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不怕谷雨淋,最怕谷雨晴”的说法,那谷雨节气天晴和下雨各有什么预兆呢?为何古人如此怕谷雨节气是晴天呢?
今天是公历的4月20日,表示4月下旬到了。同时农历是三月二十三日,而且这一天就正好是24节气中的谷雨。
谷雨,作为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宛如一位温柔的使者,带着暮春的余韵,携着初夏的生机,翩然而至。
此时,大地上的万物都在蓬勃生长,田间地头满是忙碌的身影,春耕春播进入了最为关键的时期。
而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不怕谷雨淋,最怕谷雨晴”的说法,那谷雨节气天晴和下雨各有什么预兆呢?为何古人如此怕谷雨节气是晴天呢?
谷雨,听名字就知道与雨水和谷物密切相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 。”
此时气温升高加快,降雨量显著增加,非常适宜谷类作物的生长,所以才有了“雨生百谷”的美好寓意。
谷雨时节,我国的气候呈现出多样的特点。在南方,暖湿气流活跃,降雨频繁,常常是春雨绵绵,滋润着大地,池塘里的浮萍开始肆意生长,一派绿意盎然。
而北方地区,谷雨过后,霜期基本结束,气温逐渐回升,但降水相对较少,“春雨贵如油”的现象尤为明显,每一场雨都显得格外珍贵。
在这气候转换的关键节点,天气变化多端,时而阳光明媚,时而细雨纷纷,甚至可能出现大风、沙尘等极端天气,让人难以捉摸。
在农事活动方面,谷雨时节可是农人们最忙碌的时候。在南方,水稻插秧正当时。还有玉米、棉花等作物也开始了苗期生长,充足的雨水能让它们茁壮成长。
而在北方,谷子、水稻开始播种,种棉区也忙着播种棉花,冬小麦则处在拔节或抽穗的关键阶段,急需水分和养分的滋养。
此时,一场及时雨,对于农作物来说,就是最珍贵的礼物,能帮助它们顺利度过生长的关键期,为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古人为何会说“最怕谷雨晴”呢?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农业生产原因。从农谚“谷雨无雨,后来哭雨”就能看出,如果谷雨时节天气晴朗,没有降雨,那往往预示着接下来可能会干旱少雨。
对于农作物来说,缺水可是致命的打击。刚播下的种子,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顺利发芽,幼苗的生长更是离不开水的滋养。
干旱会让土壤变得干燥坚硬,种子难以萌发,幼苗也会因为缺水而生长受阻,甚至干枯死亡,这无疑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民们辛苦一年的努力可能就会付诸东流,所以他们才会如此害怕谷雨晴天。
再看“谷雨晴,旱断种田人”这句农谚,更是生动地描绘了谷雨晴天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长期的干旱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生长,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土壤水分不足,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也更容易滋生和传播,进一步威胁农作物的健康。
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生计。
与之相反,“谷雨有雨兆丰年,谷雨无雨春水旱”、“谷雨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这些农谚,则表达了人们对谷雨降雨的期盼。
谷雨时节降雨充沛,不仅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还能调节土壤温度,让土壤中的养分更好地被农作物吸收。
再加上谷雨节气,就是取自“雨生百谷”的意思,认为谷雨节气下雨,顺应节气,这才是好事,所以谷雨下雨被视为丰收的预兆,人们自然满心欢喜。
“不怕谷雨淋,最怕谷雨晴”这句农谚,是先辈们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它反映了谷雨节气的天气状况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但是如今情况不同了,农民不再靠天气吃饭了,有了科技的加持,还有先进的天气预报等,所以即便谷雨节气是晴天,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
那么,今日谷雨,你家乡是晴天,还是下雨呢?
来源:小冷说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