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且看到十集的观众恐怕也能感觉到这剧永远猜不透的反转以及惊艳设计,尤其是镜妖那一段,最后的阿离的五影归一,将镜妖乱刀毙命,带来的视觉震撼还是很强的。
“幻由人生”,妖鬼世界的荒诞,不过是现实人性的倒影。
01
《无忧渡》开播后热度节节升高,已过9000,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甚至可能是2025年桃厂第一个破万的剧。
要知道这部剧属于空降开局,零广插入无推无宣,而且女主还有两年演艺“空窗期”,取得这个成绩不得不说很有实力了。
而且单看导演林玉芬,作品有《花千骨》《微微一笑很倾城》《无心法师》《宸汐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这几部作品那真是要热度有热度要评分有评分,因此《无忧渡》的剧情设计绝对是有一定水准的。
而且看到十集的观众恐怕也能感觉到这剧永远猜不透的反转以及惊艳设计,尤其是镜妖那一段,最后的阿离的五影归一,将镜妖乱刀毙命,带来的视觉震撼还是很强的。
不过要说瑕疵也有,比如开局平淡,细节不够细腻,有一定的逻辑漏洞,男女主演技有一定争议等等……
这指出的问题有没有,小景觉得也有,但是说实话多少有些按照正剧标准要求了,他们的演技在古偶剧中还是够用的。
尤其是宋祖儿,哭戏真的算的上古偶小花里一绝了,这两月古偶仙侠也上了不少剧了可以自行比较,可以这么说闭关两年归来仍然没有能打的,所以这剧整体来说真的瑕不掩瑜,关键这故事这剧情真的很妙。
02
《无忧渡》原著算是从《聊斋志异》的经典叙事中汲取的养分,以妖喻人,以案说情,将贪婪、执念、救赎、偏执等人性命题编织成一幅“众生相”,既是对古典志怪美学的致敬,亦是对现代社会的隐喻式批判。
《聊斋志异》的精髓,就是在于借妖鬼之口言人世之情,蒲松龄笔下的妖,或痴情如婴宁,或狡黠如画皮,其实本质皆是人性之镜。
而这部《无忧渡》个人觉得是不错的继承,整部剧算是以“爱、贪、嗔、痴、空、渡”六字串联单元,每一重命题皆对应一种人性困境,其单元案件中的“妖”,无一不是人类欲望与执念的化身。
所以真的很有新意,因此个人觉得还是很有可看性的,好,咱们推完剧,聊一聊这剧中有意思的伏笔,悬疑解密剧就是参破作者和创作者留下的伏笔才有趣。
首先女主半夏和男主宣夜,两个人一个是能看到妖怪的“阴阳眼”,一个是有大能的捉妖人。
这两个人从表面上来看都是人,但是一个父亲被某大妖抓走,一个全家被妖屠家灭族只剩一人,所以从这点来看他们都很特别。
半夏的父亲知道自己的命运,宣夜的父亲似乎也知道自己的命运。
一个早年就带着女儿四处安家频繁换居住地,一个不断的嘱咐儿子莫要误入地下城,以防止被人妖混杂的大妖盯上。
其实这里他们的身份就有些呼之欲出了,这两位估摸着都不是那么单纯的人类,而在前十集里最能从表面上证明他们不是人类的一个暗示就是镜妖的铜镜。
客栈中的铜镜,只有宣夜与半夏单独触碰镜面时,镜子自动开启了通道,将他们吸纳,而凡人楚幽篁却根本无法触发。
这种差异就揭示了两个人与普通凡人绝非一类,更值得玩味的是,镜中世界的扭曲时空与半夏的记忆碎片重叠,暗示她的身份与镜像空间存在某种神秘联系。
03
从儿时的记忆开始,其实在《无忧渡》构建的人妖共生世界里,男女主宣夜与半夏的身份谜题犹如双面镜,既折射出个体命运的挣扎,也照见了人妖两界的深层纠葛。
剧中通过记忆封印、空间法则、符号隐喻三重镜像,将角色身份的悬疑感层层递进,最终在原著与剧集的互文叙事中,揭示出超越种族的人性本质。
男主有暗示在女主的梦境里,有出现过黑豹的虚影,而且男主儿时的失忆以及父亲给他的说的一番话,还有他的小兔子伴妖,可以说明牌暗示,男主是妖是个小黑豹。
而女主从小可以进入妖灵空间,然后是阴阳眼,其次父亲被大妖掳走,镜妖的镜子可以吸纳她,这三点便足以证明女主也不是单纯的凡人,而彻底证明女主身份的是场外暗示,剧组的剧照。
确定了男主身份是只黑豹,那么看这两张男女主的剧照:
