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瘫痪,父亲疯了,那个考了744分的高考状元,8年后过成了这样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9 18:14 1

摘要:26年前,庞众望出生在河北吴桥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中,他的母亲双腿瘫痪,早已失去行动能力多年,父亲身患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

2025年,4月15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庞众望的演讲再次引起网友关注。

26年前,庞众望出生在河北吴桥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中,他的母亲双腿瘫痪,早已失去行动能力多年,父亲身患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

在这样的“天崩开局”中,小小的庞众望很快就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可就在7岁时,他却被诊断出先天性心脏病。

都说“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对于这个穷困的家来说,3万元的手术费就是天文数字。

母亲只好让庞众望推着轮椅,在村里挨家挨户借钱,闲暇时她就不停织布,一天织十多个小时,只为了攒钱还债。

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庞众望也是不负众望,一边捡破烂维持家用,一边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证明着自己。

2017年,庞众望参加了清华大学的“自强计划”,以高考684分加上降分录取的60分,共744分的成绩进入了清华大学。

而如今,在清华大学攻读8年后,他面对镜头,面对着“改善家人物质基础还是科研报国”的问题,出身贫困的庞众望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

他说:“现在正是时代发展的关键节点,国际上的科技封锁和关税问题蓄势待发,这是时代交给我们的任务。”

“如果我选择科研报国,我相信总有一天国家的发展成果也会惠及我的家人、家乡乃至更多的人民。”

历经苦难,他的脸上总还是带着阳光灿烂的笑容。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身上竟然背负了那么多。

一个人的出身是注定了的,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也无法避开苦难,那就只有磨砺自我,对自己的命运负责。

我们时常歌颂苦难,说苦难造就人才,创伤带来成功。

在前几年,最流行的教育是“如果你感到疲惫,那就是看看凌晨四点钟的街道和菜市场。”

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如果你感到疲惫,那就去休息。

观看别人的苦难对你挣脱苦海毫无意义,每个人走的道路不同,注定了我们路上遇到的风雨不同。

不要盲目歌颂苦难,苦难就是苦难,正是因为我们无法避开它,才需要磨炼自己的内心以迎接它。

在心理学中,BrophyEccles等人提出的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个体完成各种任务和目标的动机来自于两个因素:

个体对于成功的期望,以及个体赋予该目标成功后的价值。

个体对于目标预测的价值越大、期望就越高,对其付出的努力就越大,完成任务的概率也就越高。

也就是说,“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并不全是玄学,而是个体潜意识下努力的结果。

假如你也曾身处深渊,不要感谢你曾经遇见过的苦难,说是它们造就了你。

而是要感谢那个一而再,再而三,救你于水火之中的你自己,感谢你有勇气走到现在,创造了现在的一切。

在庞众望最开始的目标中,学习或许只是一种自我提升和改变命运的手段。

而不是像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单纯为了考试成绩或得到家长的认可。

这样的动机能够让人专注于学习本身,而不被外界的压力和其它因素影响而烦恼。

曾经有这样一个朋友,在大学毕业后看到了身边其他人都在考研、考公,于是自己也想考研试试。

但是他的努力程度完全不如其他人,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临到考前又生了一场大病,这个四分五裂的考研过程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他想不明白原因,为什么别人都能下狠劲去学习,自己却不能呢?

究其原因,是他有家人铺好的路。

本科毕业他可以直接进入家人安排的公司,虽然不是什么薪资又高又清闲的工作,但胜在稳定。

结婚用的房车也已经准备好,就算在家躺平,也可以舒舒服服。

潜意识里都已经告诉自己,完全不用考研也可以过得很舒服,又怎么会去下决心努力呢?

目标定向

心理学中的目标定向理论,指的是一种有计划的认知过程,是个体对于生活、学习、工作、目标和成就的知觉。

心理学家将其分为两个维度:学习目标成绩目标

1、学习目标:这类人往往将个人学识和能力的提升作为成功的标准,表现出“掌握定向”的行为模式;

2、成绩目标:这类人往往会参照其他人的学习工作进度来评价自己的成功。

他们有向他人展示自己成功的需求,且会极力回避那些有可能失败或者遭受挫折的情境。

因此,当我们在追求目标时,不要以别人作为参照物,而是要去探索自己的真正想做的事。

超越别人并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只有一次又一次打破自身的桎梏才能更进一步。

集体主义价值观

荷兰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提出的文化维度理论指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存在差异。

有四个核心的文化维度,分别是: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阳刚与阴柔。

其中个人主义文化强调着个体绝对的独立和自由,而集体主义文化则更加注重团队和群体的利益。

这样的差异不止影响着人们对于成就动机的理解和团体利益的看法,同时也影响着群体的凝聚力归属感

如果有一个可以为之投身的集体,这样的意义感和目的感能够为个体带来强大的内在动力。

出生在一个急需物质条件填补的家庭中,庞众望或许最需要的就是改善家人的物质条件,尽最大的努力给父母更好的生活。

然而,时代的课题是我们一代人必须背负的使命,他肩负的不只是个人的梦想,还有国家的希望。

而这就是对于所有在困境中挣扎却仍心怀希望的人的最好鼓励,如论出身如何,只要经过努力,都能够在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光芒。

-The End -

作者-专序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来源:第一心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