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像这种没作品、没粉丝、没关注的三无号,是不是专门在网上搞风搞雨捣乱的号,或者是一些有目的的作者的小号?这样的头条号是为了配合某些说法,专门在网上帮腔,为一些制造认识混乱的声音特别注册的吗?
像这种没作品、没粉丝、没关注的三无号,是不是专门在网上搞风搞雨捣乱的号,或者是一些有目的的作者的小号?这样的头条号是为了配合某些说法,专门在网上帮腔,为一些制造认识混乱的声音特别注册的吗?
虽然中国很大,但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年代,物价的差别肯定没有那么大。我在73年,亲眼在集市上见到鸡蛋卖8分钱一个的小脚老太太,被市管会的红袖箍追的鸡飞狗跳的。什么地方的鸡蛋两毛五一斤,他当然说不出具体的时间地点,肯定是他随便瞎编的,故意说谎来扰乱视听。
当时是计划经济体制,全国供销社系统收购鸡蛋的价格可能会略有差异,但绝对不可能出现我们这里供销社六毛多钱一斤,其它地方的供销社两毛五一斤这种情况。可以确定,这个人不可能是记错,而是故意胡编乱造,来捣乱的。
我不知道,他根据什么认为我没经历过六七十年代。远的不敢说,70年全民挖地道,我是参与了的,虽然只是观看。那时候的事偶尔有记错,但不可能像这些故意捣乱的人一样,拿着放大镜专门在字句方面找别人的错误。哪怕真找不到,也要把你的说法否定掉,让不了解情况的人不知道该相信谁说的是真的。
只是我不明白,网络上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多三无号,或者专门骂人,或者专门编造传播谎言?经历过六七十年代的人,目前少说也还有两三亿活着,对那时候的事记忆犹新。那些不允许人们实话实说的人,到底是想掩盖什么,有人能搞清楚吗?如果他们只是为了流量,肯定不至于这么长时间的造谣传谣,因为水军也不是白帮忙的。
我国之所以对农村经营模式进行改革,原因就是原来的人民公社模式统的过死,积累率太高,全国很多地方的农民生活困难。虽然当时确实很多物资的价格不高,但架不住人们收入低,很多东西照样买不起。我们这里算是粮食够吃的地方,但是全家每年养六七只鸡,下的蛋全家每人每年绝对不会超过10个。更何况,那些比我们这里更困难的地方,鸡蛋再便宜有几个农民买得起?
这位说“六十年代吃大餐三到五元就够了”的,可能从来没有想过,很多地方六十年代某个特定时期,三到五元连一斤粮食都买不到。所以,那把那时候的物价说的再低,对没钱的农民来说,有意义吗?
来源:过去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