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9日,北京建筑大学2025年校园开放日暨全国高招联合咨询会举办,90所京内外知名高校齐聚一堂,打造“一站式”高招咨询,北京以及周边地区近万家长和考生入校参观咨询。当天,北京高校招生服务联盟揭牌成立,并公布2025年联盟十大专项行动,包括指导10场左右分类
4月19日,北京建筑大学2025年校园开放日暨全国高招联合咨询会举办,90所京内外知名高校齐聚一堂,打造“一站式”高招咨询,北京以及周边地区近万家长和考生入校参观咨询。当天,北京高校招生服务联盟揭牌成立,并公布2025年联盟十大专项行动,包括指导10场左右分类型、分层次高校联合咨询会,搭建高水平大学与北京优质高中协同衔接平台,组建全市性的志愿填报辅导专家队伍等。北建大对外公布招生新政,今年设立“建筑菁英班”和“工科菁英班”两个本博贯通培养班,计划招生45人,首次新增人工智能+创新试验班招生,计划招生35人,放宽转专业限制,实行“转出不设限、转入看条件”的宽口径政策。
本次活动由北京教育考试院、北京考试评价协会、北京高校招生服务联盟指导,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大兴区教育考试中心高招办主办,并得到北京市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北京科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北京考试报》报社、北京广播电视台城市广播《教育面对面》栏目的支持。
当天上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吴洁,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周玉玲,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主任孙运科,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书记郑宇,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大玉等领导来到咨询会现场,与考生和家长面对面交流。
据了解,本次活动以北建大招生总咨询台连同10个招生学院为核心,与90所高校协同联动。其中,既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57所北京地区的高校代表,也有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33所京外名校齐聚。北京教育考试院同步举办的“高招咨询嘉年华”活动更是一大亮点,首次邀请北京16区教育考试中心负责人与生涯规划专家现场坐镇,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教育考试、志愿填报及生涯规划等一站式专业指导。
北京高校招生服务联盟是由北京教育考试院指导、北京考试评价协会主办的高考招生服务平台。联盟吸纳在京招生高校、北京各区招生考试机构、高中校、行业单位和相关领域专家,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理念,通过资源优化、模式创新和实效提升,构建北京高校招生服务工作体系,为考生升学规划与高校人才选拔提供支撑服务。未来,北京高校招生服务联盟围绕考生高考升学和高校人才选拔需求,不断提升联盟服务能力,深度挖掘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高考招生服务的创新应用,努力打造立足北京、国际视野、面向未来的人才成长服务平台。
当天,北建大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本次活动的整体安排、特色亮点,公布了2025年招生新政。
AI技术迅猛发展,高等教育面临转型。面对这一变革,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大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AI不仅带来了挑战,更蕴含着巨大机遇。北京建筑大学将积极应对挑战,从育人理念、培养模式到教学内容进行全面革新,用AI技术全方位支撑人才培养。
张大玉介绍,学校设置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并鼓励教师将AI内容融入专业教学,推动培养模式与教学方式变革;并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促进AI与建筑行业深度融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原创性知识的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原创性知识的产出,寻求人工智能工具与人类创新之间的平衡。
当前,住建部正在推进城市更新、“好房子”建设等重点方向,面对这些行业新方向,张大玉表示,北建大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新需求,不断思考、优化办学理念和学科专业布局,新增人工智能、智能建造等前沿专业,淘汰不适应行业发展的旧专业;在培养模式上,注重“以不变应万变”的核心能力塑造,通过设置微专业、打通课程壁垒,强化学生跨专业应用能力。针对行业新需求派生出的新领域知识,目前的招生专业通过核心课程+微专业体系,构建起“基础统一、方向多元”的培养架构,全面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
