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 vs 牛奶,喝错奶反而毁健康!超50万我国数据:每天多喝两杯牛奶,癌症、糖尿病风险显著增加,而适量饮用酸奶可延缓衰老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0 19:58 2

摘要:在众多美食中,奶制品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风味,成功“俘获”了众多食客的心,成为餐桌上的常客,而当醇厚香浓的牛奶遇上酸甜可口的酸奶,一场味蕾的“甜蜜较量”就此拉开帷幕!

转自:生物谷

在众多美食中,奶制品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风味,成功“俘获”了众多食客的心,成为餐桌上的常客,而当醇厚香浓的牛奶遇上酸甜可口的酸奶,一场味蕾的“甜蜜较量”就此拉开帷幕!

「牛奶偏爱者」认为,牛奶那浓郁的奶香、丝滑的口感,搭配面包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简直绝配。「酸奶打call者」反驳道:冷藏后的酸奶,酸甜可口,满满都是益生菌带来的健康感,饭后喝一杯,感觉肠胃都在欢呼!

不知道在各位读者的心中,牛奶vs 酸奶,谁才是奶制品界的“顶流偏爱”呢?或许,影响选择不应只关乎口感,更关乎健康!

乳制品=致癌?是真的吗?

早前,来自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地的研究人员,在BMC Medicine发表了一篇题为“Dairy consumption and risks of total and site-specifc cancers in Chinese adults: an 11-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0.5 million people”的研究论文,通过对50万人进行的为期11年的前瞻性研究,震惊地发现,在中国成年人中,较高的乳制品摄入量与患肝癌、女性乳腺癌和淋巴瘤的风险较高有关!

DOI: 10.1186/s12916-022-02330-3

癌症是全球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几项针对西方人群的大型前瞻性研究认为,乳制品对结直肠癌发病率可能起保护作用,而较高的乳制品摄入量与较高的前列腺癌风险相关。我国的癌症发病率和乳制品消费水平与西方人群存在重大差异,但目前来自我国的数据仍十分有限。

该研究依托于中国嘉道理生物样本库(CKB),从我国10个地区招募了超50万名成年人,在基线和后续调查中,使用问卷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病史、生活方式因素和饮食摄入频率等信息,测量人体测量学指标并采集血液样本,并通过疾病监测点系统、癌症登记处和健康保险数据库确定参与者的癌症发病情况。

总体而言,受试人群平均年龄52岁,其中,20.4%的参与者表示每周至少食用一次乳制品(定义为常规消费者),68.5%的人表示从不或很少食用乳制品(定义为非消费者),常规消费者多为女性,教育和收入水平较高,食物消费水平较高。

图:不同年龄和地区的男性女性摄入乳制品的情况

与既往认知一致的是,喝牛奶能长高!研究显示,身高和腿长都与乳制品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常规消费者比非消费者平均高出0.6厘米,腿还长了0.3厘米!而且,常规消费者的体重反而更低——男性轻0.5公斤,女性轻0.9公斤,BMI也更低一些。

那么,乳制品和癌症的关系如何呢?本研究的关键结论来了。研究发现,乳制品摄入与总体癌症、肝癌、女性乳腺癌和淋巴瘤风险显著正相关!具体而言,每增加50克/天的乳制品摄入,总体癌症风险增加7%,肝癌风险增加12%,女性乳腺癌风险增加17%,淋巴瘤风险增加19%(但淋巴瘤风险多重检验后不显著),这些数据真是让人心里“咯噔”一下。

图:日常乳制品摄入量与癌症发病风险的关联

为什么乳制品可能“致癌”?研究者认为,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IGF - I)水平、增加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以及影响脂肪溶性性激素水平等,可能是乳制品增加癌症风险的内在机制。

研究人员指出:“该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我们认为,经常食用乳制品与一些癌症之间可能存在直接联系,但更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乳制品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来源。仅仅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就减少乳制品的消费是不明智的。”

牛奶vs酸奶大比拼

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已逐渐演变成一个愈发严峻的健康难题,其中,2 型糖尿病(T2D)的患者数量占比超过90%,严重威胁着大众的生命健康,确定其潜在的可改变风险因素,对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而乳制品,这个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我们餐桌上的“老朋友”,一直以来都是营养学界和医学界关注的焦点,既往研究证明其与T2D风险存在关联,但研究结果并不统一,另外,各类乳制品在成分构成和加工工艺上存在显著差异,对 T2D 的影响可能也不尽相同。

近日,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的研究团队在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通过长达24.3 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高摄入非发酵牛奶和奶酪会增加 T2D 风险,而高摄入发酵牛奶、奶油和黄油则能降低风险!

