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下野地垦区人民法院受理一起涉百万标的棉花收购合同纠纷案件,办案法官以“如我在诉”的理念,深入调查,以保促调,精准破局,成功化解纠纷,促成案结事了。
2025年3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下野地垦区人民法院受理一起涉百万标的棉花收购合同纠纷案件,办案法官以“如我在诉”的理念,深入调查,以保促调,精准破局,成功化解纠纷,促成案结事了。
拖欠棉款 无奈棉农诉至法院
2024年,134团职工郑某,向银行贷款承包土地种植棉花,当年10月棉花采摘后,由新疆某棉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简称棉花公司)收购,合同价款124万元,约定于2024年11月4日前付清。
但直到2025年2月份,棉花款项迟迟未到账。
春耕在即,本该忙碌的郑某却蹲在地里愁眉不展——种子化肥没钱买,银行贷款又临期。辛苦一整年,分文未挣,反而负债累累,无可奈何之下,郑某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向法院提起诉讼。
立案庭工作人员立即启动涉农纠纷“绿色通道”。本案承办法官花蔺,将原告带到调解室,仔细了解案件全过程。
如我在诉 法官抽丝剥茧寻转机
“法官,这钱要是再拿不到,今年的地可咋种啊?”郑某某焦急地说。花蔺拍着原告的肩膀安抚道:“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快解决。”
理清案件情况后,花蔺立即联系被告棉花公司,被告懊恼地说:“法官,棉花一直压在库房,没有卖出去,我们真的没钱呀!”
棉农急要钱,企业无现钱。案情陷入焦灼,只能先到银行调查了解企业资金情况,在仔细核对每一笔明细过程中,花蔺获悉——原来被告账户即将到账一笔超800万大额贷款,远超过本案的124万元诉讼金额。
考虑到棉花公司一味推迟付款期限,花蔺计划采取“以保促调”方式,促使棉花公司积极解决问题。
冻结账户 连环策略让企业诚信还款
“法官,我们的账户被冻结了。银行通知我们800万贷款要推迟了,这个案子能不能快速调解?”
果然,被告棉花公司账户被冻结后的第二天,被告公司就火急火燎找上门。
第一次调解时,被告提出:"先解冻,再付款,行不行?"
花蔺当即反问:"原告的播种机能等吗?"
第二次调解,当被告提出用担保置换解冻时,花蔺早备好应对方案,拿出准备好的担保物清单。
看到眼前的法官胸有成竹,被告彻底信服,决定尽快还款。
3天后,原告郑某某账户,收到了被告分六批打入的120多万棉花款。
134团棉田里,郑某某翻地的拖拉机已轰隆作响,第八师下野地垦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以“如我在诉”的司法智慧,通过一场“保全+调解”的组合拳,让百万欠款三日到账,为这场春耕危机按下“重启键”。
来源:兵团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