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韩国女生日本独居生活曝光:“生性凉薄”的人,活得有多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9 18:18 3

摘要:当你结婚生子后,过年的氛围是阖家欢乐,父母和孩子在暖黄的灯光里笑闹,电视机里是春节联欢晚会,窗外是万家灯火和升空的烟花。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个婚姻爱情宣传片:

当你结婚生子后,过年的氛围是阖家欢乐,父母和孩子在暖黄的灯光里笑闹,电视机里是春节联欢晚会,窗外是万家灯火和升空的烟花。

然而当你独身时,客厅并未开灯,电视机明明灭灭,一个人坐在沙发上,背影很是孤独寂寞。

此宣传片被网友锐评:“不结婚就开不起灯、放不起烟花了吗?”

“过年时年夜饭不做了?锅碗瓢盆不收拾了?孩子是租来的过完年就不用照顾了?”

独居并不能与“寂寞”划上等号,独居的生活有多快乐你根本想象不到!

Onuk,一位36岁的独居女性,她来自韩国,在偶然的机会下来到日本工作。

虽然一个人住在76平米的小公寓中,但她的生活也同样精彩。

每一天,她都会将自己生活的小片段剪辑为精彩的视频上传到油管(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之一)。

分享自己做的厚蛋三明治、培根奶油意面、牛角可颂等等。

在闲暇时,她会和狗狗一起出去散步,为家里增添一些有生活意趣的东西。

她还会四处探店,品尝好吃的美食,也会和朋友一起逛街购物,分享OOTD(今日时尚穿搭)。

36岁的生活与任何一个26岁的女孩没有任何差别。

斩断一切无效社交,“凉薄的人”的独自生活,或许能够使每一个当代的年轻人发出羡慕的感叹。

哲学家叔本华曾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有的人享受只属于自己的空间,处在喧闹之中会觉得很不自在,但也有人对于独处是焦虑的、恐慌的,只有在群体中才能获得归属感

英国杜伦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独处是否会带来孤独感以及生活幸福感,是取决于个体独处的动机的。

独处不仅可以减轻压力,那些更加享受独处的人自我意识较强,生活自主感和幸福感满足程度也会较大。

在独处时,我们不用考虑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也不会受到外部压力的限制。

个人可以暂且从他人的目光中逃离出来、解脱出来,进行自我探索,追求自己真正感兴趣和喜欢的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那些经常独处的人并不会感到孤独。

因为社交时的压力感和独处时带来的幸福感相对冲,使得他们总是觉得自己的生活自由自在,更好掌控。

所以说,获得幸福感的根本要义不是你是否独处,而是是否获得了“掌控”。

2008年,两位心理学研究者ChuaKoestner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将独处行为分为自主行为和受约束行为。

自主行为是由个体自愿进行的行为,而受约束行为则是由于外在压力而不得不做出的行为。

只有你享受独处,独处才能成为你巩固心灵围墙最坚实的基础。

重新定义社交

喜欢独处、单身独居的人,并不意味着其斩断了身边的一切社交,一个朋友和亲人都没有。

正相反,他们也需要社交生活,实际上他们会筛选两三个高质量人际关系去维护并保留,而不是和一些酒肉朋友进行广泛的无意义的社交活动。

同时,现代发达的的互联网新媒体也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社交方式——线上社交

就像开头提到的那位在油管分享自己日常生活的女孩,她的线上社交和情感归属,就来自于粉丝的喜爱和关注。

那么如何筛选出应该被保留的高质量社交呢?

心理学中的边际效应指的是随着某种刺激强度或者频率的增加,个体所感受到的心理效用也会逐渐递减。

就像你第一次观看恐怖片会非常害怕,可当你一百次观看这部片子,对剧情了如指掌时,肯定就不会像第一次那样害怕了。

那些无效的社交也是如此,它们像一遍一遍泡过的茶水,逐渐从清香转为无味。

当你觉得你的社交体验感急速下降,社交时间成本(化妆、洗澡、发型、出行、经济成本)等等完全大于情感收益。

那么这段关系也就到了该终止的时候了。

社会时钟的解构

或许在处理自身矛盾或者享受生活时,你也会收到来自外部的质疑和内心的焦虑。

“我已经35岁了,再不结婚还能找到对象吗?”

“我今年29岁了,马上奔三了,别人都事业有成,我的生活怎么一塌糊涂?”

社会时钟”作为一种文化价值观,最早在1976年由纽加藤黑杰斯塔德提出。

指的是社会环境对于个体将要经历的具有一致性的重大生活事件的适宜年龄有着特定的隐形规范。

如学习、恋爱、结婚、生育等等,这种隐形的规范会将压力施加于每一个到达适宜年龄的个体身上,使其在某个阶段被迫进入某个社会角色

南京大学教授郑作彧认为,社会时钟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规范,其背后是时代最鲜明的特征。

而在发展迅速的我国,社会时钟没有一个循序渐进发展的过程。

上一辈的社会时钟与当代年轻人的社会时钟相碰撞,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与冲突。

换句话说,在当代年轻人看来,上一辈的社会时钟已经解构了。

婚恋不再等于完整,单身不再代表寂寞,有后代不再象征着幸福。

不再去追逐上一辈框定的时间表,永远奔跑在“合群”的路上;

我们完全可以拒绝这样的前途预设,去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获得对于生活的掌控感和更大的意义感。

孤独并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一个忠诚的合作伙伴。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外在的声音左右,忘记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但现在,你已经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或许从明天开始,你就可以尝试一种新的生活,寻找一个全新的自我;

掌握一些小小的幸福,真正做到接纳自己的所有。

-The End -

作者-专序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来源:第一心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