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踏进二叔家院子,我就被眼前的阵仗震住了——八辆扎着红绸的奔驰一字排开,不知道的还以为谁家闺女嫁进了豪门。可走近一看,好家伙,原来是隔壁王大爷的八十大寿!
1. 熟悉的乡村,陌生的酒席
刚踏进二叔家院子,我就被眼前的阵仗震住了——八辆扎着红绸的奔驰一字排开,不知道的还以为谁家闺女嫁进了豪门。可走近一看,好家伙,原来是隔壁王大爷的八十大寿!
"现在村里办席都这规格了?"我悄悄问发小铁柱。
他叼着烟咧嘴一笑:这算啥?你没见上个月老李家孙子满月,直接请了县里婚庆公司,司仪喊麦比KTV还带劲!
得,看来我这城里打工仔,已经跟不上农村酒席的消费升级了。
2. 怪象一:份子钱内卷,500元只是起步价
记得小时候随礼,50块能吃三天流水席。现在可好,记账先生面前摆着个二维码,旁边明晃晃写着:亲友价500元起,至亲面议。
三婶子拉着我咬耳朵:去年你堂哥结婚,你妈替你随了600,这回得加200!好家伙,这通货膨胀速度比比特币还刺激。
3. 怪象二:冷盘比热菜多,打包成主力军
十二个凉菜先上桌,等热菜时隔壁桌大妈们已经掏出塑料袋开始"战略储备"。等到红烧肘子端上来,桌上就剩我和几个小孩大眼瞪小眼。
最绝的是主家还贴心地准备了定制环保餐盒——印着"恭贺新婚"的盒子摞得比菜还高,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搞环保宣传活动。
4. 怪象三:酒席变展会,推销无处不在
酒过三巡,突然有人拿着话筒喊:"感谢XX酒业赞助本次寿宴!"接着就是十分钟的产品宣讲。好嘛,吃个席还得看广告,中间插播点饭菜。
更绝的是散席时,每人领到个"伴手礼"——某保险公司的宣传单+两包试用装洗衣粉。这波操作,妥妥的商业鬼才!
5. 怪象四:人不到礼要到,微信转账成新规
最让我破防的是,整整五桌贴着"XX亲友团"的席位空空如也,记账本上却密密麻麻记满了转账记录。主家乐呵呵地说:现在都兴云吃席,人到不到无所谓,红包到就行!
6. 经典乱入:当传统遇上流量时代
这让我想起《乡土中国》里那句话:"礼尚往来本是情的交换,现在却成了债的计算。"只不过从前算的是人情,现在算的是转账记录。
7. 灵魂拷问:我们到底在吃啥?
当酒席变成炫富现场,当人情变成二维码,当热闹变成走过场......我们吃进嘴里的,还是记忆里那个冒着热气的人情味吗?
8. 互动专区:你们那儿酒席变味没?
快来聊聊:
见过最离谱的农村酒席是啥样?你觉得份子钱多少合适?要是你办席,会搞这些花样吗?9. 结尾暴击:消失的烟火气
散席时,我看见后厨倒掉的剩菜堆成小山。突然想起小时候,奶奶总会把席上的肉丸子带回家,用白菜炖一锅,香得我能吃三碗饭。
现在丸子还是那个丸子,只是再没人愿意带回家了——毕竟家家冰箱里,都塞满了没拆封的外卖盒子。
留言区等你来晒:期待各位大神的精彩评论,感谢大家多多参与评论互动。
感谢大家的关注。
来源:村庄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