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是江姐的孙子,却不靠“红色背景”吃饭;他是哈佛高材生、普林斯顿博士,却转身回国当高管;他还娶了奶奶战友的孙女——这事儿听着像“红色联姻”,其实背后藏着三代人守住的一种情感,叫“烈火中永生”。
他是江姐的孙子,却不靠“红色背景”吃饭;他是哈佛高材生、普林斯顿博士,却转身回国当高管;他还娶了奶奶战友的孙女——这事儿听着像“红色联姻”,其实背后藏着三代人守住的一种情感,叫“烈火中永生”。
三代红岩人,革命不是他们的标签,而是他们家的日常生活方式。
1949年11月14日凌晨,重庆渣滓洞。那天寒气逼人,潮湿的牢房只剩下耳边的水滴声和远处传来的皮靴声。
江竹筠,29岁,身着蓝底碎花旗袍,外披一件红色粗呢斗篷,胸前贴着一张照片,那是她不满两岁的儿子彭云的留影。这天,她写下狱中最后一封信,托人交给组织,“孩子托付你们了”。
江姐生于1920年,自小生活贫困。她从四川自贡逃荒至重庆,11岁进入教会孤儿院打工读书,靠纺袜子换学费。1943年,江姐被派往中央信托局,以“假扮夫妻”方式掩护中共地下党员彭咏梧,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最终因任务而真正结为革命伴侣。
1948年5月,重庆被围,江姐被捕。在近两年的牢狱折磨中,她先后被押至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等地,身上留下了上百道竹签穿指和电刑留下的伤疤。
《烈火中永生》那句“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不是台词,是历史的还原。她拒不透露组织信息,面对诱降、面对刑讯、面对亲情要挟都未屈服。
1949年11月14日凌晨,江姐在朝天门刑场壮烈牺牲。
这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一个月。但这封贴身藏匿、透着体温的托孤信,却在七十年后依然能穿透历史,震撼一代又一代人。
而那个信中提到的孩子,在多年后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彭壮壮。这封信成了他们家族精神坐标,也是祖孙之间最直接的情感纽带。
1974年,北京,彭壮壮出生。当时他的父亲彭云已赴美深造,母亲也从事科研工作。由于父母繁忙,他自小由外祖父母抚养长大。他曾在北京市八一小学就读,之后进入人大附中,至高二阶段赴美。
他在美国高中期间荣获有“少年诺贝尔奖”之称的“西屋科学奖”。这是一项由西屋电气公司赞助的科学比赛,要求提交独立科研项目,全国仅有少数入围者。彭壮壮的项目是一个关于数学逻辑算法的应用优化,最终进入全国前十。
他本科就读于哈佛大学数学系,该系历史上曾出过多位诺奖得主。在哈佛四年,他以满绩点毕业,获全额奖学金继续攻读博士,转入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数学方向深造。2000年,博士在读期间,他回国探亲。
这一年,他与父亲一道前往重庆奉节老家扫墓。在一家乡村小饭馆用餐时,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得知他是江姐的孙子,激动落泪,坚持不收饭钱,并送上自家腊肉、红苕干作为礼物。
彭壮壮当晚写日记记录此事:“这一顿饭让我意识到,我不是一个普通的海外留学生。我要回来。”
从普林斯顿博士毕业后,彭壮壮先后就职于麦肯锡公司,在大中华区担任政府关系负责人,推动多个高科技项目落地。
他主持的“智慧城市”项目方案被列为国家智库示范案例之一。2011年1月,微软中国宣布,任命彭壮壮为战略政策首席,全面负责中美之间的技术政策对接。
2019年11月10日,北京,央视《故事里的中国》录制现场。江姐的托孤信首次被公之于众。
信纸泛黄,字迹清晰,其中有一段写道:“孩儿还小,请组织照看,盼他能在新中国长大。”节目录制当天,现场嘉宾中,出现了一位身穿黑色西装、神情庄重的中年男子——彭壮壮。
当晚,他朗读写给奶奶的回信,回忆起第一次知道奶奶身份的情境:幼儿园老师播放《烈火中永生》,最后告诉全班,“江姐的孙子就在我们班。”他在众人注视中突然理解了什么叫“责任”。这之后,他主动寻找历史资料,拜访奶奶的战友和讲解员,逐步拼出那段牺牲的轨迹。
也是在一场红岩纪念活动中,他结识了一位年轻女子,她是江姐战友许云峰的孙女,名叫许晗。他们同龄、同城、同为“红岩后人”,从一场讲解活动到一次文稿策划,从共同主持一场红色讲坛,到并肩为革命史实建档,两人走近了。
他们的结合不是“安排式”的“红色联姻”,也不是形式感的“致敬爱情”。这是一场历史的回声,也是一种信仰的重逢。
婚礼并未公开,但据知情人透露,他们将婚礼设在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后山,简朴庄重,无任何商业流程,仅以毛主席诗词和烈士生平为誓言背景。
2020年春,彭壮壮携妻赴江姐墓前献花,在石碑前鞠躬三次。
这不是一场传承秀,也不是旧式联姻,是一种历史血脉在现实中的自然流动。
从渣滓洞的竹签,到哈佛课堂的公式;从奉节饭馆的乡音,到微软会议桌前的战略演讲;这三代人的故事,既是时代的标本,也是信仰的接力棒。
江姐唯一的孙子彭壮壮出任微软中国高管(图)-重庆晚报-2011.01.29
我记得奶奶江姐的模样 | 影像中的党史11-央广网-2021-06-17
来源:坤七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