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8日,地平线在上海召开了《征程所向 远超想象》的年度产品发布会,在这场2个半小时的发布会现场,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向大家详细讲述了地平线的发展历程,业务进展,以及围绕智驾的边界和全场景辅助驾驶系统部署的重要性。
文 | 杨俏
编辑 | 李欢欢
运营 | 步鸟
硬刚特斯拉,中国版FSD上市
4月18日,地平线在上海召开了《征程所向 远超想象》的年度产品发布会,在这场2个半小时的发布会现场,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向大家详细讲述了地平线的发展历程,业务进展,以及围绕智驾的边界和全场景辅助驾驶系统部署的重要性。
2015年6月,余凯刚离职,心中便怀揣着一个大胆的梦想,他要创立一家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公司。作为一个初期创业者,余凯每天游走在媒体、投资人之间,向外界描绘他的愿景。
他当时坚定地认为,他们的目标是将深度神经网络嵌入芯片之中,打造出不同于传统PC和移动设备的核心技术,而是为机器人提供“大脑”——一种赋予机器智能的关键组件。
余凯畅想着未来,希望每一辆车、每一个智能设备都能具备环境感知能力、人机交互能力,以及在复杂场景中做出高效决策的能力。尽管这一愿景在当时听起来还显得模糊而遥远,但如今再看地平线的成就,不难发现,当初那些看似懵懂的想法,已经一步步成为了现实。
余凯表示,地平线从来不是一家芯片公司,而是“芯片+软件”系统级智驾技术公司。
4月18日,地平线再次推出了全新一代的大算力征程6P和6H智驾芯片。其中,6P是地平线旗舰级大算力,算力高达560TOPS,支持18MP前视感知,图像处理带宽达5.3Gpixel / s。这也意味着,大算力的芯片,能够满足端到端Transformer模型部署需求,实现更拟人化的驾驶决策,能够让车从“辅助驾驶”进化到“自动驾驶”。
去年4月,地平线推出了征程6系列智能驾驶平台,该平台覆盖从10+ TOPS到560 TOPS的广泛算力范围,如今已经包括了如征程6B、征程6L、征程6E、征程6M、征程6H以及旗舰级的征程6P多款芯片,充分满足不同场景和级别的智能驾驶需求。
据余凯透露,征程6E和征程6M两款芯片目前已斩获超过20个OEM定点项目,预计今年将实现数百万颗的出货量。
在现场,地平线展示了其最新的域控制器解决方案,该控制器搭载了征程6P芯片,具备灵活可插拔的特性,使得车载计算平台的升级变得如同升级个人电脑一样简便。
对于搭载双征程6M芯片的方案,能够为10万元级别的车辆提供标配选择,提供大约300 TOPS的算力;若是采用单颗征程6P芯片的配置,则适合15万元级别的车型,提供约500 TOPS的算力;而对于搭载双征程6P芯片的高端方案,适用于20万元级别的汽车市场,可以达到大约1000 TOPS的算力标准。
前几日,工信部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针对智能驾驶(智驾)领域的宣传、功能使用和技术部署等问题提出一系列规范性要求。当工信部关于智能驾驶监管的会议纪要在社交媒体上流传时,有车企智驾从业者告诉每人Auto,他们在连夜开会,做L2级法规测试,并需要向上提交相关的报告。
在地平线发布会现场,余凯也用了近一半的时间,讲述着该如何客观理性看待智能驾驶的技术与实现。
他认为,智能驾驶如同智能汽车的“基带”,是重要的基础设施,本质是功能价值,智能座舱提供情绪价值,有了功能价值做基础,情绪价值才有机会进一步释放。
此次,余凯正式发布了地平线的L2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Horizon Super Drive)。这一系统是国内首个实现软硬件全栈开发的城区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特别之处在于它搭载了当前拥有超高算力的国产智驾计算平台——征程6P。与特斯拉的FSD“端到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类似,HSD采用了创新的生成式端到端技术架构,构建了一个完全基于数据驱动、类似于人类驾驶员的城区辅助驾驶体验。
活动前夕,大众汽车集团刚与地平线宣布了合作,在高阶领域基于地平线全场景智能驾驶方案HSD展开进一步合作,由双方的合资公司酷睿程加速研发,并落地在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车型上。
但该方案的首个合作客户并非大众汽车,而是奇瑞汽车。
活动现场,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到场与余凯互动。尹同跃说:“过去20年我们吃‘发动机’的饭,下一个20年我们要吃‘智能化’的饭,或是说吃余凯的饭!”
