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质人才竞争力榜单突围,济南人才生态背后的“破局密钥”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0 18:15 2

摘要:当城市间的人才招揽陷入内卷,济南却悄然构建起一套人才与城市“刚刚好”的共生方程式——从拼补贴到拼生态,从硬招式到软服务,287.5万人才选择济南,共赢未来。济南将人才势能转化为城市发展动能,双向奔赴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夏侯凤超

在最新发布的《2024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排名》中,济南强势跻身全国新质人才发展第一方阵。这座GDP万亿之城,正以超预期速度刷新“存在感”。

当城市间的人才招揽陷入内卷,济南却悄然构建起一套人才与城市“刚刚好”的共生方程式——从拼补贴到拼生态,从硬招式到软服务,287.5万人才选择济南,共赢未来。济南将人才势能转化为城市发展动能,双向奔赴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人才领域的破界生长

济南人才生态再登全国新榜单。4月19日,新质人才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发布会在北京进行。在发布的《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2024排名》中,济南以第15位次上榜,强势跻身全国新质人才创新版图。

296个城市激烈竞争中,济南凭什么脱颖而出?从人才政策到人才生态,济南不断突围的“破局密钥”是什么?

在探索新质人才破局的路径之前,首先了解一下“新质人才”的要义:根据《2024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所指,圈定了29个新质行业、7大新兴战略产业,并对投向此范围的人才定义为新质人才,并进行综合测评。详细来说,比如,这7大新兴战略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材料产业等。

这是“新质人才”以城市之名的首次较量,济南的答卷不错。从人才供给、需求、吸引、生态四个维度,在全国296个城市的全面测评中,济南排名第15位。论坛现场,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嵇月婷现场详解了济南登榜的原因。

“济南是我国环渤海地区的重要核心城市,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山东省会,济南连接了京津、沪宁两大都市圈,联通沿海开放与内陆开发,对周边区域有着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这是地域优势。

“济南市深入践行‘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理念,创新推出‘我在济南刚刚好’引才宣言,构建‘天下泉城人来无忧’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打造‘一节一赛、一会一礼、一校一行+海右人才传播矩阵’的‘6+1’招才引智工作体系”——这是政策优势。

“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培育发展未来产业,2024年济南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济南市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实施方案》”——这是新质生产力优势。

越来越多的新质人才也在看见济南。在活动现场,来自安徽的北京大学研究生周昊闻声而来,作为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学生,他向往着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济南成为他重点考虑的城市。“济南在人才补贴和政策上都不错,而且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超算等方面发展势头都很猛,和我的专业比较契合,我很看好济南,下一步也会重点考虑去济南发展。”

高质量人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反哺人才与城市。在多向奔赴中,济南从“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全国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又精准上榜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排名,越来越多关键领域的人才正在济南破界成长。北方人才看济南正成为现实。

人才政策的精雕细琢

“2024年,济南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87.5万,新增青年人才超过15万,战略新兴产业人才总量近33万,连续3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在新质人才发展高峰论坛上,济南市副市长、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谢堃在致辞中表示。

近300万人选择济南,吸引他们的是什么?人才政策是一座城市最好的邀请函。

“我们聚焦‘人才政策在国内同类城市中始终保持比较优势’这一目标,每年动态优化、修订发布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王玉跃表示,同时研究制定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青年科技人才等“小切口”专项政策,出台新就业形态、哲社文体、网络安全等细分领域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办法,“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可出彩”。

3月26日,济南市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出炉,相对2024版,更有效、更精准、更具针对性。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或最长3年的高层次人才生活和租房补贴,符合购房条件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家庭在济购买首套住房,可分别享受15万、10万的一次性人才政策;“泉城人才公交卡”3年内可免费乘坐公交地铁;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者,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创业贷款……

梳理发现,济南的人才政策,与国内同等城市相比也具备一定的优势。优厚的政策及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吸引更多人选择济南、留在济南。

从“新济南人”到“招引更多人才来济南”,来自河北的陈更完成了身份转换——以前在济南上学,如今成为济南公交集团党委组织部部长,他如今从事的正是招聘人才的工作。“我自己就感受到了人才政策的好处,如今从事这份工作,更觉得咱们的人才政策很实用、很能打。”陈更说,“济南给广大的人才提供了衣食住行的保障,对人才的关爱是‘润物细无声’的,因此,我也越来越热爱济南,愿意推介济南。”

人才生态的激流勇进

4月19日上午,新质人才发展高峰论坛进行的同时,不远处“才聚泉城高校行”北京大学引才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在熙熙攘攘的招聘专区之中,济南文旅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王锋正认真地向意向同学讲解集团用人政策,语气恳切。这是一个让人有些意外的发现——招聘现场多是人事部门负责,班子成员带队出来招聘有些少见。

“现场推介比文字和线上沟通更事半功倍,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了解需求,同时更能体现出我们的诚意。”在招聘间隙,王锋告诉记者,他这一趟是专门随济南市委人才办来北京大学招引人才的,18日下午来,19日中午就返程,在北京待不到24小时。“从去年招聘走进双一流院校,我们真正发现高层次人才对工作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我们产业的转型需要人才,我们也愿意为广大人才提供平台支撑,让他们放手去干。”

人才是创新之源、发展之基。对人才招引的不遗余力,已经成为整座城市的风向标。比如,济南以城市之名为全城大学生举办开学、毕业典礼,书记市长为同学们送祝福,体现了济南十足的诚意。在毕业典礼上,济南市委书记刘强对大学生说:“你们负责茁壮成长,我们负责阳光雨露”;在开学典礼上,市长于海田对大学生说:“进了济南门,就是济南人,真诚期待同学们与济南同进步、共成长,开启属于自己的‘新济南人’故事。”言语之间的温情,体现了人才与城市之间的双向奔赴。

这座城市之所以如此迫切地渴求人才,或许也正是因为,在人才与企业、人才与城市之间,真正找到了共同发展、美美与共的平衡点。

也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掌握了吸引人才的密码。相比较于北上广深等城市,济南为人才打造了专属的城市IP:“我在济南刚刚好”——和一线城市存在一些差距,但济南有自己的优势,底蕴深厚、节奏适中、成本不高、舒适感强。在不多不少“刚刚好”的城市引才宣言中,形成了符合定位的济南人才生态。

频频因人才“出圈”的济南,也逐渐摸索到了自己的逻辑:从政策比拼到生态营造,济南形成了“天下泉城、人来无忧”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打造济南特色的人才生态环境。这套人才服务体系的“济南模式”,涵盖了青年人才“吃、住、行、医、游、娱、购、婚、育”系列优厚政策,让人才在济南创业无忧、发展无忧、生活无忧、内心无忧。

也正是这样的人才生态,才让济南更值得广大人才期待。正如济南市副市长、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谢堃在新质人才发展高峰论坛上的致辞中所说,“今天的济南,正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广聚天下英才,以最优厚政策和最暖心服务,让广大人才在济南‘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生活有品质、内心有归属’”“我们将拿出更大诚意、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持续构筑创新创业良好生态,努力把济南打造成为‘近悦远来之城、人人向往之城’。”

来源:齐鲁晚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