围绕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张大玉谈到,学校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办学治校全程,在思政教育领域,创新打造“人民城市”大思政课,筑牢思想根基;优化学科专业体系,根据城乡居民需求,完善课程和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次高招联合咨询会是一次高规格、大规模、公益性的教育盛会,也是学校连续多年精心打造的北京高招服务品牌。”北建大副校长陈红兵介绍说,作为东道主,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全方位展示北建大的办学特色、雄厚师资、先进教学设施、前沿科研平台以及广阔的就业前景,让更多考生和家长深入了解北建大,爱上北建大;同时,也希望考生和家长能够“一站式”掌握京内外知名高校的最新招生政策,以兴趣为帆、以志向为舵,在这场咨询盛宴中明晰方向,在亲身体验中感知未来。
北京建筑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胡德俊介绍了今年学校招生政策的四大主要变化。
一是依托未来建筑技术学院,设立建筑类(建筑菁英班)和测绘类(工科菁英班)两个菁英班。两个班均开展高考直招、本博一体化贯通培养,形成“三制五化”的培养特色,坚持以“一生一策”定制培养方案,实行“大一选专业、大二进团队、大三跟导师、大四大五推免直博”的创新育人模式,学生入学一年后可在全校所有博士点覆盖专业中任选专业。
其中,建筑类(建筑菁英班),不限选考科目,计划招生15人;采用“4+5”培养模式,即前4年为本科生培养阶段,后5年为博士生培养阶段,学生入学一年后可在建筑学院所属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专业中任选专业。
测绘类(工科菁英班),选考物理+化学,计划招生30人;采用“3+5”培养模式:即前3年为本科生培养阶段,后5年为博士生培养阶段,学生入学一年后可在智科学院、测绘学院、机电学院、土木学院、环能学院专业中任选专业。
二是首次新增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创新试验班)招生。学校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构建“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首次新增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创新试验班),报考要求选考物理+化学,计划招生35人;入学第一年强化人工智能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打通全校所有专业,赋予学生最大化专业自主选择权,学生入学一年后可在全校所有专业中任选专业。
三是强化7个学院特色实验班招生。今年,全校7个学院开设特色实验班,包括建筑学(实验班)、土木工程(大师班)、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实验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班)、工程管理(实验班)、遥感科学与技术(实验班)、车辆工程(实验班)。这些实验班实行小班制、院士/校领导等班主任制、校内外名师双导师制、项目化、国际化、保研和奖学金倾斜等,强化政策和资源保障,突出专业特色人才培养。
四是放宽转专业限制。北建大改革转专业管理办法,实行“转出不设限、转入看条件”的宽口径政策。转出申请不设任何比例和条件限制,学生可分别在大一、大二春季学期共2次机会提出申请,每次机会可分别选择2个顺序专业,转入成功率高部分专业为100%。
据了解,北建大精心打造了“四位一体”的校园开放矩阵,全方位展示办学特色和校园风貌,其中,办学成果展板区位于主会场中心区域两侧,80米的展板长廊,全景式、沉浸式展示了“学校概况、办学成果、就业升学、知名校友”四大篇章;科技成果路演区位于小鸟巢东侧前广场,各学院的高精尖装备集中亮相,师生团队现场路演前沿技术,充分展现学校“新工科”的创新实力与蓬勃活力;此外,学校图书馆、校史馆、体育馆、各学院教学楼、实验室等全面对外开放,专业的师生导览团队全程陪伴讲解。
“北京建筑大学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几年,毕业去向落实率位居北京市属高校前列,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匹配度高,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一致认可,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北建大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关海琳介绍说,一直以来,用人单位对北建大毕业生高度认可,学校毕业生的就业优势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求职目标明确。近几年毕业生在北京就业的比例保持在七成以上,近八成在京津冀地区就业。二是毕业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适配度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以2024届毕业生为例,近七成毕业生在建筑业、科技服务、燃气热力等与城市建设、城市更新等相关行业就业;超七成签约毕业生进入国有性质单位就业;人才培养质量在住建行业内具有比较优势,成为住建部、中建集团等部委、大型央国企单位在京录用毕业生人数最多的生源高校;此外,学生主要毕业去向还有国铁集团、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建工集团、北京自来水集团、北京燃气集团等大型国企单位。
关海琳还提到,近三年,北建大本科生升学率稳步增长,2024届本科毕业生近1/3学生升学,环境工程、城乡规划、建筑学等13个专业,学生升学率超过40%。85%以上的国(境)内深造学生考入“双一流”高校,同时国外知名高校也非常认可该校人才培养质量,65%以上的国(境)外深造学生考入新加坡国立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的知名院校。
来源:未来网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