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9日,以“才聚新质 智汇未来”为主题的“2025新质人才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发布《2024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济南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居全国第15位。济南作为城市代表应邀参加发布会,济南市副市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夏侯凤超
4月19日,以“才聚新质 智汇未来”为主题的“2025新质人才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发布《2024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济南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居全国第15位。济南作为城市代表应邀参加发布会,济南市副市长、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谢堃在会上作了城市推介和经验分享。
谢堃从“机遇之城、活力之城、魅力之城、包容之城”四个方面,对济南进行了整体推介,系统介绍了济南市大力实施人才强省会战略,持续推动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经验做法,特别是从“五个一”维度,集中展现了近年来济南市人才工作的探索实践。即,一个理念:“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一个服务体系:“天下泉城、人来无忧”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一个政策体系:济南市人才政策“双30条”;一个招引体系:“一节一赛、一会一礼、一校一行+海右人才传播矩阵”的“6+1”招才引智工作体系;一个城市人才IP:“我在济南刚刚好”。
《2024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依托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平台大数据,对全国296个城市进行了全面测评,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关键新质领域,深入分析新质人才分布和流动特征,通过对数据的科学解析和趋势研判,为各地优化人才政策、完善和升级产业布局提供依据,以高质量的人才竞争力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以“人才供给、人才需求、人才吸引、人才生态”四个一级指标为核心构建框架,以系统科学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区位理论为基础,形成多层次评估体系,较为科学反映人才供需动态平衡、流动与生态系统交互,既考察城市内部资源分布,又关注外部影响,有效量化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为人才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论坛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与会嘉宾围绕探索新质人才培育与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核心路径展开研讨。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辉从生产力概念起源到马克思理论,再到中国发展脉络,阐明新质生产力内涵与重要性,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条件、实践路径及重要原则,强调了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理论指引。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党委书记孙达表示,“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全面、系统衡量中国城市人才综合竞争力,是目前国内较为权威的评价体系,必将为新质人才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教培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朱彦鹏表示,在国际形势复杂的当下,新兴产业和新质人才对构建双循环格局意义重大,报告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有助于把握人才发展趋势,为人才工作发展提供新思路。
来源: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