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被视为AI应用大规模落地的元年,Deepseek R1、OpenAI O系列等AI技术的进步,让智能化生活从概念照进现实。从基础的自动生成会议纪要,到AI助手提供交互性服务。三星以“有AI的科技∙艺术∙家”为价值锚点,打造系列情景剧,用幽默接地气的形
2025年被视为AI应用大规模落地的元年,Deepseek R1、OpenAI O系列等AI技术的进步,让智能化生活从概念照进现实。从基础的自动生成会议纪要,到AI助手提供交互性服务。三星以“有AI的科技∙艺术∙家”为价值锚点,打造系列情景剧,用幽默接地气的形式,完成了一场技术认知的“软着陆”。那么,三星如何让消费者在笑声中理解产品功能优势?为何选择情景剧这一形式进行营销?
作为三星Galaxy S系列2025年的开年之作,S25标准版延续了“小屏旗舰”的定位,以162克的极致轻薄机身、AI深度赋能的One UI 7系统和均衡的散热设计,再次向市场证明:小屏手机并非妥协之作,而是技术与美学的精妙平衡。
Galaxy S25系列的最大亮点,在于其全面升级的Galaxy AI技术。三星Galaxy S25系列搭载了升级的Galaxy AI,配合全新的Samsung One UI 7,带来了更加自然、直观的交互体验。用户可以直接将图片或文档拖入Bixbyicon对话框,Bixby通过视觉语言大模型进行图片理解,通过语言大模型执行文档解析,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能力进行多轮对话。无论是图片描述、问答、文案生成,还是文档总结,Bixby都能轻松完成,真正让AI成为用户的智能助手。
图片来自微博@三星电子
技术-场景-情感三位一体的价值链路
1. 以技术创新为基底:AI的底层支撑
三星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基底,技术领先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本次推出的Galaxy S25系列全新AI功能的一大特色就是Bixby助手,手机从通信娱乐工具进化成了人们的“智能伙伴”,实现个人化体验;三星电视Vision AI系统实时解析环境光线与声源方位,自动优化视听参数,实现前所未有的交互体验。在AI技术营销普遍陷入参数内卷的行业现状下,各公司开启了一场“去参数化”“场景化”的品牌心智占位战。
2. 以情景剧为载体:技术落地的具象呈现
三星与开心麻花团队合作推出AI天团、《三星电视纯AI战士》系列情景喜剧,用喜剧的欢乐基因呈现技术优势。其中,《纯AI战士》小剧场中,从使用电视的日常痛点“遥控器争夺战”切入,金晨饰演的“艺术战士”、左凌峰代表“科技战士”与刘同饰演的"传统电视"的幽默对决,在生活场景中制造戏剧冲突,自然地展现了Vision AI的技术优势,让消费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技术如何融入日常生活,帮助消费者读懂AI技术优势,提升消费者的便捷性和智能体验。
图片来自三星官网
3. 以达成共识为目标:人格化的功能表达
通过《三星AI天团就是强》系列短片,将影像优化、多语言翻译等技术功能转化为角色能力。“AI颜值官”金晨、“AI智慧官”李川、“AI掌事官”孙越、“AI翻译官”Herry,打造了更个性化的虚拟助手体验。有趣的是,在短片中,金晨等人不是简单地介绍三星AI的功能,而是扮演AI,以第一视角展示AI功能的强大。例如相声演员孙越饰演的“AI掌事官”以贴心管家形象承载日程提醒功能,形成用户记忆锚点。这一做法不仅弱化技术冰冷感,增强了用户亲近度,轻松记住了AI功能的优势。
图片来自微博@三星电子
重构用户心智:戏剧化表达+人格化技术
在生成式AI颠覆传统营销的背景下,AI被广泛应用于文案创作、活动策划和精准投放等领域。然而,针对面向消费者的AI等智能科技产品,其营销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技术认知断层,消费者对复杂技术的理解有限;二是营销缺乏情感共鸣,难以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第三,市场竞争激烈,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品牌需要在差异化和创新中脱颖而出,让消费者读懂技术,读懂产品是关键。
1. 戏剧化表达消解技术壁垒
幽默广告在现代营销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策略,在科技和功能性产品的推广中尤为突出。广告中的幽默元素与观众的情感紧密相连,能够帮助他们更轻松地接受新技术。Martin Eisend的研究显示,幽默的广告能刺激大脑中的多巴胺,增强信息传递的效果,给消费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图片来自微博@华为终端
三星的AI产品系列的广告,以相声、脱口秀等自带笑点的方式呈现卖点,将科技特性与娱乐化元素融合。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娱乐化的广告风格能有效降低观众的认知负担,提升广告的吸引力和品牌的独特性,从而更好地触达消费者的心智。比如,华为携手贾冰带来短片“贾冰真忙,小艺处处帮忙”,在消费者具身体验场景中巧妙展示了AI自动文档摘要、润色改写、再创作等功能优势,把晦涩难懂的技术参数、功能特点,用一种人人都爱看,都能“get”到的喜剧形式进行表达,形成“痛点识别-情感共鸣-功能展示”的认知闭环。
2. 技术人格化感受产品温度
“AI颜值官=影像算法,AI翻译官=语言处理系统”,三星将技术模块与角色技能对应,并且邀请明星真人扮演AI角色,以第一人称演绎其技术能力。金晨扮演的“AI颜值官”在用户下达指令后,帮助用户消除多余人物、让静图创造性地动起来。整个流程不仅具有奇幻感,而且将背后的算法运行变得趣味化、场景化。三星2025全系AI新品的发布,不仅是对产品的升级,更是对“家”的全新阐释,用智能化推动家居空间从功能满足跃迁至情感共鸣,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
图片来自微博@三星电子
许多用户对AI持有“技术焦虑”,认为它太过冰冷、难以掌控,甚至会抢走工作。拟人化理论的应用边界正在拓宽:不仅帮助品牌构建人格化IP(如海尔兄弟、旺旺),更在人机交互领域重塑技术温度。学者陈泽筠研究发现AI类人特征越明显,更能表现出陪伴感、亲近感,有更强社会吸引力的机器人更容易与人类建立起关系。Claude从它的人类名字开始,就表达了它试图定位成人,Claude的户外广告将该品牌定位为人类思想的助手,而不是人类的替代品。赋予技术“个性”“幽默感”,能够让用户在轻松氛围下感受到AI的实用性,使其更具温度和亲和力。
三星AI情景剧营销的成功让AI技术实现了软着陆,以趣味化方式被大众所了解并接受。然而,当科技以拟人化、娱乐化形式消解认知壁垒时,也暗藏伦理异化与价值消解的风险。未来的AI营销需在“人性温度”与“技术理性”间构建新平衡——技术人格化不应止步于明星代言的情感投射,更需要挖掘技术背后的人文关怀。
来源:阳D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