。

我在县城里的老房子已经住了二十多年,窗户外就是一条通往山区的省道。每天清晨,我都能看见老郑推着他那辆破旧的铁皮车出门,车子上插着橙色的小旗,旗子随风飘着,像是在宣告他的存在。

老郑是我们这条路上的养路工,今年六十八岁了,脸上的褶皱比他修的路上的补丁还多。

昨天下午,我刚把晾在阳台上的被子收回来,就看见一辆黑色的奔驰停在了老郑家门口。车子干净得发亮,在我们这个尘土飞扬的小镇上格外显眼。

我妈从厨房里探出头来,手里还拿着剥了一半的土豆。

“谁家来贵客了?”

“老郑家门口停了辆豪车。”

我妈手里的土豆掉在了地上,也顾不得捡,直接走到阳台上往下看。

“该不会是他那个在外头打工的儿子回来了吧?听说是在广东开厂的。”邻居刘婶不知什么时候也凑了过来,手里还拿着刚从菜市场买回来的一把葱,葱叶上的水珠还在滴答滴答地往下掉。

“老郑儿子?那小子十年前就跑了,连个电话都没打回来过,哪会突然开豪车回来。”我妈不屑地撇了撇嘴。

老郑家那点事,镇上人多少都知道一些。他老伴十年前去世后,儿子没过多久就南下打工去了,这么多年也没怎么回来看过。老郑就一个人住在那个门窗都快朽了的平房里,每天起早贪黑地修路、扫路,风里来雨里去。

“你们看,下车的是个穿西装的年轻人,不像是老郑儿子啊。”刘婶眯着眼睛说。

我们正说着,就见那个西装男和司机一起走到了老郑家门口,敲了敲门。老郑穿着他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出来了,站在门口愣了半天,然后让人进了屋。

“这是什么来头?”我妈嘀咕着,“老郑那破屋子,能招待这种人?”

刘婶摇摇头:“谁知道呢,说不定是什么推销的。”

我倒是想起了前几天在镇上理发店听到的闲话。据说老郑前些日子去县医院做了个体检,查出了肝癌晚期。不过是听人瞎传的,也不知真假。

刘婶突然一拍大腿:“我想起来了!会不会是那个玉镯子的事?”

“什么玉镯子?”我妈问。

“你忘了?十五年前老郑在路上捡到一个玉镯子的事。”

我妈恍然大悟:“对对对,我记得,那个翠绿的,挺值钱的那个。”

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年夏天特别热,我刚上初中。一天傍晚,老郑像往常一样推着他的铁皮车沿着省道慢慢走,一边走一边用铁耙把路边的杂物耙到一起。

突然,他在路边的草丛里发现了一个翠绿色的东西,拨开杂草一看,是一只玉镯。

老郑把玉镯拿回家,用清水洗干净,那抹翠绿在灯光下通透得像是能滴出水来。他不懂玉,但看这玉质和做工,就知道不是普通货色。

第二天,他就拿着玉镯去了镇上的派出所,说是在路上捡到的,让警察同志帮忙找找失主。

派出所的同志拿着那个玉镯左看右看,说:“老郑啊,这玉镯挺值钱的,你就这么拿来上交啊?”

老郑摸了摸他那颗打着补丁的脑袋,笑呵呵地说:“这哪是我的东西,我一个修路的,哪来的钱买这玉镯?肯定是哪个过路的客人不小心丢的,人家丢了肯定着急。”

派出所贴了寻物启事,还在当地的广播里播了消息,但是半个月过去了,也没有人来认领那个玉镯。

按规定,这种情况下,捡到的东西如果三个月内没人认领,就归捡到的人所有。但老郑却说:“这么好的东西,失主肯定还在找,我再等等。”

他把玉镯放在家里的一个小木盒里,每天下班回家后都会打开看看,好像在确认它还在那里。

有人劝他把玉镯卖了,说这么值钱的东西,卖了能顶他好几年的工资。但老郑总是摇头:“不是我的东西,我怎么能卖?”

时间一天天过去,三个月变成了半年,半年变成了一年。渐渐地,镇上的人都忘了这回事,只有老郑还记得。

他把玉镯的事情告诉了来来往往的客车司机,让他们帮忙问问,看有没有人丢过这样一个玉镯。他甚至自己手绘了一张玉镯的图,贴在了省道旁的一棵大树上,风吹日晒,那张纸早就看不清了,他就再画一张贴上去。

就这样,一年变成了五年,五年又变成了十年。

“那玉镯子到底值多少钱?”我妈问。

刘婶撇了撇嘴:“谁知道呢,不过肯定不便宜。当年县里的古董店老板来看过,说是清代的和田玉,价值不菲。具体多少钱没说,但看他那眼神都直了。”

