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穿梭于产业园区的创新沃土,驻足龙头企业的智造车间,深入项目建设的火热现场,踏访产品生产的繁忙一线……4月17日,2025年一季度全省重点项目观摩(陕南片区)活动启动。
春回三秦,万物竞发。
穿梭于产业园区的创新沃土,驻足龙头企业的智造车间,深入项目建设的火热现场,踏访产品生产的繁忙一线……4月17日,2025年一季度全省重点项目观摩(陕南片区)活动启动。
本次活动以“服务国家战略 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在为期3天的活动中,实地交叉观摩汉中、安康、商洛三市9个重点项目建设情况。采访中记者发现,陕西在新质生产力培育成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以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施进度清晰可感:一个个重大项目以势如破竹的“陕西速度”拔节生长,见证着三秦大地产业发展的奋进征程,更彰显出陕西在高质量发展征途上的铿锵姿态与蓬勃生机。
从天上飞的到地上跑的
延链补链强链让“制造”变为“智造”
“突破陕南地区高端无人机规模化生产‘零基础’局面!”商洛市丹凤县中天禹辰高端无人机制造项目负责人徐祥勇对参加重点项目观摩活动的起点新闻记者说。
该公司一期建成的生产线上,工人师傅穿着防尘工服,对无人机的零部件进行外观检查。下午的阳光穿透玻璃,瓦灰色的固定翼无人机零部件在手指的翻转间闪烁着点点光芒。而在不远处的另一厂房内,多旋翼造型的无人机和其他70多款无人机已经整装待发,随时可以运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该项目是商洛首个集无人机研发、生产、培训、算力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项目通过“无人机+算力”双轮驱动,为地理信息测绘、低空遥感、智慧城市、森林防火等场景提供数据支撑,加速着商洛数字化转型,助力陕西低空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是现代工业的“命脉”。在汉中市南郑区工业母机生产线轰鸣的厂房内,固达数控(汉中)有限公司一条智能化生产线正在调试,岗位上的工人们熟练操作机器,干劲十足……
该项目自2月份投产以来,仅两个多月时间,目前已经生产了60多台机床,实现了3000万元的产值。目前已经出货20台,实现了3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我们的生产线与陕西其他区域的机床行业形成了互补,丰富了陕西机床行业的种类。”固达数控(汉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黄永锋说。
该项目可以联动宝鸡机床、秦川集团等省内龙头企业,构建从铸件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可以服务航空航天、精密机械、精密模具、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船舶、矿山机械、石油化工等领域。
“项目推动安康市突破地理限制,实现‘港口功能内移’,全面打开安康‘通江达海,借船出海’的新格局。”谈及安康市恒口示范区无水港多式联运项目,恒口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邱德刚无比激动。
他说,该项目为内陆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可复制路径,打通东向 “陕鄂沪” 、西向“安西欧”、南向“西部陆海新通道”三大物流动脉,辐射带动6省、17市、75个县区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无水港、铁路港均已建成投用;国际贸易物流港工程标准化厂房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工程形象进度70%, 预计2025年底建成。
从舌尖到指尖再到衣帽间
好颜值好价值群众生活有滋味有品位
油泼辣子蜂蜜水?这个听起来“又甜又泼辣”的饮料现身短视频平台后,8个小时内就勾起了8万人的食欲,网友在评论区纷纷留言想要尝一尝,甚至有宝妈直接好评道“哺乳期宝妈的救星”。
而在网友好评的背后,是陕西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将秦岭绿水青山的“好颜值”转化成金山银山的“好价值”的有益探索。
商洛国蜂蜜水产业园总经理孙艳艳说:“我们的核心产品鲜调蜂蜜水,其主要原料秦岭洋槐蜜,20%以上取自商洛境内,80%以上取自陕西其他地方,企业年可收购蜂蜜1.8万吨,带动柠檬种植3000亩,可为2000余户职业蜂农或专业合作社实现户均收入10万余元。”
7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300余台(套)设备、51条生产线、配备12个检测实验室、带动就业约1500人……汉中市城固县智能电子产业项目已完成洁净车间及配套附属设施建设,正在进行设备购置安装调试、员工招聘培训,身着天蓝色工服的工人正与橙红色的生产设备协奏着陕西加速奔跑的“进行曲”。
