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北京东六环“变身记”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0 09:46 2

摘要:北京东六环路是城市副中心的“中轴线”。近年来,随着副中心发展不断加快和功能日趋完善,东六环本身的高路基现状日益成为分割城市的障碍,东西两侧原有道路连通和区块联系被这条高速公路阻断。为有效缝合城市,北京决定实施东六环改造工程,地上道路“变身”为地下隧道,等级更高

北京东六环路是城市副中心的“中轴线”。近年来,随着副中心发展不断加快和功能日趋完善,东六环本身的高路基现状日益成为分割城市的障碍,东西两侧原有道路连通和区块联系被这条高速公路阻断。为有效缝合城市,北京决定实施东六环改造工程,地上道路“变身”为地下隧道,等级更高、通行更顺、体验更好。新改造的东六环路有什么特点?新建隧道使用了哪些“黑科技”?东六环“变身”后有哪些积极意义?

大国重器助力东六环入地“隐身”

北京东六环路2009年通车,至今已运营16年。随着城市副中心的发展,现有设置形式将东西两侧一分为二,导致空间割裂,改造势在必行。通过多轮论证,将道路变为隧道,从架空而过到隐入地下,新方案应运而生。

首发建设公司副总经理何历超说,综合考虑功能区交通出行需求、施工风险及施工期间对周边环境出行影响,工程采用盾构法施工。在不破坏地面上河流、草木和建筑的同时,通过地面还绿,缝合一度被六环路割裂的城市空间。该方案可节约占地约600亩,减少树木伐移约4.7万棵。

现状东六环路多为高架桥+路基形式设置/来自网络

东六环改造工程示意图/首发集团提供

东六环改造工程南起京哈高速,北到潞苑北大街,全长约16.3公里,其中地下隧道段长9.2公里。隧道段中,有7.4公里采用最大开挖直径达16.07米的国内自主研发的超大直径盾构机进行掘进。

首发建设公司东六环改造工程项目管理处副经理郭琪介绍,东六环盾构隧道应该是目前北京乃至华北地区最长的高速公路地下隧道。整个穿越过程中,地面上基本是“零扰动”,沉降控制在2毫米之内。在下穿副中心枢纽的位置,最大埋深达到了74米,也是目前整个华北地区最深的隧道埋深。整个项目历时48个月完成了盾构掘进,单月掘进最快的速度达到了542米。

东六环改造工程地下隧道示意图/首发集团提供

东六环西线隧道“京华号”盾构机下线仪式/来自网络

已经建成的东六环地下隧道/记者拍摄

东六环隧道采用分离式双洞布置,2台盾构机分别命名为“运河号”和“京华号”。以东线隧道“运河号”为例,盾构机一路攻坚克难,穿越众多风险源,创造了新的施工纪录。

中交隧道局项目总工程师吕计瑞表示,东线盾构隧道穿越了99处重要的环境风险源,包括2条铁路、1条运营地铁线、2条河流,还有十几条东西向的主干道。这台盾构机刀具用立体分层布置来提高它长距离的耐磨性能。隧道最后2.5公里,我们刀具的磨损只有6毫米。我们研发了“制、运、注”一体化的同步双液注浆技术,就是把传统在地面上设置的浆液搅拌站直接集成到盾构机上,在世界范围内是第一次实现。

掘进中的东线隧道“运河号”盾构机/来自网络

东六环改造工程东线隧道顺利贯通/来自网络

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在东六环施工中的应用,将“中国制造”又向前推进了一个阶段,“大国重器”成为超级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西线隧道施工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项目副经理张建说,在以往的同类工程中,我们采用的盾构机基本上都是国外进口的,在技术上面一直被国外封锁。目前这台盾构机顺利完成我们的掘进生产,也是代表着我们国内重大设备和基建设备制造,得到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掘进中的东六环改造工程西线隧道“京华号”盾构机/来自网络

已经建成的东六环地下隧道/记者拍摄

智慧大脑“解锁”最强保障

与以往高速公路依靠人工监管不同,东六环隧道距离长、设备多,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人工操作难以满足高效处置要求。东六环隧道首次采用智慧管控平台,依靠事先制定的预案,遇有突发事件,系统将自动识别并推送解决方案。

首发集团云星宇公司东六环智慧管控平台项目经理刘成介绍,比如隧道里发生火灾,常规情况下都是监控员通过摄像机发现后,开始对隧道设备进行管控,比方说风机要不要开、红绿灯怎么变,都是手动去选。我们的预案相当于是做了一个提前的预制,包括风机、情报板、广播、入口管控等等这些设备,预案根据这些事件自动感知、自动推送,监控人员根据推送的预案,一键执行隧道里边的所有的机电设备,进行一键下发,更加快速。

