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宣布临时停火30小时,泽连斯基却称乌全境响起防空警报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0 12:15 2

摘要:4月19日,普京宣布在乌克兰实施30小时的“复活节停火”,称此举出于人道主义考量,并希望乌方“效仿”。然而,停火生效仅15分钟,乌克兰全境防空警报响起,泽连斯基公开指责俄军无人机仍在攻击,称“普京的真实态度写在无人机轨迹里”。

4月19日,普京宣布在乌克兰实施30小时的“复活节停火”,称此举出于人道主义考量,并希望乌方“效仿”。然而,停火生效仅15分钟,乌克兰全境防空警报响起,泽连斯基公开指责俄军无人机仍在攻击,称“普京的真实态度写在无人机轨迹里”。

俄军此前已夺回库尔斯克州99.5%的失地,战场优势显著。选择复活节节点停火,既迎合了国内东正教徒的宗教情感,巩固了“仁慈领导者”形象,又为部队提供了战术喘息机会。克里姆林宫消息人士透露,俄军可利用停火巩固防线、重新部署兵力,同时试探乌方反应——若乌军趁机反击,俄方可借机将“破坏和平”的罪名扣向对方。而特朗普的施压亦是关键变量,普京此举被视为对美方“递出台阶”,缓解国际舆论压力。

然而,泽连斯基的强硬回应撕开了停火的温情面纱。乌方数据显示,停火生效当天,俄军仍在东部顿巴斯地区发动炮击,哈尔科夫方向的停火仅部分实现。这种“边打边谈”的模式早有先例:2022年俄方曾拒绝乌方提出的复活节停火,称“不愿给敌人喘息机会”;如今角色反转,乌方以“无人机仍在盘旋”为由拒绝信任,历史仿佛进入讽刺循环。

俄乌双方对停火的认知鸿沟,本质是三年冲突积累的信任崩塌。乌方指出,2023年俄方曾承诺不攻击能源设施,却在一周后重启空袭;此次停火期间,俄军被曝使用S-300导弹袭击扎波罗热居民区。而俄方反称乌军“百余次违反协议”,并指责西方借停火向乌输送武器。这种互指“违约”的叙事,让停火沦为宣传战的工具。

有网友称,“停火是假,攻心是真”派:“普京的停火就像狼对羊说‘今天不吃你’,但爪子还按在脖子上”。也有认为:“如果真想和平,为何不主动停火?双方都在用平民伤亡当筹码,复活节的圣歌里掺杂着算盘声”。

有分析认为,普京的停火是“低成本高收益”策略:30小时不足以改变战局,却能塑造俄方“和平倡导者”形象,分化西方援乌阵营。而泽连斯基的激烈反应,则是为避免重蹈明斯克协议覆辙——2015年的停火曾让乌东亲俄势力坐大。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双方对“和平”的定义悬殊。俄方要求乌克兰承认顿巴斯和克里米亚归属,并承诺永不加入北约;乌方则坚持恢复1991年边界,将俄罗斯列为“侵略国”。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称:“这不是停火问题,而是谁能用子弹赢得谈判桌话语权的问题。”

耐人寻味的是,双方在停火期间仍依赖技术手段博弈:俄军用无人机试探乌防空系统反应,乌军则通过AI算法识别炮击来源,并在社交媒体实时发布证据。这种“科技武装的互不信任”让短暂停火更像一场直播秀——普京的电视讲话与泽连斯基的X平台回应,同步争夺全球流量,而哈尔科夫郊外的士兵,仍在战壕中计算复活节后的生存概率。

当信任被炮火碾碎,人道主义便成了战略的遮羞布。或许,真正的复活节奇迹,不在于停火声明能否兑现,而在于人类能否从仇恨循环中觉醒——毕竟,战争的终局从来不在战场,而在人心的权衡与妥协。

来源:科技生活快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