“我们不只引进设备,更构建整个产业生态。”丁爻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宋泳恭介绍,他们的项目以“组团式落地+互补式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实现上下游环节无缝对接,项目“强链补链+外向型经济”模式为内陆县域工业突围提供了可行路径,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这个小城里的“硬核”项目建成后,可年产手机、手环、蓝牙音箱及屏显模组等智能电子产品180万台(套),让“MADE IN CHINA”远销非洲、南美、中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落丝、生头、检验……在安康市汉阴县智能化高端纱线纺织项目现场,可以看到机器上,一根根PBT高弹丝丝线飞速缠绕,卷成一卷卷高弹丝成品,这一卷卷的丝线也推动了纱线纺织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完成了由化工原料到纺织材料生产的产业链闭环。
“其中包芯纱线生产填补了陕西省行业空白。”安康裕丰华纤维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华介绍:“该项目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动差别化纱线的品类升级、功能提升,形成了相对稳定且高附加值的产品结构。”
这个投资6亿元的省级重点工程,正以“数字孪生+智能制造”双轮驱动,重塑陕南纺织产业新格局——该项目的主要产品可与安康现有服装纺织、鞋袜生产、毛绒玩具面料生产等产业形成产业互补。
触摸发展脉搏聆听发展强音
陕西高质量发展步稳蹄疾
在汉水之源,在丹江之畔,跃动着的是发展的强劲脉搏,聆听到的是发展的强音。
“突破传统纺织业‘低端代工’模式,推动安康从‘袜子加工基地’向‘袜业智造高地’跃升。”安康智能化袜业制造产业链项目负责人王亮说,该项目是西北地区首个覆盖“织袜机制造—原料生产—袜子加工—仓储物流”的全产业链项目,“填补西北地区织袜机自主研发与生产的空白,实现‘设备—人才—生产’本地化闭环。”
67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提出的“陕西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这个经验值得各地研究。”在新时代,这一指示正续写着新的陕西故事。
坐落在商洛市洛南县的西北核桃物流园是西北地区功能最完善、现代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专业化核桃物流园区。陕西西北核桃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际锋介绍,这里不仅卖核桃,还能卖标准、卖品牌、卖指数。
“园区联合相关单位,创新性地发布全国核桃价格指数,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为整个产业链提供精准的市场风向标。”王际锋说,该园区还整合了研发、交易、加工、销售、物流、电商全产业链条,打造出全国首家以核桃单品大宗交易为主的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市场格局。
观摩活动期间,在安康市还举办了2025年二季度全省重点项目开工活动,全省总投资约2124亿元的631个重点项目破土开工。其中,产业项目410个、总投资1611.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11.2亿元;基础设施项目133个、总投资282.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4.6亿元;民生保障项目88个、总投资230.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2.9亿元。
宛如希望的种子一般,本次开工把群众对新生活的期待深植于三秦大地。
安康市市长王浩说,以安康为例,当前项目建设带动有效投资增长明显,440个省市重点项目已开工229个、开工率76.6%。新招引落地项目127个,新增投资70.7亿元,实际使用内资、外资分别增长10.1%、106.8%。全市高质量发展顺利实现“开门红”。
“这一批项目建成后,可新增产值703亿元,带动就业约3万人。”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温志刚说,“下一步我们将抢抓二季度施工的黄金期,紧盯关键节点,强化项目偏离度管理,狠抓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为全省经济‘双过半’提供结实支撑。”
紧盯年度目标任务不放松,聚合力、强措施、打硬仗,陕西在谱写新篇、争做西部示范道路上正步稳蹄疾。
起点新闻记者 马晴茹 杜鹏 惠璇璇 杨晏宁 刘望
审核 康乐群 张建成 贺桐
编辑:呼乐乐
来源:西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