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谚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此时土地在暖阳与雨水的交替中彻底苏醒。稻田里新插的秧苗列成青翠的诗行,蚕农在桑叶沙沙声里计算着春蚕结茧的时辰,连北方旱地的小麦都挺直了腰杆,穗尖凝着昨夜未干的雨——这是大地写给天空的情书,每个字都饱蘸着生长的力量。二十四番花信风终
谷雨三朝看牡丹
暮春的最后一滴雨,悬在檐角迟迟未落。
风从江南的茶山掠过,嫩芽上的水珠抖落成一片碧色涟漪,谷雨便这样踩着湿润的韵脚来了。
一、雨生百谷
农谚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此时土地在暖阳与雨水的交替中彻底苏醒。稻田里新插的秧苗列成青翠的诗行,蚕农在桑叶沙沙声里计算着春蚕结茧的时辰,连北方旱地的小麦都挺直了腰杆,穗尖凝着昨夜未干的雨——这是大地写给天空的情书,每个字都饱蘸着生长的力量。二十四番花信风终章,楝花开罢,春便要转身。
二、茶烟轻扬
谷雨茶盏里藏着整个春天的魂魄。明代《茶疏》载“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此时采制的雨前茶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在沸水中舒展时仿佛重现枝头承露的姿态。福建茶娘们唱着“谷雨采茶上山坡,片片茶叶情意多”,指尖翻飞间,千年茶香与当代人的茶杯悄然相契。
三、牡丹倾城
“谷雨三朝看牡丹”,洛阳城的姚黄魏紫正逢盛时。传说武则天醉酒贬牡丹,却让这傲骨之花在谷雨时节开得愈发雍容。游人举着手机在花前流连,镜头替代了古人折枝寄远的雅兴,但花瓣上滚动的雨珠依然映照着相同的惊叹:一千年前白居易写下“惆怅阶前红牡丹”,今人凝视屏幕里的国色天香,竟生出相似的怜惜与恍惚。
四、春归何处
外卖骑手穿过雨帘送去香椿炒蛋,短视频里博主演示“走谷雨”的汉服穿搭,写字楼落地窗前有人对着雨雾朦胧的都市森林轻叹“该喝祛湿茶了”。这个古老的节气依然在钢筋水泥间流淌——当无人机掠过抽穗的麦田生成农业大数据,当牡丹花会通过5G直播绽放在千里之外,我们终于懂得:节气不是被封存的标本,而是永恒流转的密码,提醒着被空调与Wi-Fi包裹的现代人,去聆听土地深处永不沉寂的拔节声。
雨停了。
牡丹花瓣坠地时,夏天正在收拾行囊。
我们站在季节的渡口,将最后一捧春泥,酿成迎接炽烈光阴的沉香。
来源:当风飘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