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子兵法》有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在职场这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疆场上,真正“会工作”的人,犹如深谙兵法的名将,将计划、组织、执行等七大核心能力化作克敌制胜的锦囊妙计。这些能力彼此交融、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通往职业巅峰的阶梯。
《孙子兵法》有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在职场这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疆场上,真正“会工作”的人,犹如深谙兵法的名将,将计划、组织、执行等七大核心能力化作克敌制胜的锦囊妙计。这些能力彼此交融、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通往职业巅峰的阶梯。
一、会计划:擘画蓝图,锚定前行方向
计划是一切工作的起点,是指引行动的“北斗星”。诸葛亮在《隆中对》中高瞻远瞩,为刘备规划三分天下的战略蓝图,这份未雨绸缪的智慧成就千古佳话。善计划者如同卓越的建筑师,以目标为基石,将宏大愿景拆解为清晰的任务模块,合理调配资源,精确安排时间节点。他们深谙《礼记》中“凡事预则立”的道理,不仅能预见潜在的风险与挑战,更能提前制定应对策略,让每一项工作都沿着预设轨道稳步推进,避免陷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盲目境地。
二、会组织:排兵布阵,凝聚团队合力
组织能力是团队协作的“黏合剂”。田忌赛马的故事中,孙膑通过巧妙调整马匹出场顺序,以局部劣势换取全局胜利,生动诠释了资源优化配置的智慧。优秀的组织者犹如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精准把握团队成员的优势与特长,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他们擅长协调各方利益,化解潜在矛盾,让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如同精密运转的齿轮,产生“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聚合效应,推动工作高效开展。
三、会执行:躬身力行,锻造实干担当
执行是将蓝图转化为现实的“关键一跃”。荀子曾言:“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焦裕禄带领兰考群众战风沙、治盐碱,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实干改变贫困面貌;黄文秀扎根扶贫一线,将青春和热血洒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这些都是躬身力行的典范。会执行的人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直面困难与挑战,脚踏实地推进工作,哪怕遭遇重重阻碍,也能迎难而上,确保任务高质量完成,真正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四、会控制:把控全局,校准前行轨迹
控制能力是工作进程的“稳定器”。商鞅变法时,通过“徙木立信”树立权威,建立起严格的监督机制,确保政令畅通无阻,这正是有效过程管控的生动例证。善控制者如同经验丰富的舵手,时刻关注工作进展,建立科学的监控体系,定期评估工作质量与进度。一旦发现偏差,便能迅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纠偏,确保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他们既坚守原则,保证目标不偏离,又保持灵活应变能力,从容应对突发状况,让工作在动态调整中稳步推进。
五、会决断:审时度势,勇担关键抉择
决断力是职场人的“试金石”,关键时刻的抉择往往决定着工作的成败。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面对强秦毫不畏惧,据理力争,维护了赵国尊严;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归国投身航天事业,为我国科技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些历史人物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果敢与担当,令人钦佩。会决断者善于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抽丝剥茧,抓住主要矛盾,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经验,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关口迅速做出明智选择。正如《六韬》所言:“见利不失,遇时不疑”,他们敢于担当,不犹豫、不退缩,为工作开辟新的局面。
六、会沟通:搭建桥梁,促进协同共赢
沟通是团队协作的“润滑剂”,是信息传递与情感交流的重要纽带。孔子周游列国,以卓越的口才传播儒家思想,让仁政理念深入人心;苏秦凭借出色的沟通能力,说服六国合纵抗秦,展现了沟通的强大力量。善沟通者既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又懂得倾听他人的想法和诉求,通过换位思考化解分歧,增进理解与信任。他们擅长运用“共情”的艺术,营造开放、包容的工作氛围,打破信息壁垒,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高效协作,实现“人心齐,泰山移”的良好局面。
七、会总结:反躬自省,实现迭代升级
总结是成长的“催化剂”,是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唐太宗李世民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态度,反思治国理政的得失,开创了贞观之治;曾国藩坚持写日记,在字里行间剖析自我、总结经验,实现了从普通人到一代名臣的蜕变。会总结的人善于从过往的工作中提炼经验教训,将零散的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形成宝贵的知识财富。他们如同技艺精湛的工匠,在不断打磨中精益求精,实现自我超越,让每一次总结都成为职业进阶的新起点。
在职场的征程中,真正“会工作”的人,将这七大核心能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们以计划为罗盘指引方向,用组织凝聚团队力量,靠执行跨越艰难险阻,借控制确保稳步前行,凭决断把握发展机遇,以沟通搭建协作桥梁,用总结积蓄成长动能。这些能力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他们的职业道路,助力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来源:王若水w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