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被“抛弃”?这届用户真的“不冤”!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0 17:26 2

摘要:“三年前装修新家时图便宜,一次性交了900元有线电视费,现在到期了,我却连遥控器在哪都想不起来。”最近刷到一位网友的吐槽,突然戳中了无数人的记忆——曾经客厅里最醒目的有线电视盒,如今要么积灰,要么直接被束之高阁。

“三年前装修新家时图便宜,一次性交了900元有线电视费,现在到期了,我却连遥控器在哪都想不起来。”最近刷到一位网友的吐槽,突然戳中了无数人的记忆——曾经客厅里最醒目的有线电视盒,如今要么积灰,要么直接被束之高阁。

从2015年的2.357亿户高峰,到2022年跌破2亿户,再到2024年前三季度回升至2.07亿户,有线电视的“过山车”式用户曲线,藏着多少用户的“用脚投票”?

“打开电视先看30秒广告,换台卡成PPT,想看的剧要么没版权,要么得额外加钱——这钱花得冤!”北京的王女士算起账来直摇头。

她的吐槽,道出了有线电视用户流失的核心痛点:体验差、收费乱、内容旧。

先说体验。

尽管有线电视曾以“信号稳、画质清”自居,但在网络电视“即点即播、多屏同步”的冲击下,优势逐渐瓦解。

2021年数据显示,互联网电视(OTT TV)用户已达10.83亿,是有线电视的5倍不止,用户用手机、平板随时看剧的习惯,早把“守着电视等直播”的场景挤到了角落。

更扎心的是,曾经引以为傲的信号稳定性,在部分地区也成了“摆设”——网友调侃“看新闻联播都能卡成‘慢动作’,还不如刷手机上的实时直播”。

再看收费。

“基础费360元/年,想看高清频道加120元,体育赛事单独买包200元……”上海的张先生翻出缴费单直叹气。

这种“套娃式收费”曾让无数用户崩溃:交了钱却看不全内容,像被“绑架”消费。

2023年广电总局开展专项治理前,超半数用户因“收费不透明”选择放弃续费。

最关键的是内容。

当爱奇艺、腾讯视频每天更新热门剧集,B站有独家综艺,有线电视的节目单却“十年如一日”:重复播放的老剧、冗长的广告、滞后的热点,连年轻人最爱的“回看”功能都没有。

“我妈现在都用IPTV看《甄嬛传》,说比有线电视清楚还能暂停——谁还守着老电视啊?”00后小李的话,道尽了年轻一代的选择逻辑。

2024年的一组数据让人意外:前三季度有线电视用户重回2.07亿户,全行业收入破万亿。

这背后,是有线电视终于“醒了”——从“被动挨打”到主动求变,他们在做什么?

首先是“刮骨疗毒”治乱象。

2023年起,广电总局开展“套娃收费”专项治理,全国81%的有线电视用户实现“开机即看直播”,5.6亿终端收费包压减超50%,更彻底取消了令用户深恶痛绝的开机广告。

上海的陈阿姨就感慨:“现在打开电视直接是新闻,不用等广告,这钱交得舒服多了!”

其次是“技术升级”补短板。

高清化、超高清化成了关键词:2022年全国高清频道1082个,4K频道8个,新闻、综艺的高清制作比例分别达70.72%和64.99%,画质甚至能和网络平台“掰手腕”。

更关键的是,部分地区试点“有线电视+宽带”融合套餐,每月100元就能搞定电视、上网,性价比直追IPTV。

最后是“内容破圈”抢用户。

湖南广电推出“有线电视专属剧场”,每周更新热门剧集;广东广电联合本地文旅局,上线“乡村旅游”直播频道;甚至有地方台尝试“电视+教育”,同步学校课程——曾经“老气横秋”的有线电视,开始学会“投用户所好”。

“我家还留着有线电视,不为别的,就图看新闻联播稳定。”退休教师刘大爷的话,点出了有线电视的“最后防线”:在偏远地区,它仍是唯一稳定的信号源;对中老年人,简单的操作、清晰的直播,比复杂的网络电视更“友好”。

2024年数据显示,50岁以上用户占有线电视群体的63%,他们用行动证明:传统不是原罪,跟不上需求才是。

但用户的选择也很诚实:当网络电视能“手机投屏、倍速播放”,当短视频平台能“刷到刚发生的新闻”,当年轻人回家更爱抱着平板追剧——有线电视若想“翻盘”,必须回答一个核心问题:除了“稳定”,我还能给用户什么?

或许,未来的有线电视不必“死磕”年轻人,而是深耕“银发市场”,把操作简化到“一键看剧”;不必和网络平台比“内容多”,而是做精“本地新闻、民生服务”等独家内容;不必纠结“收费模式”,而是用“电视+宽带+智能家居控制”的融合服务,让用户觉得“这钱花得值”。

从“被抛弃”到“求生存”,有线电视的故事,何尝不是所有传统行业的缩影?

用户从来不会因为“怀旧”而买单,他们只会为“好用、划算、懂我”投票。

当科技浪潮席卷而来,能活下来的,从来不是“最老的”,而是“最会变的”。

来源:老花朵讲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