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缘心不缘迹”理解人性的宽容 从“缘迹不缘心”看现实人生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0 18:50 2

摘要:趋利避害也是人的本能。我们对那些破坏庄稼,传播疾病,对人类生产造成负面影响的昆虫定义为“害虫”;而将有助于农作物授粉、产出对人类有益产品的昆虫归为“益虫”。这种以人类自身利益为中心的划分,对整自然界来讲,这是不公平的,但唯有这种不公平和自私,人类才能自保,才能

在人类的认知里,习惯将昆虫划分为“害虫”与“益虫”。从人的本性出发,这就是人性自私的一种外在表现。人性的本质就是一一句话,叫“趋利避害”。

趋利避害也是人的本能。我们对那些破坏庄稼,传播疾病,对人类生产造成负面影响的昆虫定义为“害虫”;而将有助于农作物授粉、产出对人类有益产品的昆虫归为“益虫”。这种以人类自身利益为中心的划分,对整自然界来讲,这是不公平的,但唯有这种不公平和自私,人类才能自保,才能生存。

人们也许觉得人性很可怕,其实不然,因为人性不止体现在别人身上,也展现在自己身上,这无非善恶,沒什么可怕和自责的,这是人的本能。

用平常心去看待一切,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你还是你,我还是我。都在七情六欲中生活。

如何看待人性中的善恶,有些东西是不能只看表面的,而要“缘心不缘迹”。要关注其内在的本质和动机。而有些东西是必须要看外在的行动和表现的。具体来说,如孝顺不仅仅在于外在的行动表现,更重要的是内心的真诚和关怀。否则缘迹寒门无孝子。而万恶淫为首,就要“缘迹不缘心”了,否则缘心世上无完人。

如何区分缘迹和缘心,这是辩证的问题。比如当一个人看到路边乞丐可怜,想掏钱救助,可兜里恰好没钱,没能付诸行动。按照“缘心不缘迹”的思路,虽然他没能实际拿钱帮助乞丐,但他内心善良有帮助他人的想法,就值得肯定了。

因此只要心是好的,就不应被过分苛责。因为是客观条件限制了将善意和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这就是站在人性层面上的一种宽容与理解。

“缘迹不缘心”是从社会秩序和客观成果出发,强调实际行为。如一个人即使内心对他人充满了仇恨,但只要没有实际伤害他人的行为,法律就不会制裁他;反之,一旦有了伤害行为,不论内心是怎样的动机,都要受法律惩处。

所以说,人性中很多内心的欲望,都止步于心门之外了。有如人天生爱好金钱美色一样,只因为有法律的框架和挣钱能力约束了你不能如愿罢了

消费欲也是如此,因为它体验了享受的快乐,这是体能的感知。但创造财富或者说挣钱的过程並不快乐,所以阻止了这种欲望。

人都是会有同情心的,但真让你多花些银两去帮助弱者,很多人又是不行的。这不是行动办不到的,也不是“迹”沒有能力,而是“心”的绝情而已。

所以说,人性就是半人半鬼的。它是经不起推敲的,经不起考验的。只有缘迹不缘心才能好些解读,好些理解。

在竞争中,在出现问题时,趋利避害则更为明显。人人都会想方设法把责任推出去,也就是甩锅。人是如此,甚至国家也是如此。如现在的美国关税大战,就是特朗普甩锅中国的表现。贸易逆差明显是美国国内原因,却偏不认账,找替罪羊。

人的本性,本来就是一种心性,不善不恶的。但因了个人所处环境的不一,就染上了不同的习性。它是环境长期熏陶的结果。叫作“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所以,为了改变某些习性,就应该让有意识的心去督导行动的“迹”,去预防和改变不良习性形成的各种因素。比如民间常说的各种醒世名言,应该是很好的良药,能标本兼治。

1,马不能骑的太急,人不能逼得太紧。2,狗不能喂得太饱,人不能对他太好。3,树不能修剪太狠,人不能压抑太重。4,水不能载舟太重,人不能承受太多。5,山不能攀登太陡,人不能贪心太甚。6,火不能烧得太旺,人不能情绪失控。7,话不能说的太满,人不能不留余地。

人性的善和恶,如事物的阴和阳一样,是一种对立的统一体。是随着环境和认知的不断交织而演变的。虽然说一切刻意隐藏本意的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已,但如果声称猫不偷腥,就应该拿条鱼试试。

所以说,人性不可试,一试全剧终。人应该在缘心时缘心,在缘迹时缘迹,方能懂得人性,知道进退,才是人生重要的处世之道,

来源:630熊猫5G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