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节气的名字挺有意思的,“雨生百谷”,简单四个字,道尽了万物生长的节律。谷雨一过,春天的尾巴也就要被夏天接走了。但你注意了吗?今年的谷雨,雨来得特别实在。
阳历4月20日,正值农历三月廿三,我们迎来了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
这个节气的名字挺有意思的,“雨生百谷”,简单四个字,道尽了万物生长的节律。谷雨一过,春天的尾巴也就要被夏天接走了。但你注意了吗?今年的谷雨,雨来得特别实在。
中央气象台发布预警:从新疆南疆西部到江西、湖南、福建,再到云南、广东,不少地方都将出现小到中雨,局部暴雨。尤其是湖南西北部,局地还可能出现150毫米级别的大暴雨。这雨下得这么猛,老农一拍大腿,说了一句老话:“谷雨见雨,芒种麦收!”
是不是听上去就像某种天启?其实,这句农谚背后,还真藏着几分道理。
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来看看“谷雨”这个节气本身到底说了什么。
谷雨,是春天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收尾。清明刚过,万物已绿,地里的庄稼、河边的柳树、门口的桑叶,全都长得欢腾。而谷雨正是这时候的关键点:气温持续升高,雨水开始增多,农事进入播种旺季。
老一辈人说:“谷雨有雨好种棉,芒种有雨救麦田。”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此时正是棉花播种的最佳时机,而雨水一到,土壤湿润,种子下地后不容易“卡壳”,能顺利发芽。没有雨的谷雨,农民就得盼着天水或自己挑水浇灌,费工又费时。
而小麦呢,正值拔节孕穗期,如果干旱,麦穗发不饱、灌浆不足,那收成就打折了。所以,一场及时雨,就是庄稼的“续命水”。
除了农谚,谷雨还有三候:“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这三句听上去像古诗,其实全是自然的提示。
“萍始生”指的是水温升高,浮萍开始生长,这对水稻等水生作物的播种是利好信号;
“鸣鸠拂羽”则讲的是布谷鸟开始鸣叫、整理羽毛,寓意着繁殖期的到来,也提醒人们要开始春耕;
“戴胜降于桑”,这鸟我们日常不常见,它是蚕农的“报春鸟”。戴胜落到桑树上,意味着桑叶开始繁茂,养蚕时节来了。
从天地自然到飞禽走兽,都在提醒我们:是时候动起来了!
回到咱们今天说的重头戏——这场“谷雨之雨”到底是福还是祸?
我们来具体看看今天的降雨情况:
新疆南疆西部、西藏东南部、青海东部、四川盆地、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江西、湖南大部……都迎来小到中雨;湖北、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重庆、陕西南部也没能“躲雨”,雨势不算小;最让人关注的还是湖南西北部,局地降雨量预计可达150毫米以上,这已经是大暴雨的级别了。说实话,看到这个数据,我心里也犯了嘀咕:这不会“雨大成灾”吧?不过当地农技站的技术员说得很明白:“这个时候有这么一场透雨,对早稻的栽插、水库的蓄水、小麦的拔节都好处多多。只要不是连续三五天强降雨,基本不会成灾。”
也就是说——下得及时、下得巧,这雨是农田的‘及时雨’。
说到这,我倒是想起小时候在老家拔竹笋的情景。谷雨时节,山林刚湿润,竹笋冒头不多不少,刚刚好。我们一早上山,拿着铲子和袋子,一边小心不踩到蛇窝,一边翻找藏在泥里的嫩笋。回家后,母亲会用笋尖、咸肉、咸菜炒一锅,油一泼,那香气,从厨房一直飘到巷口。至今想来,依然嘴馋。
现在的孩子,大多不知道谷雨能吃什么,能种什么。但在农村,这个节气从不是纸上的节气,而是实打实的“农时节点”。
那么,谷雨的雨,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想,答案已经很清楚了:
对棉农而言,这是天赐的“好种棉”时机;对麦农来说,是“芒种麦收”的希望;对水稻种植区,则是播秧的黄金节点;对生活在城市的人,也许只是下雨天穿了件外套,但对田野来说,这雨是生命的馈赠。只是,这一场场雨落下来,咱们是不是也该换个角度看待?别光抱怨出门不方便、衣服晾不干。可能在某片田地里,这就是粮食的“前奏”,是秋天丰收的起点。
那么你们那边呢?今天下雨了吗?你们当地谷雨节气里,有没有什么特别的食物或活动?比如拔笋、种棉、钓鱼、挖野菜……
欢迎留言分享,我们一起聊聊春天的尾巴,还能抓住点什么。
来源:番茄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