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五年前的2010年国庆假期,一个名叫“小月月”的名字席卷网络,掀起了一场轰动全国的热议。那时候,天涯论坛还是网友们扎堆的地方,而这个由用户“蓉荣”发帖引发的“小月月”事件,成了当年网络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十五年前的2010年国庆假期,一个名叫“小月月”的名字席卷网络,掀起了一场轰动全国的热议。那时候,天涯论坛还是网友们扎堆的地方,而这个由用户“蓉荣”发帖引发的“小月月”事件,成了当年网络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十五年过去了,这事儿再翻出来看,依然让人觉得一地鸡毛,荒唐中带着点耐人寻味的意味。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桩旧事,从小月月是啥人,到她干了啥,再到后来咋样了,全程不瞎编,保证真实,争取接地气又有点内涵。
小月月是何方神圣?
“小月月”这名字听着挺可爱,但她的故事可一点都不温馨。她是“蓉荣”在2010年国庆后发帖里提到的一个人物,据说是安徽芜湖人,职业幼儿园老师,身高150厘米,体重却有160斤,外加一身让人过目不忘的打扮,比如紧身粉色连衣裙或者花里胡哨的裤子,手里还总攥着一块老掉牙的砖头手机。这个形象,光想想就够抢眼了。
按“蓉荣”的说法,小月月性格跟她的职业完全不搭。她不是那种温柔体贴的幼师,反而特别自我,觉得自己是宇宙中心,别人都得听她的。她做事没啥分寸,说话嗓门大,喜欢指手画脚,完全不顾别人怎么想。
这样的性格,搁谁身边估计都得头疼。不过得说清楚,小月月不是真人,她是“蓉荣”笔下的产物,一个被网友捧红的虚构角色。尽管如此,她的形象却因为太夸张太有冲击力,硬生生在网上活了起来。
网友对小月月的反应很有意思,有人觉得她是极品中的极品,有人干脆把她奉为“月神”,还搞了个“拜月神教”来调侃。她甚至有了漫画形象和周边产品,影响力一度盖过当时的网络红人芙蓉姐姐和凤姐。可以说,小月月是当年网络文化里一个独特的存在,既是笑料,也是现象。
2010年国庆假期,小月月的事儿是从“蓉荣”的一篇帖子开始火起来的。帖子名叫《感谢小月月这样一个极品的朋友给我带来了这样一个悲情的国庆》,发在10月5号,讲的是“蓉荣”在上海接待小月月和小月月男友“小W”的经历。这帖子一出来,就像扔了颗炸弹,迅速炸开了锅。
事情是这样的:小月月和“小W”计划国庆来上海玩,顺便看世博会,“蓉荣”作为地主负责接待。他们约好10月3号在上海火车站碰头,但小月月迟到了快一个小时才到。到了之后,她嫌弃“蓉荣”订的二星级酒店不够高档,还顺手从前台抓了一堆水果糖塞包里。在酒店房间里,她检查设施时各种挑刺,嫌床单不够软,窗帘不够遮光。接下来几天,她的行为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在城隍庙逛街时,小月月看上一把50块的折扇,非要5块钱买,店主不干,她就嚷嚷着老家才2块,弄得场面特别尴尬。晚上到南京路,她试穿各种不合身的衣服,还硬买了件小号紧身上衣,觉得自己像模特。
10月4号,她突然肚子不舒服,拉肚子拉得不行,被送到医院。她在医院厕所直接上手捞粪便做样本,还把多余的倒进洗手池,吓得护士和清洁工都懵了。晚上回酒店,她喝了啤酒后闹情绪,指责“小W”不关心她,甚至威胁要跳窗,还拿剪刀剪“小W”的体毛当信物。10月5号,他们终于离开上海,“蓉荣”送走这俩人,估计松了一口气。
这几天的经历,被“蓉荣”写得活灵活现,发到网上后立马成了爆款。到10月9号,帖子点击量破2400万,回复6.7万条,火得一塌糊涂。网友们一边看一边乐,有人觉得太夸张,有人觉得太真实,总之没人能忽视这个故事。
小月月事件火了没几天,质疑声就起来了。不少网友觉得这事儿太离谱,怀疑“蓉荣”是瞎编的,甚至有人猜这是天涯为了流量搞的炒作。“蓉荣”一直坚称故事有真实原型,但她没拿出啥硬证据,回应也有些含糊,这让怀疑的声音更大了。
为了弄清真相,一些网友跑去上海实地查,比如去帖子提到的酒店和医院问情况,但没人能拿出照片或视频证明小月月真来过。
网上还冒出不少自称小月月的照片,真假难辨,甚至还有人对骂大战,乱成一团。媒体也掺和进来,《搜狐新闻》在10月13号报道了“蓉荣”公开身份的事,说她是个文静的女生,没想到帖子会这么火。新华社10月15号也发了评论,聊了事件背后的网络狂欢和隐私问题。
对“蓉荣”来说,这事儿是把双刃剑。帖子火了,她却被网友人肉搜索,个人信息泄露,生活被搅得一团糟,最后只能换号搬家,甚至辞了职。她后来接受采访,说写帖子就是想吐槽一下,没想到惹这么大麻烦。至于小月月和“小W”,据“蓉荣”说,他们回芜湖后就没联系了,估计也不想再趟这浑水。
小月月事件还影响了娱乐圈,有电视剧想把这故事改编进去,但怕观众觉得low,最后没拍成。网友这边倒是玩得挺嗨,搞了漫画、广播剧,甚至游戏,把小月月捧成了网络传奇。到后来,这事儿慢慢淡出视线,但它留下的痕迹还在。
十五年后的今天,小月月事件成了中国网络史上的经典案例。它火的时候,微博刚起步,微信还没影儿,天涯还是流量王者。这事儿不仅让人见识了网络传播的威力,也暴露了大家对猎奇内容的狂热。现在看,很多讨论还有现实意义,比如网络隐私咋保护,媒体该不该推波助澜,大家的审美底线在哪儿。
小月月这事儿,十五年后再看,还是觉得挺魔幻。它是个笑话,也是面镜子,照出了那时候网络的疯狂和社会的一角。你当年有没有追过这热闹?觉得小月月这号人物是真是假?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想法,咱们一块儿回味那段日子。
来源:湖北台案件经典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