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把旅游演艺打造成甘肃新的文化品牌

360影视 2024-12-06 08:13 4

摘要:以表现地域文化、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以歌舞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声、光、电为主要技术手段,以游客为主要观众群体的旅游演艺,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结合点,也是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

【调查研究】

把旅游演艺打造成甘肃新的文化品牌

杨建仁

以表现地域文化、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以歌舞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声、光、电为主要技术手段,以游客为主要观众群体的旅游演艺,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结合点,也是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我省文化旅游工作驶入快车道,各地精心挖掘优势文化资源,全力打造旅游演艺项目,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文化需求,开创了旅游演艺的新局面,逐步形成了地域分布广、剧目品质好、演艺形态多、市场认可度高、产业链日趋完善的现代旅游演艺产业格局。目前,我省旅游演艺项目数量达到30个,基本实现了市州全覆盖,其中不乏《又见敦煌》《乐动敦煌》《天水千古秀》等优质剧目,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和充分肯定,形成“双向奔赴”。

在取得喜人成绩的同时,甘肃旅游演艺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剧目定位不够精准,承载量过高,而且剧目内容比较庞杂,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结合不够紧密,没有跳出同质化的窠臼,加之旅游淡旺季明显,造成经营时间短、歇业时间长的问题。部分旅游演艺项目,深度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民族文化用力不足,特色不够鲜明,只是浅层次的表象呈现,没有很好彰显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还有个别的旅游演艺项目为了迎合市场,追求华而不实的过度包装,让文化资源失去了本真。二是专业演职人员偏少,不少地方的演职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演技不高,功力不深,直接影响了演出效果。一些有绝活的民间艺人、原生态的民族歌手、非遗技艺传承人,舞台上的表演能力比较弱,观赏性不强。三是缺乏既懂艺术创作又深谙市场运作的复合型人才,普遍存在运营经验不足的问题。在市场营销上渠道不畅,过于依赖于旅行社。四是在旅游演艺衍生产品开发上能力不足动力不够,尚未形成与剧目相匹配的衍生文创产品,盈利渠道单一。

旅游演艺是山水之美的一种凝练书写,也是地方文化的一种诗意表达。我们要因地制宜,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规划、立项、创排、运营、宣传等旅游演艺产业链,把旅游演艺打造成甘肃新的文化品牌。一要认真研究市场需求。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全面客观地把握旅游演艺的发展趋势、市场容量、盈利能力和运营模式,科学合理地做出决策,避免盲目上马。对每一个演艺项目,要突出各自的独特优势,防止复制粘贴其他地方的成功案例,造成“水土不服”。由于地域性和季节性的原因,就我省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在稳定现有项目的基础上,尽量谨慎开发一些投资过大、回报周期过长的大型旅游演艺项目,多倡导投资小、收益快的“小而美”的中小型特色旅游演艺项目,走多样化、差异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二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的精髓和内核,提炼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符号,组合升华成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深刻的思想性、精湛的艺术性和震撼的观赏性,感染观众、打动观众,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只有把“此景”“此事”“此人”融合起来,把“山脉”“水脉”“心脉”贯通起来,才能让旅游演艺剧目传播得更久更远。三要提高整体演出水平。常态化开展演职人员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技能培训,定期进行业务考核。旅游演艺经营主体要加强与高校、艺术职业院校的合作,鼓励建立校企共建实习基地,为旅游演艺提供源源不断的艺术人才。要注意听取游客和观众的意见建议,对剧目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四要强化运营管理能力。旅游演艺经营主体要把营销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健全了解市场、善于进行市场运作的营销团队,加强市场分析和预测,及时调整演出方案。在加强与旅行社合作的基础上,拓宽营销渠道,扩大市场的占有份额。利用演艺产品本身的核心吸引力,开发图书、光盘、文具、服饰、明信片等衍生文创产品,借助网络平台打通旅游演艺与研学、旅拍、艺术教育等新兴业态的合作路径,因地制宜打造主题住宿、主题餐饮、主题书吧等创意空间,全面提升旅游演艺的商业价值和盈利能力,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作者为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