东六环隧道智慧化综合管控平台/首发集团提供

智慧管控平台实现东六环隧道所有设备联动控制/首发集团提供

智慧管控平台自动监测隧道运行情况/首发集团提供

东六环隧道内的自动巡检机器人设备/记者拍摄

为确保驾驶员在长距离隧道行驶中的安全,东六环隧道设置了疲劳唤醒系统,依靠灯光变化和色彩的强烈反差,提示驾驶员保持清醒。

首发集团云星宇公司工程中心北京区项目经理吉翔表示,隧道内设置了4处疲劳唤醒照明设施,大概每3公里设一处。通过色彩变化,比如紫色,跟正常路段有区别,对驾驶员在隧道内的行驶安全起到了强提示作用,引导车辆安全行驶。

东六环地下隧道疲劳唤醒系统/记者拍摄

东六环地下隧道疲劳唤醒系统/记者拍摄

东六环隧道首次设置了逃生通道。在行车区每隔80米设有一处逃生楼梯,一旦交通中断,司乘人员可自行疏散,救援力量也能通过逃生通道快速进入现场。

首发养护公司东六环隧道运营管理中心副经理冯红耀说,东六环隧道盾构段共分上、中、下三层。上层是排烟通道,中间层是行车通道,下层是疏散救援专用通道。以隧道内车辆自燃起火为例,智慧化综合管控平台发现后会迅速启动一键联动机制,实施交通管控。双向疏散车进入救援通道,疏散现场滞留人员。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工程师团队对隧道进行一个全面细致的隐患排查,在确定安全的前提条件下,恢复交通。

东六环隧道布置结构模型/记者拍摄

东六环隧道设置的逃生疏散楼梯/记者拍摄

东六环隧道逃生救援通道/记者拍摄

东六环隧道人行逃生横通道/记者拍摄

东六环隧道车行逃生横通道/记者拍摄

养护车辆在东六环隧道内进行常规养护作业/记者拍摄

打造高速公路更新的示范标杆

走进土桥收费站,由于整体拓宽,利用更大的场地,绿化景观工程同步投入使用,新东六环路基加宽段也将成为副中心新的交通地标。

首发生态公司东六环改造工程绿化工程现场负责人李号介绍,东六环改造工程绿化工程,整体绿化用地面积是47万平米。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上,主要选用油松、白蜡、黄栌和沙地柏这些抗性强、耐寒、耐旱、耐贫瘠、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乡土植物。现场采用大乔木、彩色花灌木和常绿树这种“乔+灌+草”的种植搭配结构,构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景观。

东六环改造工程绿化工程已经完工/记者拍摄

东六环改造工程绿化工程已经完工/记者拍摄

东六环地下隧道投运后,原地上东六环路将进行改造,建成南北长达14公里的世界上最长的高线公园,为市民提供一处集观景、慢行、休闲和消费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空间。

北投集团六环高线公园项目部副总经理孙佳伟表示,六环高线公园项目铺设7.5公里长的漫步、跑步、骑行和观光游览四套系统,最大特点就是它是高线的,给大家营造一个空中的景观廊道。人在上面骑行和跑步,下边是社会车辆通行,互不打扰、互不干扰,在高空中去看风景,体验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在林下空间大量植入公共活力场所和体育场地,设置了观景眺望节点,形成了一条活力奔放和多元缤纷的绿色脉动。

六环路高线公园将成为副中心的绿色中轴线/来自网络

六环路高线公园效果图/北投集团提供

六环路高线公园效果图/北投集团提供

东六环改造工程成功实施后,以往货车过境和交通拥堵的景象将不复存在,高速公路分割城市的难题迎刃而解。

首发集团副总经理欣立庆说,通过将原有东六环车流改为在地下隧道通过,并将过境货运交通疏导至外围高速公路系统,原东六环地面段东西两侧的多条既有和规划市政道路将实现直接连通,有效缝合城市分区,让通州城区与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融为一体。对促进京津冀区域交通协同发展,提升全市交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与超大城市的更新改造,提供了新的示范。

东六环地下隧道北口/记者拍摄

新建东六环土桥收费站/记者拍摄

昔日地上繁忙路,今天地下大动脉。从高速公路分割城市到实现“华丽转身”,东六环“变身记”不仅是北京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生动实践,也是推进大型设备制造升级和智慧交通技术落地转化的重要契机。崭新的东六环将继续匍匐生长、焕新前行,承载北京交通的美好愿景,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划出新的轨迹。

作者:黄河

来源:京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