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爱分析专业,爱研究高校; 爱填报志愿,爱规划人生; 爱与家长忐忑不安,爱与家长排忧解难,更爱与学生兴高采烈; 我是圣达信的老梁,是学生的贴心前程引路人。 著有《新高考改革下志愿填报攻略》、《这些年财经专业有点火》、《高考作文提分少不了》等。
跟着老梁跑,作文写得好。
作文写得好,语文差不了。
首科心有底,成绩没人比。
作文听老梁,高考一定强!
梁老师简介
爱分析专业,爱研究高校; 爱填报志愿,爱规划人生; 爱与家长忐忑不安,爱与家长排忧解难,更爱与学生兴高采烈; 我是圣达信的老梁,是学生的贴心前程引路人。 著有《新高考改革下志愿填报攻略》、《这些年财经专业有点火》、《高考作文提分少不了》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下,某综艺节目对“讨好式社交”这个话题展开激烈的争辩。人们普遍认为“讨好式社交”是满足他人需求、想法、情感的交往方式,以快速拉近与他人的距离。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详解】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借助某综艺对“讨好式社交”话题的辩论与普遍观点,引出了“讨好式社交”这一写作话题。因此,理解这篇作文材料,考生首先要对“讨好式社交”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的剖析,并考虑其在现代社交环境中的表现、影响以及人们对它的不同看法。
一、讨好式社交的定义
根据材料,讨好式社交指的是一种以满足他人需求、想法和情感为主的交往方式,旨在快速拉近与他人的距离。这种社交方式往往表现为对他人的过分迎合、迁就,甚至可能牺牲自己的意愿和利益。
二、讨好式社交的表现
在现实中,讨好式社交可能表现为多种形式。例如,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害怕失去朋友或同事的认可,而不断迎合他们的观点和需求,即使这些观点和需求与自己的价值观相悖。又如,在社交媒体上,一些人可能会为了获取点赞和关注,而刻意发布一些迎合大众口味的言论或内容。
三、讨好式社交的影响
讨好式社交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是复杂且多方面的。比如,对个体而言:我们可以看到适度的讨好可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个人的社交能力和魅力。然而,长期的讨好式社交可能导致个体失去自我,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同时,这种社交方式也可能让个体在人际交往中陷入被动,难以表达真实的自我和想法。对社会而言,讨好式社交可能加剧社会的浮躁和功利化倾向,使人们更加注重表面的和谐和认可,而忽视深层次的交流和合作。甚至,这种社交方式也可能导致社会风气的恶化,如虚伪、欺诈等现象的增多。
据此,写作时,首先应围绕“讨好式社交”的真正内涵展开,对大众的普遍看法有针对地进行思辨性讨论,可以肯定适度的合理的“满足他人需求”是开展社交的前提,但是,必须对一味且盲目地“讨好式社交”进行批判,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危害。最后,对于如何进行正常健康的“社交”给出自己的态度。比如,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个性,不盲目迎合他人。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差异和多样性。又或者,可认为真正的友谊和合作建立在真诚和信任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要倾听他人的声音和理解他们的需求。抑或,我们应该培养健康的社交心态:不要过分追求他人的认可和赞美,而是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缺陷。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成就和贡献。
【立意】
1.摒弃一味讨好,涵养健康人格。
2.花开蝴蝶至,光洒知音聚。
3.真正的社交,是心灵深处奏响的天籁之音。
【范文】
理性看“讨好”,自在去社交
当下,某综艺节目对“讨好式社交”这个话题展开激烈的争辩。我认为,当理性看待“讨好”,审慎思辨,才不会随意泯灭一种社交方式,也不至于被一种社交形式绑架。
人们普遍认为“讨好式社交”是满足他人需求、想法、情感的交往方式,以快速拉进与他人的距离。“讨好”可能是适度考虑他人需求时他人对你的戏谑之语,可能是主动顾及他人感受时的礼貌之举,但也可能是以热情裹挟的利益动机,以丧失自我为代价的盲目迎合。明确界限,辨清本质,才会让我们在社交中自如自在。有人说,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套用这句话,我们也应该看到,“讨好式社交”中,那些主动出击优先满足他人的人往往得到社交的先机。带货主播一声声“家人们”绾住了屏幕外消费者的目光,也留住了一张张订单;哈尔滨的一句句“南方小土豆”拉近了南国与冰城的距离,也带火了一座城市的文旅。重视每个消费者的小问题,按照顾客的需求特别定制,“讨好式社交”,不仅仅让“被讨好”的一方需求得到了满足,想法得到了实现,更重要的是情感得到了满足,感受到了被尊重。如是,怎会不能赢得一场心动回应?
但当社交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快速拉近距离”,被利益驱动的热情也必将迎来快速的冷却。过度的热情令人怀疑动机不纯,过度的自我牺牲也令对方逐渐丧失真实的自我,这样的社交,怎会不走向终结?如果社交的目的不再是跟随时光流走编织双方的成长与美好,“倾盖如故”便只能是遥远的典故,“白头如新”就成了社交的常态,这将是人类情感中多么悲伤的存在啊!
讨好的虚伪令自己疲惫,令他人迷失,何不尝试以真诚的热情走向一段健康的社交呢?“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我们看见杜子美客至之喜,可曾看见他一分讨好之姿?“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我们看见李太白朋聚之欢,可曾嗅得他一分讨好之味?“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我们听见郭橐驼相告之言,可曾闻得他半句讨好之声?我们在《谏太宗十思疏》里看到魏征处理君臣关系不失谏臣硬度,我们在《答司马谏议书》里看到王安石处理同僚关系不失政治风度,我们在《哦,香雪》中看到山里小姑娘处理陌生关系不失人格高度……健康长久的社交关系,需要我们辨明当下形式,不失去自我的底线,该谦卑时谦卑,该坚持时坚持,如此,才能让这段关系中的每个人都能收获一片成长的阳光。
带来海量订单的“家人们”来了又走了,失去诚信的互动直播间最终只落得门前冷落;而以诚待客的哈尔滨,则在雪花乍起时又迎来了她可爱的“小土豆”们,“讨好式社交”,怎么去看待,你,想好了吗?
来源:高考专家梁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