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4月19日举行的颁奖典礼上,单畅与何欣恒(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作为金奖获得者代表进行个人风采展示。在“时代担当”篇章中,单畅以《记录时代风云,传播中国声音》为题,从自己走进学校的具身智能实验室、采访人型机器人的故事
4月18日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
全国总决赛在湖南长沙落幕
在高教组所有赛道中
交大学子均获得金奖
今天(4月19日)
举行了颁奖典礼
媒体与传播学院单畅
获得成长赛道高教组金奖
电气工程学院李辰
获得就业赛道高教本科生组金奖
医学院胡佳腾
获得就业赛道高教研究生组金奖
在4月19日举行的颁奖典礼上,单畅与何欣恒(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作为金奖获得者代表进行个人风采展示。在“时代担当”篇章中,单畅以《记录时代风云,传播中国声音》为题,从自己走进学校的具身智能实验室、采访人型机器人的故事入手,全方位地展示了一名新闻传播学科的学子在交大的科技底蕴滋养下成长的故事。
本次大赛由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引导高校学生合理规划自身学业与职业发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在全国总决赛的舞台上,交大学子展现出奉献报国、追求卓越的昂扬风采。他们将专业所学与国家和民族需要紧密结合,心怀“国之大者”,以实际行动践行“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走出交大就要勇担使命”的价值追求。
成长赛道高教组 金奖
媒体与传播学院 单畅
(2022级传播学本科生)
指导老师:燕晓英、汪佳莹、舒天楚
单畅的职业目标是成为一名国际新闻记者。成为记者是单畅从小就萌生的梦想,从守着电视机看外语频道,到加入小记者团,再到考入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梦想始终不变。以交大为起点,她用文科生的敏锐为科技创新发声,先后在新华社音视频部、凤凰周刊国际新闻组,上海广播电视台国际传播中心实习,在追梦的路上一直奔跑。“中国的发展需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声音需要被世界听见。刚柔并济,用柔性的语言向世界讲好中国硬核科技故事,成为一名出色的国际新闻记者。”这是单畅始终不变的职业梦想。
就业赛道高教本科生组 金奖
电气工程学院 李辰
(2021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
指导老师:巢睿祺、谭棋仁、马丽丹
李辰的职业目标是成为一名电气工程师,他坚定自己的工程师理想,最终签约宝钢股份。身为一名退役大学生士兵,两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深刻体会到在岗位一线磨练与成长的必要性,促使他以“设备主治医师”为定位扎根生产一线。丰富的校企实践锤炼了他工业控制、项目管理等专业能力,部队经历锤就了他应急处突、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他以宝钢首席工程师为标杆,致力守护“大国重器”产业链自主可控,推动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升级。面向未来,他期待沿着“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成长路径,将钢铁产线化为创新实验室,在制造强国路上书写新时代工匠精神,践行“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的信念。
就业赛道高教研究生组 金奖
医学院 胡佳腾
(2023级血管外科博士研究生)
指导老师:吴正一、郁松、王丹茹
胡佳腾的职业目标是成为一名国产化主动脉领域的血管外科医生。他在导师刘晓兵教授的指导下,成立交大医学院“国产化主动脉器械及数智系统研发”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在一系列国家级创新赛事中斩获佳绩,并发起“久脉”科普项目让医学从有界到无疆。一路走来,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国家奖学金等60项荣誉称号不断激励他持续努力、更快成长。“我想让临床更容易,让更多人加入”,这是他在赛场上的结束语,也是他的初心。他将以绣花针般精准锚定临床难题,以顶梁柱般担当守护人民生命健康,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自2024年10月启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选手选拔工作以来,学校积极贯彻国家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组织多种形式的推介活动,大力宣传,吸引学生积极报名参与。各院系主动作为,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涯教育、培训及就业指导活动。充分营造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的良好校园氛围,帮助学生充分展示自身风采,推荐优秀学生参与选拔。在校赛、市赛、国赛期间,学校统筹各方资源,将大赛与各类就业指导、生涯规划、校园招聘等活动同期推进。校学生就业服务和职业发展中心通过“精准导航·阶梯赋能”、“协同育人·生态共建”和“专创融合·品牌强基”三大核心举措,助力学子在职业生涯中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以价值为舵,以实践为帆,书写青春华章。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引导与生涯教育工作,着力构建“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全链条育人体系,打造“三纵三横”全程多维课外学生就业指导与生涯发展支持网络,完善“管-辅-送”一体化求职困难学生帮扶体系。未来,学校将以大赛为契机,进一步深挖生涯教育与职业规划育人内涵,激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引导交大学子厚植家国情怀,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来源:微言校园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