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纪初,日本大阪的艺术品交易商山中商会借助万国博览会和东方趣味的兴起,将商会分店扩展至纽约、华盛顿、伦敦等欧美市场。这一举动使得山中商会成功将亚洲艺术品买卖的版图扩展至全球,成为当时最大的中国艺术品交易商之一。
20世纪初,日本大阪的艺术品交易商山中商会借助万国博览会和东方趣味的兴起,将商会分店扩展至纽约、华盛顿、伦敦等欧美市场。这一举动使得山中商会成功将亚洲艺术品买卖的版图扩展至全球,成为当时最大的中国艺术品交易商之一。
恭亲王府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彼时,清末代恭亲王爱新觉罗溥伟作为主战派,为把清王朝延续下去,怀着较悲壮的“毁家以纾国难”之志,开始变卖恭王府旧藏以筹集军费。恭王府旧藏以其宏大规模与精美品质冠绝一时,堪称清代除皇家以外王公贵族收藏的最高水准,而其市场价值也随之积累上扬。
1912年,山中商会在中国购入恭王府旧藏,次年于纽约举办了远近闻名的《恭亲王府珍藏拍卖》(The Prince Kung Collection)。这场专拍不仅奠定了中国艺术品的国际市场标准,更让世界惊叹于东方文明的精妙绝伦。
封面
爱新觉罗·溥伟
山中商会与恭亲王府珍藏拍卖
据1939年的《山中定次郎传》记载,山中定次郎一行于1912年3月走进恭王府时,眼见之景十分震撼:收藏如意的如意库、收藏书画的书画库等藏品仓库如此庞大又井然有序,管家如抓糖豆一般抓起玉石杂项,并让商会进行出价。最后,商会将书画的部分割舍下来,以30万大洋的价格购入瓷器、铜器、如意、各类杂项、家具等器物,宫廷家具便是在那时流出。
收购恭王府库藏
山中商会于次年(1913年)将这些旧藏运到大洋彼岸的纽约,开展了《恭亲王府珍藏拍卖》(The Prince Kung Collection),该场拍卖持续三天,轰动一时。山中商会十分注重拍卖经营策略,曾在会场采用现代化布展方式:例如将宫廷鸟笼同时挂于会场之上,笼中放入小鸟以营造东方宫廷氛围。此外,随专拍出版的《恭亲王府珍藏拍卖图录》以螭龙玉璧作为封面并附加烫金工艺,可见商会经营宣传手段之超前。
山中商会纽约分店
Lot 2076
清乾隆 白玉海水龙纹执壶
H 21.5 cm
来源:
1. 恭亲王府旧藏。
2. 山中商会(Yamanaka & Co.),1912年。
3. 沃龙•恰特(Voron & Chiat),1918年。
出版:
1.《恭亲王府珍藏拍卖图录》,山中商会,美国艺术画廊,第101号,1913年2月27日-3月1日。(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the Remarkable Collection of the Imperial Prince Kung of China: A Wonderful Treasury of Celestial Art, American Art Galleries.)
2.《沃龙•恰特收藏中国艺术珍宝》,美国艺术画廊,第69号,1918年3月21日-23日。(The Voron & Chiat Collection Oriental Art Treasures, American Art Galleries)
3.《山中商会欧美分店及美国艺廊等经手中国艺术品资料汇编》P233,山中让、金立言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25年。
4.《山中商会欧美分店及美国艺廊等经手中国艺术品资料汇编》P2594,山中让、金立言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25年。
此件白玉执壶来源于恭王府旧藏,出现于1913年《恭亲王府珍藏拍卖图录》第101号。执壶的器形直接仿自伊斯兰银水注,印证了乾隆皇帝推崇仿古玉器,且不拘泥于仿青铜器造型,不断推陈出新。玉质上以珍稀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玉质凝润如脂,温润通透,局部自然形成的褐色沁斑更添古雅韵味。体现出乾隆时期玉作用料不计成本。雕工上,严谨工整,一丝不苟,抛光细腻,晶莹温润,具有“乾隆工”的典型特征。纹饰上,器身与盖钮共有大小螭龙四只,寓意苍龙教子。苍龙教子,即希望皇子们能够继承大业,福泽后代。
Lot 2073
明 仿青铜错金银壶
H 51.5 cm:8kg
来源:
1. 恭亲王府旧藏;
2. 山中商会(Yamanaka & Co.),1912年。
出版:
1.《恭亲王府珍藏拍卖图录》,山中商会,美国艺术画廊,第325号,1913年2月27日-3月1日。(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the Remarkable Collection of the Imperial Prince Kung of China: A Wonderful Treasury of Celestial Art, American Art Galleries.)