10.1016/j.ajcnut.2025.02.023

该研究依托于马尔默饮食与癌症研究(MDCS),共纳入26,4613名受试者参与乳制品摄入与T2D分析的队列,893名受试者数据用于探究乳制品摄入相关代谢物。

在平均24.3年的随访中,研究人员记录到4552例T2D,那么乳制品摄入与 T2D 风险是否有关联呢?

与每日常规饮用非发酵牛奶(大量摄入非发酵牛奶(每日饮用>1升普通牛奶 vs 与此类似的是,奶酪摄入较高(每日食用>100克vs 每日摄入>300克发酵乳制品(酸奶/酸牛奶),糖尿病风险降低12%,而每日食用>50克奶油/黄油,风险分别降低23%和18%。

特别的是,连续分析结果显示,非发酵牛奶每增加 100g/d,T2D 风险增加 4%。而发酵牛奶每增加 100g/d,T2D 风险降低 3%!

图:乳制品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风险关联的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

随后,与乳制品摄入相关的血浆代谢物检测发现,普通牛奶摄入关联45种代谢物变化,其中半乳糖酸等的正相关性最强,而色氨酸甜菜碱等的负相关性最强;发酵乳制品关联48种代谢物,其中阿拉伯糖酸/木糖酸、草酸等的正相关性最强,而烟酰胺核糖等的负相关性最强;而奶酪/奶油/黄油分别关联12/27/46种特征性代谢物。

图:维恩图展示通过弹性网络回归模型确定的5种乳制品的代谢情况

由此看来,喝牛奶也像开盲盒,喝对是营养,喝错会变负担!

常吃酸奶能延缓衰老!

酸奶的好处不仅如此哦!不久前,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营养学权威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杂志发表一篇文章,借助NHANES数据库,发现适量食用酸奶可能通过调节体重和改善代谢,或有助于延缓衰老。

doi: 10.3389/fnut.2024.1482980

该研究选取2003-2006年NHANES数据库中有完整膳食频率问卷结果、BMI及计算表型年龄所需生物标志物数据的个体,纳入4,056名参与者,将酸奶消费者定义为每年至少食用一次酸奶的个体,并以表型年龄加速(通过9种临床生物标志物计算,反映个体衰老程度)作为核心评价指标。

结果显示,酸奶爱好者喜提“抗衰Buff”!与不食用酸奶者相比,酸奶消费者的加速衰老风险降低了约45.6%!且酸奶摄入频率与加速衰老风险呈U型关联,提示适量摄入可能延缓衰老,但过量或过少摄入可能削弱益处。

图:酸奶摄入频率与表型加速衰老风险关系的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

此外,研究还分析了酸奶摄入频率与超重状态的关联,结果发现,酸奶摄入频率与超重风险呈负相关,推测BMI可能在酸奶的抗衰老效应中起中介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牛奶vs酸奶”的热点文章解读,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参考,但是小伙伴们要注意,相关性≠因果关系哦!并且研究无法完全排除其他生活习惯的干扰,结论还需要更多数据验证呢,“过犹不及”地完全摒弃牛奶,选择酸奶的行为也是不可取的。

这里也得给牛奶爱好者吃一颗【定心丸】,虽然数据看起来吓人,但也先别慌!科学“吃奶”便没有问题,根据我国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300-500克奶及奶制品,其中牛奶和酸奶都是优质选择,但一定要注意“适量”原则,切不可贪杯!

总之,乳制品的摄入应秉持“适度多元”的原则,保持膳食多样性,才是守护健康的根本之道!

参考文献:

[1] Kakkoura MG, Du H, Guo Y, et al. Dairy consumption and risks of total and site-specific cancers in Chinese adults: an 11-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0.5 million people. BMC Med. 2022 May 6;20(1):134.

[2] Zhang S, Janzi S, Du Y, Smith JG, Qi L, Borne Y, et al. Dairy intake, plasma metabolome,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Am J Clin Nutr. 2025

[3] Yue X, Liu H, Guo W, et al. Yogurt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accelerated aging: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from the NHANES 2003-2006. Front Nutr. 2024 Dec 11;11:1482980.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