这一下女主的身份似乎也呼之欲出,这应该是一只雪貂,女主的父亲是凡人,女主应该是半妖,然后她的白鸦也在图片里很可能这就是妖的伴生兽。
理清了这点我们就可以梳理出整个剧情的设计,人妖共存要有契机,而这个契机就在宣夜失去的记忆里。
宣夜对童年的记忆断层,本质上是对妖族身份的集体性遗忘,也就是他在妖时有很多难过的事,结果被人族治愈才有了如今的他,而在剧中就是通过闪回片段与他人转述的方式,逐步拼贴出他作为黑豹的过往:
幼年被人类收养,与半夏在相遇时是在被追杀,而追杀他的从海报和剧情暗示很可能就是类似杀生丸犬夜叉那一个桥段,小黑豹的大哥是曹俊饰演的子空。
妖和捉妖人双重人份,暗喻了人妖两界的撕裂玄豹血脉与捉妖师身份的冲突,在宣夜的记忆迷宫中不断回响,于是他的失忆是必然。
04
回到女主,官方海报中,女主半夏身后的白貂与白乌鸦疑似是主身份和伴生妖,这构成了其身份的双重隐喻。
白貂在传统志怪文化中常与灵媒、预言相关,这暗示了半夏的阴阳眼能力;而白乌鸦象征着生命的流逝,而且原先是属于镜妖的伴生妖,这个其实就是双重暗示女主与妖界的深层联结。
可以说这种暗示和剧情的叠加,将半夏的半妖身份从文本延伸到视觉维度,形成跨媒介的叙事闭环,真的相当有趣。
其实将女主半夏设置为半妖身份,可以说就是延续了志怪文学中“跨界者”的经典母题。
从《聊斋志异》的聂小倩到《半妖司藤》的司藤,半妖角色始终承载着对人性与妖性的哲学探讨,而这部剧中通过母亲疑似被困的设定,更是将这种探讨具象化 人妖对立终究是场荒谬之争。
而宣夜父亲禁止他进入的地下城,与人间构建了空间政治的二元对立。
地下城作为人妖混杂的“他者空间”,既是秩序的边缘,也是真相的核心,当宣夜最终踏入此地时,他的妖化与觉醒形成空间与身份的互文,越界者终将回归本源,而这种空间叙事,暗合了哲学理论中“异托邦”的理论,打破常规认知之后则是大团圆。
原著中反派沈图南有句台词是“要想杀妖,只有先变成妖”,这就是深刻的揭示了所谓身份政治的终极悖论。
当人类试图通过变成妖来消灭妖时,他们实际上否定了自身的纯粹性,这种解构放在豹妖宣夜与半妖半夏身上更是一种极限的隐喻,作为玄豹与半妖,他们既是秩序的守护者,也是秩序的破坏者,于是最终在身份的撕裂中实现对人妖界限的超越。
05
原著《半夏》中,貂妖是关键角色,但是好像不是主角,而在剧集中,这一设定被符号化移植到半夏身上,海报中的白貂形象、手镯上的妖族密文,以及她与镜妖的互动,共同构成了对貂妖身份的暗示。
这种改编既保留了原著的志怪元素,又通过视觉符号的强化,让半夏半妖身份更具冲击力,也更有趣一些。
而女主半夏这个角色的阴阳眼,用其窥破妖物真身,实则是以“旁观者”视角审视人性弱点,暗示唯有抽离执念,方能渡人渡己,可以说这部剧真的每一处都有着对《聊斋》故事的继承以及对人性的挖掘。
原著中当宣夜质问猎妖同僚:“若妖性本善,为何不容?”时,可以说直指人性中的偏见与暴力,其实对于异类的恐惧,往往就是源自于自己的无知与傲慢。
小景真的觉得这剧拍的剧情还是很好的,感觉它不仅仅是在于复刻《聊斋》的志怪美学,更试图以现代视角来重构古典命题。
建立一盒更哲学更有趣的人妖共存的世界观,将生态平衡注入新的观点,再次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融洽相合,让古典志怪叙事重新焕发出现代的生命力。
最后从哲学来看《无忧渡》还通过记忆、空间与符号的三重镜像,构建了一个关于身份认知的迷宫。
宣夜与半夏的身份谜题,本质上是对“我是谁”这一哲学命题的奇幻演绎,当宣夜手上的二环碎裂,当无忧界重现、镜像崩塌时,角色们在各自身份的撕裂中完成了对自我的重新定义。
“我非我,我是我,我是谁来,谁是我?”
很有趣的叙事,不仅仅延续了志怪文学的浪漫传统,更以现代人的视角,解构了所谓哲学命题里的二元思维,然后最终在超越种族的共情中,实现对人性的终极观照。
最后说一句要是细节更细腻,逻辑漏洞更严谨点真的就更好了,那就没人诟病了,真的算得上一个好剧本值得夸一夸。
来源:剧评热点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