2.《山中商会欧美分店及美国艺廊等经手中国艺术品资料汇编》P300,山中让、金立言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25年。
垂鳞纹双兽耳错金银青铜壶同属恭王府旧藏,出现于《恭亲王府珍藏拍卖图录》第325号。此件青铜壶形制特殊,并非典型的西周青铜器样式,而是明代宫廷制作的仿古造型。器物上的夔凤耳“由古出新”,体现出设计上的改变与突破。在吸收商周青铜器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了符合明代特点的创新,例如其上的这类红斑绿锈较为生动,属于明代仿造仿制商周青铜器的一处鲜明特征。青铜壶整体保存十分完整,在《恭亲王府珍藏拍卖图录》中可见壶盖之上曾配有玉瑞兽鸟,但由于时代变迁而遗失。
其壶盖为清代配整挖紫檀盖。经研究推测其原盖在明时为铜制,随后遗失,清乾隆时期重新为其配置紫檀壶盖和底座。由此可知以该青铜壶为代表的仿古器物基本上都经过明、清两代宫廷珍藏——在明代宫廷仿造商周青铜器样式制作之后,延续到了清宫,被清宫继续珍藏。此件应属于恭王府中的铜器陈设,推断此类铜器或许是与库中真正的商周青铜器同时陈列。
万历五彩与日本鉴赏史
Lot 2075
明万历 青花五彩荷塘游龙纹出戟尊
H 18 cm,H 22 cm(带座)
来源:日本山中商会旧藏。
展览:
1. 中国及朝鲜古代艺术品展览,东京,日本美术协会,1934年5 月28 日-5月29 日。
2. 东瀛遗珠—山中商会及日本旧藏工艺精品特展北京,2021年6 月3 日-6月16 日。
著录:
1. 《中国及朝鲜古代艺术品展览》,山中商会,1934年,编号120。
2.《东瀛遗珠——山中商会及日本旧藏名窑瓷器》,金立言主编,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页158-159,图58 。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技出版社,页182,图171。
2. 香港拍卖会,2002年10月28日,编号534。(成交价:HKD 4,474,100)
青花五彩荷塘游龙纹出戟尊为明代官窑瓷器,其本体及包装均由山中商会经手。此件器为万历五彩的典型。万历五彩是鉴赏历史尤为受到重视的一个门类,如永宣时期的青花瓷器、成化时期的斗彩,嘉靖万历时期便是以“万历五彩”著称。而此件的万历五彩较为典型且色彩丰富,是为业内所推崇的名品。
此尊式瓶较为别致,属青花五彩器,其纹饰主题为同类中少见的荷塘游龙纹饰。器底有大明万历年制的六字双圈楷书款制,内壁的口沿部分有纹饰,可见其烧造工艺的讲究。
青花五彩荷塘游龙纹出戟尊及包装盒
万历五彩与日本鉴赏史有着深刻历史渊源。日本大正时期,正值社会新风潮转变。明治维新后,日本对于日本对于中国陶瓷的鉴赏出现较大飞跃。
以茶道具为例,从江户时期甚至更早历史脉络的推导可见,茶道具在那样一个讲求代代流传有序的世界中很受重视。比如千利休拥有过某件茶碗,然后传至其弟子山上宗二,之后又传至江户时期著名茶道收藏家松平不昧手中。如此这般的传承脉络在茶道器具中颇受重视。而大正时期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国唐三彩的出土、朝鲜半岛高丽青瓷的出土等让人们耳目一新。受此风潮影响,人们开始脱离茶道鉴赏的背景来单纯地欣赏瓷器、鉴赏陶瓷,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风气,称之为“鉴赏陶瓷”。
在此背景之下,万历五彩得到格外重视,当时的著名画家、文学家等等均以万历五彩为题材留下作品。梅原龙三郎创作的油画中关于万历五彩的题材不在少数,比如用于插花的花瓶等等。日本作家志贺直哉有一本小说的题目为《万历赤绘》,“万历赤绘”便是指万历五彩。
在当时山中商会于日本开展的一系列展卖会里,万历五彩便受此影响而占据重要地位。不过,由于当时市场喜好多为玉器占主流,因此在1913年恭王府专场中并未太多官窑瓷器,拍卖瓷器多以单色釉为主,如豇豆红、霁红釉、苹果绿等。
伯作厥罍与日本收藏之关联
Lot 2074
西周早期 伯作厥罍
H 45.4 cm,H 20.5 cm(带座);11.4kg
著录:
1.《说田家藏品展观目录》第70号,日本东京美术具乐部出版,1932年。
2.东京《中外商业新报》第七版,1932年6月10日。
3.《日本搜储支那古铜精华》第一册,第26号,梅原末治编日本山中商会出版,1959年。
4.《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拓所摹金文彙编》第709号,巴纳、张光裕编,1978年。