“那老郑也真够执着的,这都十五年了,还没放弃呢。”我妈感慨道。

刘婶点点头:“是啊,换了别人,早就悄悄卖了花了。老郑那人就是这样,认准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我忽然想起镇上有人说,老郑其实挺有钱的,他这么多年来存了不少工资,家里床底下放了一个铁盒子,里面全是钱。但没人见过,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你说这来人会不会真是为了那玉镯?”我妈看着楼下,眼神里带着好奇。

“谁知道呢,不过这么金贵的人,大老远跑到咱们这穷乡僻壤的,总不能是来修路的吧?”刘婶开了个玩笑。

我们正说着,就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从车里出来,穿着粉色的公主裙,头上扎着两个小辫子,蹦蹦跳跳地往老郑家走去。

“还带着孩子来的?这是什么情况?”刘婶更好奇了。

“走,下去看看。”我妈放下手里的活,拉着我就往楼下走。

刘婶也跟了上来:“等等我!”

我们三个人慢悠悠地走到楼下,假装在路边闲聊,其实眼睛都盯着老郑家。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那个西装男和小女孩从老郑家出来了。小女孩手里拿着一个小木盒,高兴地跳来跳去。

“看,那不是老郑装玉镯的盒子吗?”刘婶小声说道。

西装男牵着小女孩的手,路过我们身边时,礼貌地点了点头。我们赶紧回应。小女孩冲我们笑了笑,露出两颗可爱的小虎牙。

他们上了车,缓缓开走了。我们三个人你看我,我看你,然后不约而同地往老郑家走去。

老郑正坐在家门口的小板凳上,手里捧着一杯茶,茶水已经凉了,他却一口没喝。看见我们来了,他笑了笑,露出一口发黄的牙齿。

“老郑,刚才那是什么人啊?”刘婶迫不及待地问。

老郑放下茶杯,慢悠悠地说:“是来认领玉镯的。”

“真的啊?这都十五年了,还真有人来认领?”我妈惊讶地问。

老郑点点头:“嗯,是那玉镯的主人。”

他告诉我们,刚才那个西装男叫林志远,是南方一家大公司的老板。十五年前,他母亲带着他的女儿——也就是他母亲的孙女——路过这里时,不小心把玉镯弄丢了。

那玉镯是林家的传家宝,已经传了五代。林志远的母亲把玉镯丢了,回去后一病不起,没多久就去世了。临终前,她念念不忘那个玉镯,说是没能把祖传的宝贝传给下一代,是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林志远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这些年来一直在寻找那个玉镯的下落。半个月前,他在一个珠宝收藏的论坛上看到了有人发的一张照片,那张照片是我们镇上一个中学生去年春游经过这里时,看到老郑贴在树上的寻主告示,随手拍下来发到网上的,刚好被林志远看到了。

“他给了你多少酬金啊?”刘婶问出了我们都想知道的问题。

老郑摇摇头:“我没要钱。不是我的东西,归还了就好。”

“啊?”刘婶惊讶得下巴都快掉了,“那玉镯听说值几十万呢!你一分不要?”

老郑笑了笑:“那是人家的传家宝,值钱的不是那块玉,是那份情意。我能把它物归原主,已经很高兴了。”

我妈叹了口气:“老郑啊,你这人真是…”

老郑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时间不早了,我该去扫路了。”

他转身进屋,拿出他那件洗得发白的工作服换上,又推出他那辆破旧的铁皮车,插上那面褪了色的橙色小旗,慢悠悠地往省道走去。

“哎,老郑,你真的不后悔吗?”我妈在后面喊道。

老郑头也不回:“有什么好后悔的?”

晚上我回家时,看见老郑还在省道上工作。夕阳的余晖照在他佝偻的背上,拉出一条长长的影子。

我走过去,问他:“老郑,听说你生病了,是真的吗?”

他愣了一下,然后笑着摇摇头:“谁说的?我好着呢。这点活还干得动。”

我没再多问,帮他把路边的一块大石头搬开。他道了谢,继续扫他的路。

回家的路上,我碰到了刘婶的儿子小刚。小刚在县医院上班,是个护工。

“小刚,听说老郑生病了,是真的吗?”我问。

小刚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说:“是真的,肝癌晚期,大概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他不肯,说要回来修他的路。”

我心里一沉。

小刚继续说:“今天那个开豪车来的人,是他住院时认识的。那人的母亲和老郑住同一个病房,老人家临终前一直念叨一个玉镯子,说是家传的宝贝丢了。老郑听了,问了问情况,发现可能就是他捡到的那个。他让那人描述了玉镯的样子,确认是同一个后,就告诉人家说玉镯在他这里。”

我有些糊涂了:“那人不是林志远吗?不是在网上看到照片才找来的吗?”

小刚摇摇头:“哪有什么照片?老郑这么多年贴的告示,早就被风雨冲刷得看不清了。那人就是老郑在医院认识的病友家属,他母亲前两个月刚走。”

“那为什么老郑要编这么一个故事?”

