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持续打造营商环境最暖城区,推动杨浦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4月16日,控江路街道人大工委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最暖城区”——区人大代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日4月主题活动。
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持续打造营商环境最暖城区,推动杨浦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4月16日,控江路街道人大工委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最暖城区”——区人大代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日4月主题活动。
此次活动紧密结合《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建议征询工作,邀请“优化营商环境”代表专业小组成员,辖区企业,街道营商办、企业之家相关负责人,街区党支部书记及“两企三新”街区商户等共聚一堂,围绕经营主体权益保护、政府服务供给、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劳动就业等关键领域,听取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意见建议。
Part.
01
专业解读 + 基层实践,解锁立法 “密码本”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来自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的王晓月在采访中表示,“其实我关注到这个《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2020年颁布后,21年、23年、24年均有修订。从它的修订频率就可以看出来,其实整部条例是根据市场主体的需求,反映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条例的这种形式来把它更加规范。希望通过我们这个‘立法直通车’的活动,听到更多基层以及社会各个方向的声音。为下一次条例的修订提供更为全面的现实问题,也有助于条例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可行。”
活动伊始,上海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对照2024年11月1日新修订的《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介绍了条例的修改背景、部分条款修改的目的和意义,重点解读了“检查码”制度、企业年报“多报合一”、惠企政策全流程服务等新增加、新调整的条款。“新条例首次明确‘涉企兜底服务机制’,要求各区建立疑难事项协调解决机制。”同时德和衡的律师还解读了“通信基础设施平等接入”等问题。
Part.
02
多元主体共商,破解发展 “千千结”
在活动讨论环节,与会人员立足各自的职能优势和行业特点,结合《条例》落地实施情况,开展热烈讨论。上海弘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博,同时也是杨浦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他在现场也带来了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感受分享和营商环境优化建议。“其实政府给了我们企业好多的政策和福利,不管是对大型企业也好,中小型企业也好,都有这些福利。但是这些企业是否真正能享受到政府给予的福利和政策呢?因此希望可以在某些方面可以做到‘免申即享’。”
此次活动也是人大立法活动向街区延伸,人大代表深度融入街区治理的积极探索。来自靖宇南路街区等三个街区党支部书记及“两企三新”街区商户第一次参与立法建议征询活动,从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建言者,以更主动的姿态投身基层民主实践中。
Part.
03
“三点融合”机制,激活民主“一池水”
此次活动是控江街工委持续深化坚持开门立法,探索完善立法建议征集点、人民建议征集点和基层法治观察点“三点融合”机制的缩影。在此次活动中,街道立法建议征集点,人民建议征集点和基层法治观察点积极参与到活动讨论中,并认真记录每一位发言人的发言内容。街道人大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逐条梳理代表建议和企业需求,做好收集意见建议的分类闭环处置,增强代表联系服务实效,也为《条例》的修订提供更多建设性的参考,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法治化动能。”
近年来,控江街工委积极挖掘立法征集点建设的“新动能”。积极发挥“凤城巷•民意议事厅”民主实践平台作用,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规范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活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养犬行为规范管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社会关注度高、社区发展需求度高的法律法规,组织人大代表、业内人士和群众开展“立法直通车”之民意议事厅主题活动,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法有体现。2024年全年共举办立法意见征集活动5场,逾百人次人大代表和选民参与,上报立法意见建议60条。
今年,控江街工委将推进基层实践站点与经济监督联系点、立法建议征询点有机融合、高效联动,继续开展“法润民生·立法直通车”系列主题活动,推动更多基层智慧转化为发展动能,让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为杨浦区做好“三篇大文章” 贡献控江力量。
来源: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