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西柏坡精神作为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和时代价值愈发凸显。与此同时,社会救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也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和完善。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新时代西柏坡精神与社会救助故事相结合,以更加生动、深刻的方式讲好社会救
新时代西柏坡精神与讲好社会救助故事的融合研究
作者 崔和平
一、引言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西柏坡精神作为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和时代价值愈发凸显。与此同时,社会救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也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和完善。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新时代西柏坡精神与社会救助故事相结合,以更加生动、深刻的方式讲好社会救助故事,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新时代西柏坡精神的内涵
新时代西柏坡精神,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在继承和发扬西柏坡时期革命精神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的革命精神。它主要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艰苦奋斗,坚持自我革命等。这些精神内涵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新时代我们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
在新时代背景下,西柏坡精神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回响,它如同一座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特别是在推进社会救助工作这一关乎民生福祉的领域,更是展现出其独特而深远的意义。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救助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坚强领导能够确保社会救助政策制定更加科学合理,执行更加有力有效。在党的引领下,我们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救助格局,确保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群众都能及时获得援助,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坚持人民至上,是社会救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意味着我们在设计救助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特别是那些最困难、最边缘的群体。通过精准识别、精准施策,让救助资源真正惠及最需要的人群,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在社会救助工作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这意味着我们要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救助措施既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又贴近地方实际和群众需求,实现救助工作的精准高效。
坚持艰苦奋斗,在新时代社会救助工作中体现为不断创新、持续改进的精神状态。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救助形势,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而应勇于探索新方法、新路径,比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救助工作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让救助更加及时、更加精准。
坚持自我革命,是新时代西柏坡精神在社会救助领域的深刻体现。这意味着我们要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刀刃向内,不断优化救助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加强监督监管,防止救助资源的滥用和错配,确保每一分救助资金都能用在刀刃上,每一份爱心都能温暖到最需要的人。
新时代西柏坡精神为社会救助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弘扬这一精神,不断创新社会救助体制机制,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救助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讲好社会救助故事的重要性
社会救助故事是反映社会救助工作成果和成效的重要载体,也是传递社会正能量、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途径。讲好社会救助故事,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社会救助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激发社会爱心和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救助的良好氛围。同时,讲好社会救助故事还可以促进政策的宣传和实施,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讲好社会救助故事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作为信息传播的功能,更在于它深层次的社会影响和变革力量。这些故事,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温情与关怀,也如同一座座桥梁,连接着需要帮助的人群与愿意伸出援手的社会大众。
首先,通过生动具体的社会救助故事,公众能够直观感受到社会救助工作的真实面貌和显著成效。这些故事往往聚焦于个体或家庭的困境与转变,展现从绝望到希望的心路历程,让人深切体会到社会救助政策如何如同及时雨般滋润了干涸的心田,挽救了一个个濒临破碎的家庭。这样的情感共鸣,能够有效打破公众对于社会救助工作的刻板印象,提升大众对于这一领域的认知和支持度。
其次,讲好社会救助故事是激发社会爱心的催化剂。每一个被成功救助的案例背后,都蕴含着无数爱心人士和组织的默默付出。这些故事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广泛传播,能够激发更多人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参与到志愿服务、捐赠物资、提供就业机会等实际行动中来。这种由点到面的正能量扩散,为社会救助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构建起更加坚固的社会安全网。
再者,社会救助故事的传播也是政策宣传与实施的助推器。通过讲述受助者因政策受益的真实经历,不仅能够增强公众对政策的理解和认同,还能促进政策的持续优化和完善。政策的温度在于执行,而执行的效果往往需要通过这些鲜活的故事来检验和反馈。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反馈,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有助于形成更加精准、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
最后,讲好社会救助故事对于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至关重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透明度是建立信任的基础。通过公开透明的叙事方式,展示救助流程、资金使用、成效评估等环节,可以有效回应社会关切,消除误解和疑虑。这种开放的态度和做法,不仅能够增强公众对政府和社会救助机构的信任,还能鼓励更多人主动监督,共同维护社会救助的公平正义。
讲好社会救助故事,是连接人心、凝聚共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不仅能够展现社会的温暖与希望,更能激发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是讲述者和参与者,让我们携手并进,用爱与责任书写更多温暖人心的社会救助故事。
四、新时代西柏坡精神与讲好社会救助故事的融合路径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新时代西柏坡精神的指导下,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同时,在讲好社会救助故事时,也要注重从群众的角度出发,以真实、生动、感人的故事形式展现社会救助工作的成果和成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新时代西柏坡精神的指引下,我们踏上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征程。这要求我们不仅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利益,更要深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倾听他们的声音,感受他们的冷暖,确保每一项社会救助措施都能精准对接到最需要帮助的群体上。
我们深知,社会救助工作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是心灵的慰藉和希望的点燃。因此,在落实各项救助政策时,我们强调“用心”——以同理心去理解每一位受助者的处境,用细心去发现他们的细微需求;“用情”——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开展工作,让每一次帮助都充满温度;“用力”——不遗余力地整合资源,创新方法,提升救助效率和质量,确保每一分救助资金、每一项救助服务都能精准送达,真正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
为了更好地展现社会救助工作的成果与成效,我们注重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挖掘那些在社会救助下重拾生活信心、实现人生转折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有的讲述了一个人从困境中站起,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有的记录了一个家庭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重获温暖与希望的过程。我们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将这些真实、生动、感人的故事广泛传播,旨在激发社会各界的共鸣,促进社会救助理念的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良好氛围。