小刚叹了口气:“大概是不想让大家知道他生病的事吧。你知道老郑那人,不喜欢麻烦别人。”

第二天一早,我听见楼下有嘈杂声,探头一看,是林志远又来了,还带着那个小女孩。

他们敲了老郑的门,但没人应。邻居告诉他们,老郑一大早就去镇医院了,说是感冒了,去拿点药。

林志远立刻开车去了医院。我也骑上自行车跟了过去。

在医院门口,我看见林志远正搀扶着老郑往外走。老郑脸色蜡黄,看上去虚弱了许多。

“老郑叔,您这是怎么了?”我走过去问道。

老郑勉强笑了笑:“没事,就是有点不舒服,拿了点药。”

林志远看了我一眼,然后对老郑说:“老郑叔,我已经联系了北京最好的医院,明天就可以过去。您放心,一切费用我来负责。”

老郑摆摆手:“不用了,小林,我这把年纪了,折腾不起。再说了,我那条路还没修完呢。”

林志远眼圈有些发红:“老郑叔,您就别固执了。我母亲临终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见到您,没能亲自感谢您保管了我们家的传家宝这么多年。我不能再让您…”

他的话没说完,老郑打断了他:“小林,人各有命。我这辈子就是个修路的,能帮你找回家传的宝贝,已经很满足了。你们年轻人有大好前程,好好照顾你女儿,把玉镯传下去,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林志远还想说什么,但老郑示意他不要再说了。他蹲下身,摸了摸小女孩的头:“丫头,那个玉镯好看吗?”

小女孩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那个小木盒,打开给老郑看:“好看!奶奶说这是我们家的宝贝,我要好好保管,将来传给我的孩子。”

老郑笑了,眼角的皱纹堆在一起:“好,好好保管。”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袋,递给小女孩:“这是爷爷送你的护身符,戴在身上,保你平安。”

小女孩接过布袋,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用红绳穿着的小玉佛。玉佛光滑圆润,看上去有些年头了。

“这是老郑叔…这是爷爷年轻时,在山里挖出来的,陪了我几十年了。现在送给你,希望它能保佑你一生平安。”

小女孩高兴地戴上了玉佛,然后踮起脚尖,亲了亲老郑的脸颊:“谢谢爷爷!”

老郑愣了一下,然后笑了,眼角有些湿润。

他摸了摸小女孩的头,然后对林志远说:“好了,你们回去吧。我还要去修我的路呢。”

林志远张了张嘴,最终只是点了点头:“老郑叔,我明天再来看您。”

老郑摆摆手,转身往医院里走去。林志远牵着女儿的手,站在原地看了很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我追上老郑:“老郑,你不是要去修路吗?怎么又回医院了?”

老郑停下脚步,看了看天空,阳光正好:“是啊,我这一辈子都在修路,修了大半辈子,总算修出点名堂来了。”

他指了指远处的省道:“那条路,是我看着一点点从土路变成柏油路的。每天扫一扫,填一填坑,修一修边,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点点头。

老郑继续说:“其实那玉镯,一开始我也动过心思。那么值钱的东西,卖了可以给儿子买房子,可以让老伴过上好日子。但转念一想,那不是我的东西,拿了就是偷,我老郑一辈子没做过亏心事,不能在这上面栽了。”

他笑了笑:“现在想想,还是当初的决定对。那玉镯终于回到它该去的地方了,我也没什么牵挂了。”

“老郑…”我想说什么,但又不知该如何开口。

老郑拍了拍我的肩膀:“小伙子,记住,人这一辈子,走的路要正,做的事要直,心里才踏实。”

说完,他转身走进了医院。

我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突然发现,阳光下的老郑,背影好像一下子挺直了许多。

三个月后,老郑走了。

他走的那天,全镇的人都来送他。大家这才知道,原来老郑这些年积攒的工资,都捐给了镇上的希望小学,专门用来资助那些贫困学生。

更让人意外的是,林志远也来了,他身后跟着一队人,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束白菊花。

葬礼结束后,林志远留下来,帮着打扫老郑的房子。他告诉我们,老郑在世的最后几天,让他答应一件事:把他那段路修得更好,不要让雨水再往沟里流。

林志远遵守了承诺。一个月后,他带着一队工程队来到了我们镇上,把老郑负责的那段路重新修整了一遍,还在路边种了一排法国梧桐,树下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老郑的路”。

现在,每到春天,那排梧桐树抽出嫩绿的新芽,就像老郑的精神,生生不息。

而那个小女孩,据说每年清明节都会来,在石碑前放一束白色的栀子花,那是老郑最喜欢的花。

路还在延伸,故事还在继续。老郑走了,但他修的路,还载着无数人,走向远方。

来源:泡泡小鱼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