双方宣布将在HSD系统的量产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奇瑞通过其开放创新的联合生态体系打造了“猎鹰方案”,其中地平线的HSD系统作为一项先进技术解决方案被纳入该方案中。据悉,搭载地平线HSD系统的首款车型——星途品牌车型,将于今年9月全球首发。未来,奇瑞还将推出更多采用HSD技术的“猎鹰方案”车型,丰富智驾产品线。
要做智驾行业第一,底气何在?
此前余凯放出狠话——HSD就是奔着行业冠军去的。
为什么地平线能有如此大的底气?
余凯回忆创业初期,有人建议他进军互联网、做手机芯片等,但余凯选择了一条没有竞争的地方便是芯片领域。在探索商业切入点的过程中,地平线最初面临着一个广泛而又模糊的方向:人工智能芯片的应用领域众多,车辆只是其中之一。到了2019年,团队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战略调整和重新定位,这次调整被视作是一次深刻的反思与觉醒。
他们决定聚焦于汽车市场,将其他非核心业务或砍掉或大幅压缩。当时,外界对此变动的报道铺天盖地,不乏有声音质疑公司的现状,甚至误传公司濒临破产、资金枯竭。然而实际情况是,地平线账上仍持有超过30亿元的现金。
通过这次战略聚焦,地平线在2020年逐渐走出阴霾,征程2芯片的量产,也带公司走出了困境,这也是实现了国内车规级智能芯片量产零的突破。次年9月,地平线发布算力提升至5 TOPS的征程3芯片,并搭载在理想ONE车型上。此后的几年,地平线开始持续技术迭代和市场扩张,2022年地平线推出了128 TOPS大算力的征程5芯片。
到了2023年,城区NOA高阶智驾盛行,地平线隔年2024年发布了征程6芯片和全场景智驾方案HSD,在功能上覆盖高速NOA、城市NOA及自主泊车等高阶场景。
从创立至今,地平线用了近1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芯片设计到智驾生态领域的重度参与者。
科技公司的崛起离不开前沿技术的支持,单靠技术本身并不足以形成长期的竞争优势,除此之外,独特的商业模式与业务架构才能建立起坚固的竞争壁垒,并成为进一步拓展市场版图的关键。
在理想汽车与地平线的合作中,地平线提供了极致的本土化服务,数百名工程师深度参与到项目中,经常工作至深夜十二点。理想汽车CEO李想对此表示非常满意,指出无论是研发还是测试阶段,地平线都提供了专业工程师团队支持,这与以往合作的芯片供应商不同。不同于之前使用Mobileye时面对封闭的“黑盒子”算法无法触及核心的问题,地平线提供开放的芯片软硬件接口及完善的开发工具链。
地平线的想法是,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来构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这包括开发套件、基础软件、工具链、参考算法以及完整的解决方案,帮助合作伙伴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节省人力投入。
在这其中,理想无疑是受益者,除此之外,大众集团也是让地平线打开知名度的重要客户。大众集团于2022年向地平线投资了10亿欧元,之后出资约13亿欧元与地平线组建合资公司酷睿程,从2023年起,地平线向大众集团授权高级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相关的算法及软件。
大众的投资,搭载地平线芯片的理想,都让地平线开始大手笔获取其他车企的订单。
在“智驾平权”的当下,长安、比亚迪、奇瑞、上汽等多家车企纷纷发布了相关的产品,而作为智驾方案提供商的地平线,无疑都是他们背后重要的供应商,也是在当下能够吃到“智驾平权”最大红利的企业。
为此,地平线已经妥妥地站上了行业第一的位置。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地平线在高级辅助驾驶(ADAS)市场占有率从为21.3%,仅次于Mobileye屈居第二。但在2024年上半年,地平线在该市场的占有率提升至35.9%,超过了全球称霸多年的Mobileye并跃居榜首。
