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逛家门口的“口袋公园”,正成为江苏居民生活的新风尚。一个个小而精、小而美的口袋公园,春有繁花似锦、夏有绿树成荫、秋有硕果累累、冬有暗香浮动,还有丰富多彩的健身游乐设施,让更多的居民有了亲近自然、健身游憩的好去处。
逛家门口的“口袋公园”,正成为江苏居民生活的新风尚。一个个小而精、小而美的口袋公园,春有繁花似锦、夏有绿树成荫、秋有硕果累累、冬有暗香浮动,还有丰富多彩的健身游乐设施,让更多的居民有了亲近自然、健身游憩的好去处。
近日,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布《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年度发展报告(2024年)》。报告显示,2024年,全省新改建口袋公园347个。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建成口袋公园3000余个。
一
“口袋公园”绣出城市的方寸之美。
“颜值”兼具“功能”的口袋公园,已经逐渐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一幅生态宜居的公园城市画卷正在江苏徐徐展开。在苏州,萧林路广福路高架桥下,以山水为构架,将昆山城市剪影、昆曲元素融入其中,打造昆韵十足的桥下文化空间;在南通,260处“通小园”口袋公园将废弃地、边角地变为“绿色客厅”;在常州,戚墅堰街道利用原印刷厂、溜冰场地块改善区域停车条件,见缝插针设立了康馨园、康趣园两个口袋公园……曾被视为“边角料”的城市缝隙,经巧妙设计后,成为承载文化与记忆的“金角银边”,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更让城市焕发新生。
江苏的“口袋公园”绝非千篇一律的复制品,而是充满地域特色的文化容器。南京罗廊巷“口袋公园”,将罗廊巷太平天国建筑及壁画的文保历史特色延伸至公园内,传播历史文化,延续场地符号文脉;无锡的“天上村前”历史文化街区东侧,已拆墙透绿、生机盎然,将村前的科教底蕴融入在绿植与步道之间,让游客在休闲漫步时,也能感受当地的文化魅力;盐城滨海县素有“首乌之乡”“书法之乡”“楹联之乡”等美誉,在建设“口袋公园”时,便别出心裁地将滨海县的传统文化等融入其中。江苏的口袋公园跳出了“种草种树摆长椅”的固化模式,将文化基因转化为可感知的空间语言。
二
“小口袋”装满市民的幸福点滴。
锻炼、歇脚、遛娃……在江苏,星星点点的“口袋公园”已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口袋公园宜静宜动,可盐可甜,休闲、娱乐、运动、健身,与居民最基本的需求相匹配。这些“五分钟可达”的绿色空间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打破了“去公园需要专门时间”的心理屏障,让居民们晨练、遛弯、晒太阳成为能够轻松抵达的自然选择。
在“口袋”里,装着“开门见绿”这样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怀揣着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可观、可感、可亲近的“口袋公园”不断增加,串珠成链,不仅提升着城市的“含绿量”,也提升了市民生活的“含金量”,成为很多人的精神“加油站”。在这里,孤独的老人可以找到倾诉者,天真的孩童可以找到玩伴,天南地北的人在此邂逅、结缘,景观、小品等展示的城市文化得以蔓延……
“口袋公园”绣出了城市的方寸之美,也装满了市民的幸福点滴,期待越来越多的“小口袋”成为城市建设最接地气的点睛之笔,让每一个生活在江苏的人,都能于细微处触摸到城市的温度与心跳。
指导单位:江苏省委网信办
出品:视评工作室
策划:黄凤 时力强
编辑:李舒曼
美编:李学 王晓诗
校对 王丽丽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