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家门口”当老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0 06:29 2

摘要:近日,“2025年‘财菁一课’进小学”志愿服务实践育人项目启动,面向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的3个校区22个班级的700余名学生,持续开展为期一学期的财经素养提升志愿服务行动,将财经素养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大体系”,着力打造大手牵小手的“家门口财经小课堂”,系统性

“如果你来设计一样统一用来交换的东西,

会选择什么材料呢?”

台上,年轻的“讲师”

游刃有余,循循善诱

台下,听课的小学生们

各抒己见,眼里有光

近日,“2025年‘财菁一课’进小学”志愿服务实践育人项目启动,面向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的3个校区22个班级的700余名学生,持续开展为期一学期的财经素养提升志愿服务行动,将财经素养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大体系”,着力打造大手牵小手的“家门口财经小课堂”,系统性衔接高等教育资源与基础教育需求,有效破解学段壁垒,实现思政教育“螺旋上升、同向同行”的育人目标。

如何有效调动小学生积极性,生动传递好财经知识,是“财菁一课”讲师团志愿者们需要突破的关键环节。

研课团组长志愿者李祎博在谈及“授课初体验”时提到:“当我站在讲台注视孩子们充满好奇懵懂的眼神时,既感到紧张,更感受到强烈的责任与使命。”课堂上,孩子们神采奕奕,求知的目光始终追随着讲台上的“小老师”,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热爱与对教学的专注。

互动与交流是教学的关键一环,在师生的提问互动中,知识悄然传递。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样能够统一用来交换的东西,你会选择什么材料呢?”——贝壳、铁块、金银......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俨然也成为一位位“小讲师”。志愿者讲师以问题为引,点亮思想火花,在问与答的双向奔赴中推动教学相长。

实践和思辨是课堂生长的活力源泉,在思维的碰撞中,财经素养拔节生长。

在“认识人民币”实践中,讲师团创新设置“思维辩论场”教学方式。当抛出“破损人民币能否兑换”议题时,学生们手持货币教具展开思辨交锋——反方以资源浪费为据主张回收重铸,正方强调爱护货币的警示意义。志愿者讲师们借势引导孩子们观察纸币水印、材质、破损度等细节,引出“破损程度决定可兑换性”的核心逻辑。“思维辩论场”通过创设矛盾议题激活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在观点碰撞中自主探究事物本质,既普及金融常识,更让创新思维意识悄然生根。

课程结束后,农科院附小的教师们与讲师团围坐交流:“志愿者们的课程内容丰富、专业素养值得肯定,孩子们也全程投入,但低年级学生需要更通俗的案例、更亲近的语言交流来提升知识渗透率。”“‘小红花’奖励机制特别有效,孩子们抢着回答问题!”讲师团认真记录每位老师的建议,找准课堂互动小切口,不断优化课堂模式创新,希望通过更丰富生动的教学方法手段,更好地帮助小学生们借助财经素养教育学会观察与理解社会经济生活现象,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与人生幸福观,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为提升“财菁一课”教学实效,研课组以“研课—磨课—精课”三部曲,通过构建“故事导入—实践体验—总结升华”三阶教学模块,借助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元化教学手段,紧扣低年龄段学生特点,精心打造集趣味、互动、情景体验于一体的特色课程。志愿者们发挥自身作为学生党员、共青团员的政治身份,不仅将财经知识自然融入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还着力将强化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课程始终,党团队联动有效帮助班级小学生培育财经素养根基,助力少年学生迈出走向财富智慧的第一步,把小课堂成为少年“拔节孕穗期”的生动思政课。

“财菁一课”志愿服务项目作为我校团委青年领学人实践育人品牌,自2023年启动以来,始终立足财经学科特色,依托校内“星火梦想课堂”志愿服务“云平台”与对口支教地、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等京内外中小学,建立共建共享互融发展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实现中小学年龄段全覆盖,累计服务北京、西藏、甘肃、山西等地五千余名中小学生。项目以“兴趣探索—知识交流—能力提升—艺术培育—财商启蒙”为培育路径,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能,在趣味实践中播撒财经素养的种子,共绘财经素养教育同心圆,推进财经素养赋能基础教育新载体、新路径。

未来,学校将积极搭建优势载体平台,持续擦亮“财菁一课”品牌,打造兼具专业性、趣味性、思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财经素养启蒙示范课堂”,以“学段衔接、资源互通、活动联动”为实施路径,将志愿服务精神融入不同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形成贯穿式、衔接式价值引领链条,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协同育人共同体,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注入“财菁青年”新动能。

来源:完美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