过去一年,地平线产品解决方案交付量达到了290万套。这意味着过去一年间,中国每卖出三台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搭载地平线产品。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余凯现场透露,地平线已累计交付智驾方案800万套,累计200多款量产上市车型,量产定点车型超过310个。
据他此前预计,2025年地平线智驾解决方案累计出货量将超过1000万套,市占率超过50%。
行业如何走向L3,甚至L4、L5?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市场可以大致分为两个细分领域:低端的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端的自动驾驶(AD)。
地平线已经在低阶智能驾驶市场中占据了第一的位置,现在正盯着高端市场。今天,地平线发布新芯片及HSD系统,也明确展示了其向高端市场进军的野心。
但需要注意的是,车企虽然大量采用第三方智驾供应商的方案似乎只是阶段性的,自研智驾的脚步却从未停止。
比如,以理想、小鹏、蔚来等为代表的新势力车企,他们选择自研,大厂比亚迪、吉利等也在自研。
去年7月份,蔚来汽车宣布其智驾芯片神玑NX9031已完成流片,单颗芯片性能相当于四颗ORIN X芯片性能的总和。目前,神玑NX9031已经搭载在了蔚来ET9车型上;小鹏宣布自主设计的智驾芯片图灵芯片于去年8月流片成功;理想内部也在推进自研芯片项目,代号 为“舒马赫 ”。
包括国内各大传统车企都开始加入到了自研智驾芯片的大浪潮中。吉利发布的自研芯片“星辰一号”,据悉单颗算力达 512TOPS,并计划今年实现量产等。
对车企而言,“灵魂”掌握在自己手里更踏实。
余凯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研+第三方”并行,是智能化拐点来临、行业快速变革期最安全选择。由于只有极少数车企在资金、人才、技术和数据具备“全栈自研”能力,开放合作将成为未来主流,“20%自研与80%合作将成为智驾赛道的稳态与终局”。
在他看来,就像个人电脑时代、智能手机时代的产业发展规律,智能驾驶就是智能汽车的基带,无论自研还是第三方合作都只是招式,“以高打低、以快打慢”才能跟上技术进步和时代更迭。
同时,他进一步发出疑问,行业该如何走向L3,甚至是L4和L5?
余凯认为它们发展的前提是有足够好的L2城区辅助驾驶场景。之前L3存在着巨大的争议,是因为ODD(指的是自动驾驶系统被设计运行的具体条件范围)边界定义的不清晰。像“光线良好”或“车道线清晰”等标准缺乏明确性,用户难以判断。当系统突然要求接管时,用户往往因主观感知与系统评估不一致而陷入困境。这种模糊的标准实际上只是行业的“自嗨”,无法为用户提供真正可靠的自动驾驶体验。
在他看来,L3等于受限但清晰ODD边界的L4能力智驾产品加上L2全场景辅助,例如,在北京的四环或上海的延安路立交这样的明确地理边界内实现L4级别的自动驾驶,当车辆进入这些区域时,系统会通知用户已进入L4自动驾驶区;同样,在即将离开这个区域时,系统也会提前8到10秒提醒用户准备接管,返回到L2辅助驾驶状态。
那地平线又该如何实现?余凯给出的路径是,从海量L2全场景辅助驾驶系统车辆部署,到海量实际道路数据充分验证,最后基于大量实车数据锁定清晰边界的ODD叠加必要的系统冗余,证明具备L4能力。
回顾过去十年,地平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智能驾驶发展之路,正如创始人余凯所言:“我们的事业不是一场热闹的派对,而是一场长期的跋涉旅程。”
站在新十年的起点上,地平线将以HSD的发布为开端,致力于推动智驾产业跨越价值拐点。
文章为每人Auto原创,侵权必究。来源:每人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