5.《三代吉金文存补》第627号,周法高编,1980年;6.《金文总集》第5561号,严一萍编,台北出版,1983年。
7.《殷周金文集成》第9813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出版,1984年。
展览:中国古代青铜器名品展,第45号。1960年,大阪。
来源:
1.日本山中商会旧藏。
2.日本说田家族旧藏。
3.昭和七年(1932年)6月8日,日本东京美术具乐部说田家藏品拍卖,第70号。
4.日本东京长尾美术馆(Nagao Art Muesum,Tokyo)馆藏。
5.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伯作厥罍为日本说田家族最早珍藏的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铜罍。此件罍内部有“伯作厥宝尊彝”六字铭文。该器物体量大且精美,通体绿锈,保存状态较好。此种罍在西周时期有水器与酒器之功用。
伯作厥罍及其六字铭文
这件青铜罍首先以图版形式出现于1932年著录、东京美术俱乐部出版的《说田家藏品展观目录》中。该系列的图录均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名门望族因走向没落而在东京美术俱乐部、大阪美术俱乐部一类的商业机构拍卖器物所编著的,其所针对的群体是来参加拍卖的收藏业行家与古玩商。这件青铜罍于1932年在东京美术俱乐部露面,这说明在此之前其就已流入日本被名家所珍藏。
《说田家藏品展观目录》
(日本东京美术具乐部出版,1932年)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罍在1935年山中商会出版的《日本蒐储中国古铜精华》图录中也有收录。山中商会曾编录了两套中国古铜精华:一套是欧美卷,集中了欧美各大博物馆的三代青铜器;一套是与之对应的日本卷,即在日本公私收藏中的中国青铜器。由于欧美卷所收录器物大部分为博物馆馆藏,而日本卷中多数器物仍在市场上出现及流通,因此日本卷受到广泛关注,伯作厥罍便是其中之一。
《日本搜储支那古铜精华》第一册
(梅原末治编日本山中商会出版,1959年)
该青铜罍后来还被收藏于日本长尾美术馆。长尾美术馆是一家具有传奇色彩而今已不见的博物馆,美术馆的创始人当时凭借着制作一种叫若素(WAKAMOTO)的保健性药品而积累大量财富;其收藏方针就是购买亚洲艺术品中的最上乘,由其经受的一系列器物不乏名品。例如山中商会经手的一件珐琅彩、胭脂红的龙纹玉壶春瓶便是长尾美术馆的旧藏,此瓶现藏于日本神户市博物馆。
从恭亲王府到纽约专拍会场,从东方宫廷秘藏到西方鉴赏珍宝,恭王府旧藏见证着艺术鉴赏的风潮变换,在中西方文明的碰撞交融中行至今日。山中商会以其敏锐的眼光与超前的国际视野,将恭王府的宫廷珍藏推至世界舞台。山中商会“恭亲王府珍藏拍卖”作为中西艺术对话的桥梁,将那些曾经难以见到的中国高规格宫廷艺术品和收藏陈设首次集中且大规模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世界对中国宫廷艺术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后世宫廷艺术拍卖奠定基础并确立了基本的市场行情与标准定价方向。
本文节选自金立言老师(北外特聘研究员)采访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部)
客户咨询:(86-10)8592 8288-3
结算服务:(86-10)8592 8288-4
媒体合作:(86-10)8592 8288-5
运输咨询:(86-10)8592 8288-9
网拍咨询:15010006220 / 15910807786转分机9
官方网站:www.cguardian.com
联系邮箱: mail@cguardian.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客户咨询:( 852 ) 2815 2269
联系邮箱: hkauction@cguardian.com.hk
联系地址:香港金钟道89号力宝中心一座5楼
各地区办事处联络
上海
邮箱:shoffice@cguardian.com
———
广州
邮箱:gzoffice@cguardian.com
———
南京
邮箱:njoffice@cguardian.com
———
杭州
邮箱:hzoffice@cguardian.com
———
厦门
———
台湾
邮箱:twoffice@cguardian.com.tw
———
日本
邮箱:jpoffice@cguardian.com
———
美国
来源:中国嘉德拍卖一点号1