同时,我们还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受助者成为讲述自己故事的主角,让他们用自己的声音传递正能量,激励更多处于困境中的人们看到光明,相信改变的力量。这样的互动不仅增强了受助者的社会归属感,也让社会救助工作更加透明、公正,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在新时代西柏坡精神的照耀下,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不动摇,持续深化社会救助体系改革,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救助效能,确保每一位群众在遇到困难时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我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社会救助将成为连接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实桥梁,共同绘就一幅幅人民幸福、国家强盛的美好画卷。
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新时代西柏坡精神强调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这也是我们在社会救助工作中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我们要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帮助。同时,在讲好社会救助故事时,也要注重展现社会救助工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仅是对历史传统的致敬,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强大动力。西柏坡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核心中的艰苦奋斗,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尤其在社会救助这一关乎民生福祉的领域,更显得意义非凡。
我们要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意味着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救助需求,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从偏远山区的贫困家庭到城市边缘的弱势群体,每一处都留下了社会救助工作者不畏艰难、脚踏实地的足迹。他们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疾苦,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突袭,还是经济波动的冲击,社会救助工作者总能迅速响应,以最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确保每一份救助资源都能精准送达最需要的人手中。
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成为艰苦奋斗精神的新注解。我们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救助流程,提高救助效率,让科技的力量为艰苦奋斗插上翅膀。同时,我们也积极探索多元化救助模式,整合社会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救助格局,让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实践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讲好社会救助故事,是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不仅要讲述受助者获得帮助、重燃生活希望的故事,更要大力宣传那些在幕后默默付出的社会救助工作者的感人事迹。他们有的长期奔波于乡间小道,有的夜以继日处理救助申请,有的则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为特殊群体量身定制救助方案。这些故事,是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无私奉献的最好证明,它们能够激励更多人加入到社会救助的行列中来,共同织就一张更加温暖、更加牢固的社会安全网。
此外,我们还需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者的关爱与支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确保这支队伍能够持续保持高昂的斗志和旺盛的生命力。因为,正是有了这样一群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社会救助工作者,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才得以在新时代社会救助工作中薪火相传,熠熠生辉。
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仅是对社会救助工作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的不竭动力。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书写社会救助事业的新篇章,共同创造人民群众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新时代西柏坡精神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也是我们在社会救助工作中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我们要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调查了解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救助方案。同时,在讲好社会救助故事时,也要注重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为支撑,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救助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成效。
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尤其在社会救助这一关乎民生福祉的领域,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新时代西柏坡精神中的这一核心理念,不仅是对历史智慧的传承,更是对现实挑战的积极回应。它要求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救助需求时,必须摒弃一切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脚踏实地,求真务实。
在社会救助的具体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意味着每一项救助措施都需精准对接受助者的真实需求。这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更要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调研能力。通过走访、问卷、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手段,全面、细致地掌握困难群众的生活现状、致困原因及迫切需求,确保救助工作有的放矢,既不浪费有限的救助资源,也不遗漏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或个人。
制定切实可行的救助方案,还需兼顾短期救济与长期发展。既要立即解决受助者的燃眉之急,如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医疗援助等,又要着眼于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支持、就业引导等方式,帮助受助者逐步走出困境,实现稳定脱贫和社会融入。这一过程,无不体现着对实事求是原则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同时,讲好社会救助故事,是增进社会理解、凝聚共识的重要途径。在宣传报道中,我们应坚决抵制夸大其词、虚构事实的行为,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支撑。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真实的案例分享,展现社会救助工作的艰辛努力与显著成效,让社会各界看到政府的决心、社会的爱心以及受助者的变化与成长。这样的讲述,不仅能够提升公众对社会救助工作的认可度和支持度,还能激发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还应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救助需求趋势,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救助对象识别、救助措施实施、救助效果评估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让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践中得以深化和升华。
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西柏坡精神在社会治理领域的生动体现。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五、结语
新时代西柏坡精神与讲好社会救助故事的融合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将新时代西柏坡精神融入社会救助工作中去,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也可以通过讲好社会救助故事的方式更好地传递社会正能量、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简介:崔和平,网名古榆苍劲,河北省平山县合河口乡桂林村人,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半朵中文网专栏签约作家,青年文学家理事会理事,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平山县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龙吟文化编辑部执行总编,曾被授予“感动平山十大人物”称号。
来源:丰融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