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新规:芯片原产地以“晶圆流片地”为准。这一政策影响较大,尤其对美国芯片巨头如德州仪器(TI)、ADI等公司产生冲击。由于这些公司大部分产能集中在美国,本次新规将导致其产品进口成本大幅上升,预计增幅在84%-125%。与此不同的是,国内晶圆
原产地新规冲击美资巨头
(主页有相关标的)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新规:芯片原产地以“晶圆流片地”为准。这一政策影响较大,尤其对美国芯片巨头如德州仪器(TI)、ADI等公司产生冲击。由于这些公司大部分产能集中在美国,本次新规将导致其产品进口成本大幅上升,预计增幅在84%-125%。与此不同的是,国内晶圆厂如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受益明显,预计将承接更多流片订单,且成熟制程产能利用率可能提升超过20%。
地方政策加码,万亿赛道迎来机会
(主页有相关标的)
深圳市近期推出千亿级产业扶持计划,重点支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领域的关键环节,如EDA工具、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氮化镓)等,提供最高3000万元的资助。此外,国家大基金三期的3440亿元投入也为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政策的“双重支持”不仅推动了国产模拟芯片的研发投入,也提高了行业的研发强度。
智能电动车对模拟芯片的需求显著增加。广汽集团与中兴微电子联合推出的车规级芯片涵盖电源管理、制动安全等多个核心领域,使得国产芯片在ADAS和域控制器等高端市场的市占率已达到20%。预计到2025年,全球车规芯片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工业自动化:加速国产替代
(主页有相关标的)
在工业机器人、智能电网等领域,24位以上高精度ADC芯片长期由ADI等国际公司主导。现如今,国内企业如芯海科技已成功实现高精度ADC芯片的国产化,产品精度达到国际水平,且已进入比亚迪供应链。
AIoT与消费电子:充电与无线充电的增长潜力
南芯科技的200W快充芯片目前在国内市场市占率领先,同时,其无线充电芯片也适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024年预计收入增长达到120%。各大企业凭借性价比优势逐步抢占中高端市场。预计消费电子领域的国产替代率有望提升至30%。
性能对标国际巨头
华为海思最新发布的AC9610芯片在雷达和医疗器械等高端设备中,其性能超越了欧美同类产品。圣邦股份的高精度ADC芯片达到24位精度,打破了TI的技术垄断。纳芯微的隔离芯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并已覆盖比亚迪、蔚来等车企。
车规级认证加速突破
随着国内车规级芯片认证的加速,国产厂商逐渐实现技术突破。杰华特的车载电源芯片价格相较于TI低60%,并已进入蔚来供应链。思瑞浦的运算放大器精度达到0.1μV/℃,并且绑定了中兴、华为等企业,订单占比超过50%。截至2025年一季度,已有12家国内企业的车规级芯片通过AEC-Q100认证,覆盖了90%以上的主流车企。
图片来源于自行整理
人形机器人:千亿级市场前景
(主页有相关标的)
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51亿美元。模拟芯片在电源管理、传感器信号处理等领域中将起到关键作用。纳芯微、圣邦股份等企业已积极布局相关芯片产品,华为也在推动RISC-V生态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国产芯片的标准输出。
低空经济:无人机和工业巡检潜力巨大
(主页有相关标的)
低空经济的发展要求芯片具备更高的集成度和低功耗,国内厂商在无人机、工业巡检等领域的渗透逐步加深。例如,纳芯微的磁电流传感器是全球首款通过AEC-Q100认证的产品,累计出货量超过10亿颗。随着低空经济的兴起,国产模拟芯片将在无人机和巡检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国产模拟芯片正处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共同推动的黄金发展期。随着2025年政策红利的进一步释放,国产厂商有望实现从“替代者”到“领导者”的转变。股民可以重点关注车规级芯片、工业自动化及AIoT领域的投资机会,关注相关企业的技术突破及市场动态,把握这一历史性投资机遇
来源:雷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